來源:DoNews 劉文軒
編輯 / 楊博丞
今年第三場秋季發布會過后,蘋果在官網宣布推出 AirPods Max 頭戴式耳機,這也是蘋果自己的第一款頭戴式耳機。DoNews 于第一時間拿到了這款耳機,長得有點像 Apple Watch 的頭戴式耳機到底有什么不同?這就帶你看一下。
外觀設計
除了 AirPods 系列,蘋果收購的 Beats 也一直在推出各種耳機產品,當然也包括頭戴式,但 AirPods Max 光是在外觀上就可以算是獨樹一幟了,簡潔的外表加上流暢的線條,一個可以按壓的旋鈕 + 一個按鍵,手動操作的地方只有這么多。
由于這款耳機的金屬質感比較強烈,看到銀色、綠色、天藍色、粉色之后,原本對深空灰色并不抱什么期待,但真機看起來還是不錯的。
AirPodsMax 和 AirPods 另外兩款耳機采用截然不同的設計和材質,看起來更像是和 MacBook 一個系列的產品,再加上兩側各有很大一塊面積是空白的,以至于我甚至有點想在上面扣個 " 信仰燈 "。
在外觀方面,AirPods Max 還有一個很值得表揚的地方,這款耳機的激光鐫刻位置選得很好,是在左耳罩頂部的位置,和其他產品一樣,你可以在上面加入文字或部分支持的 emoji 表情符號。
蘋果宣稱為了環保,它不再為 iPhone 提供電源適配器,并且縮減包裝盒大小,但我們似乎在 AirPods Max 上看到 iPhone 包裝盒被縮減的材料被用在了哪里。
AirPods Max 有一個巨大的包裝盒,但是同樣沒有提供電源適配器,除了 USB-C 轉 Lightning 連接線、長得很像胸罩的智能耳機套(SmartCase),沒有提供其他任何配件,也沒有附送音頻線。
AirPods Max 也沒有附送蘋果 logo 貼紙,可能是為了防止我把它貼在耳機上吧。
我非常認可 AirPods 的設計在舒適性上帶來的提升,但這款 "Max" 已經忽略了 "Air",重達 384.8g,比兩部 iPhone 12 Pro 加起來的重量還要重,相比之下,同樣是頭戴式耳機,你能找到許多比它更輕便的產品。
為了驗證這一點,我嘗試佩戴它度過一天,結果在開始的一小時,頸椎就已經有點不舒服了。另外,AirPods Max 佩戴時間久了,頭部會有明顯的壓迫感,也許是我的頭太大了吧?
AirPodsMax 耳墊和頂部采用織物材質,如果你是油性皮膚、油性發質,或比較容易出汗,還是小心使用比較好,作為耗材的耳墊,你可以花費 499 元購買,但頂部的部分是無法更換的。順便一提,AirPods Max 的耳墊采用磁吸方式裝卸,非常方便。
收聽體驗
價格上,AirPods Max 已經超過一些 Hi-Fi 耳機,但以蘋果的宣傳來看,AirPods Max 似乎也不是對標 Hi-Fi 耳機的產品。它一開始就選擇了無線連接的方式,用戶必須額外購買一條線纜才能實現有線連接,而且經過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之間的層層轉換,即便是用了這條線,恐怕也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除此之外,想要得到媲美 CD 音質的無損效果,音頻文件的支持同樣是重要的一環,但蘋果官方的 Apple Music 采用 AAC 編碼,同碼率下音質優于 MP3,但依然是有損壓縮。
不過蘋果也在試圖提供更好的音質,加入 Apple Digital Masters 計劃的音樂內容,號稱可以帶來 " 與原始 24 bit 錄音室母帶幾乎沒有區別 " 的音質。現在已經可以看到介紹中帶有 "Apple Digital Masters" 標志的專輯,不過有些專輯似乎只向 Apple Music 提供,無法在 iTunes Store 購買。
整體來看,AirPods Max 在收聽體驗方面較 AirPods Pro 有一定的提升,至少你不用把它塞進耳朵了,兩個發聲裝置貼在耳朵附近。結合豐富的傳感器、H1 芯片和一系列算法,蘋果似乎更希望 AirPods Max 可以在音質與功能上達到平衡。
比如 AirPods 系列獨有的空間音頻功能,帶來更有沉浸感的聲音效果;同一 Apple ID 下,在 Mac、iPhone、iPad 之間切換起來也非常方便。
續航方面,以價位來看,20 小時的續航時間并不是同類產品中最好的,但充電 5 分鐘就能收聽 1.5 小時的快充能力,也算是一個很好的彌補。
降噪能力
除了有趣又便利的收聽體驗,降噪也是 AirPods Max 在宣傳時主打的一項功能,在蘋果公布的視頻中,用戶戴上耳機的一瞬間,仿佛與世隔絕,耳機就像多啦 A 夢的時光機一樣,帶你逃離喧鬧的地球。
實際體驗雖然沒那么夸張,但效果的確很不錯,戴上 AirPods Max,按下噪聲控制按鈕,在辦公室幾乎聽不到什么吵鬧聲。從官方的產品說明來看,蘋果的確也在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耳機的 9 個麥克風中,有 8 個被用于主動降噪功能。
再次按下噪聲控制按鈕,不用取下耳機也能回到地球,這項功能就是 AirPods Max 的 " 通透模式 ",也就是一般耳機中的 " 環境聲 " 功能。和 AirPods Pro 一樣," 通透模式 " 幾乎沒有什么底噪,聽到的聲音幾乎和沒戴耳機一樣。
我們的觀點
AirPodsMax 不論在外觀設計還是功能的豐富程度上都讓人眼前一亮,但如果你真的更重視音質,那么你更需要的也許是類似索尼 WH、MDR 系列等主打高音質體驗、至少支持 Hi-Res 的耳機。
AirPodsMax 與蘋果設備之間具有較好的聯動,你可以輕松在不同的蘋果設備間快速切換,在 iPhone 系統設置菜單中就能調整按鈕和旋鈕的功能,你也可以在這里選擇開啟或關閉空間音頻、降噪或是通透模式。
然而這些操作在 Android 手機上就行不通了,蘋果沒有像它的 Beats 耳機那樣為 Android 設備推出一款應用程序,就像其他手機廠商的耳機產品一樣,畢竟它是 AirPods,是專屬蘋果生態的產品。
再說到頭戴式耳機,我個人對這種耳機并沒有什么需求,因為在家可以用音箱,出門戴上 AirPods,想要降噪,還可以選擇 AirPods Pro,AirPodsMax 的使用場景比較有限。
除了使用場景,戴上 AirPodsMax,基本上就可以和各式發型說再見了,從蘋果官網上的模特也能看出來,他也許正是為了 AirPods Max 剪的寸頭吧。
在舒適程度上,笨重的 AirPods Max 實在無法令人滿意,雖然耳墊的舒適性還可以,但耳機的重量似乎拖累了這個價值 499 元的耳墊。
除此之外,耳機的收納也不太方便,你最多只能把耳罩轉一下,放進耳機套,相比之下,一些塑料外殼的 Hi-Fi 耳機還能進一步折疊。
盡管 AirPods Max 可以被視為蘋果耳機產品中的佼佼者,但綜合音質、舒適度、智能體驗來看,4399 元的價格,以一款消費級耳機來說還是難以讓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