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無限暢通使內容創作的門檻進一步降低。人人皆可創作的新環境,同時也意味著創作的競爭空前加劇。此時,依靠AI實現的智能創作應需而生,科技巨頭和創業公司紛紛發力,一個新的市場開始成型。
百度擁有強大的人工智能技術,內容生態完善,是智能創作領域的主要玩家之一。通過“創作大腦”、“靈渠平臺”、“機器寫作”三大智能創作產品,百度百家號分別針對個人創作者、媒體和有大量內容生產需求的機構全方位賦能。截止目前,百家號“創作大腦”已累計幫助100多萬創作者進行創作,“機器寫作”覆蓋領域已達23個,可完成覆蓋領域下62個方向的創作,累計產出超過130萬內容。隨著百度的智能創作布局全面鋪開,各類創作者紛紛受益,智能創作在應用上日趨成熟。
人類與AI分工合作,帶來“創作大爆炸”
當人工智能開始像人類一樣創作,不少人非常擔心機器代替人類創作會導致壞結果,而實際上人工智能對創作的幫助肉眼可見,人類與AI在創作上的合作很快進入“蜜月期“。
目前人工智能的水平,還遠遠達不到可以完全替代人類創作的高度,但在具有一定重復性的、格式化的創作領域,比如寫春聯和行業分析報告等;或是作為一個助手,輔助人類搜集整理創作所需的基礎材料、檢驗核查文本錯誤等工作,從而幫助創作者更快、更好地完成創作,則已經綽綽有余。這樣的合作,從整個創作行業來看,對效率的提升十分顯著。
以各類災害和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的編寫為例,基于一套較為固定的模式,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做到不遜于人類的效果。比如創作一條預警信息視頻,百家號AI智能創作只需約90秒,一天可生產1000條以上,同時還能生產2000條以上的圖文內容。既節省人力,預警信息的發布效果也大為提升。
資料顯示,國家預警發布系統于2019年8月開設近3000個百度百家號官方賬號,建設了覆蓋全國各省市區縣的新媒體矩陣,有效實現了預警信息的大量高效創作,累計發布37.5萬篇包括視頻在內的預警內容,觸達用戶22.8億人次。
隨著更多基礎的創作由AI完成,人類的精力被更多分配到要求更高的創作領域,“人工+AI”分工創作模式被更廣泛地應用,一場創作領域的大爆發近在眼前。
三大智能產品落地,百家號全方位賦能創作
智能創作的落地,離不開強大的技術支持,足夠的使用者和消費者同樣必不可少。從這個角度來看,百度具有顯著的優勢,一方面百度具備領先的自然語言處理和知識圖譜等人工智能技術能力;同時百度App覆蓋超10億用戶,百家號創作者也超過300萬,并與國內眾多媒體和有大量信息發布需求的有關機構保持良好合作,如國家預警中心、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等,在生產和消費兩端都具有可觀的用戶規模。
在賦能個人創作者方面,百家號借助百度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推出了智能輔助創作項目“創作大腦”。對于個人創作者而言,一篇高質量內容的創作,從選題策劃、素材搜集再到創作完成后的檢查、修改,無不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和時間。
百家號“創作大腦”可在上述環節提供有效的幫助,比如熱點日歷和熱點中心,可以為激發創作者靈感提供幫助;素材推薦可以省去四處搜集材料的時間;質量檢測可以幫助發現錯別字、錯誤標點、非版權圖、排版格式問題等等,讓創作者省心、省力。
百家號推出的“靈渠平臺”則主要面向媒體合作伙伴開放,輸出百度大腦的智能創作技術,為其提供包括文本糾錯、摘要提取、主題分類、圖片裁剪等能力,助力其融媒建設和傳統媒體轉型升級,提升采、策、編、發各環節效率。
例如“靈渠平臺”與江西廣播電視臺新一代媒體融合云平臺“贛云”合作,在媒體創作、審核、分發等各環節,都可提供技術支持和有效建議。通過合作,還驅動了超過10家江西省區縣臺開通百家號賬號,為其本地優質內容分發提供助力。
此外,對于相對結構化、有規律可尋的內容創作,百家號的“機器寫作”則已能完全代替人類完成。它還能夠通過對接數據源,快速自動生成圖文內容和模板動畫及3D動畫形象播報視頻,幫助相關人員脫離繁瑣、機械的勞動。比如強時效類的快訊,以及中長尾的科普、資訊類和資訊聚合分析類等內容,都是百家號“機器寫作”的強項。
人工智能被稱為是新時代的“水電煤”,在內容創作領域,它已經能自主進行簡單的創作,并可以很好地輔助人類創作,但仍然還處于起步的滿足基本內容創作需求的階段。隨著技術的進步和使用習慣的養成,能力更強、幫助更大的創作型AI將具備復雜輔助決策、深度自動創作的明朗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