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中國短視頻企業快手科技已于14日下午通過港交所聆訊,距離快手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已過去70天。若此次聆訊通過,意味著快手將搶先抖音一步成為“短視頻第一股”。
消息一出,快手概念股聞聲大漲,引力傳媒、因賽集團拉漲停,天龍集團漲逾15%,首都在線漲逾7%。
據悉,1月18日開始,快手公司上市保薦人團隊將開始分析師路演,隨后快手公司正式進入招股階段。快手計劃通過IPO融資50億美元,目標估值500億美元(約3900億港元),最快于2月5日上市。不過,目前快手官方尚未對外公開具體情況。
搶占“短視頻第一股” 源于用戶流向抖音?
快手和抖音一直是競爭對手,從用戶規模到商業化模式,“抖快之爭”從未停歇。2020年下半年,就已頻頻傳出抖音、快手即將IPO。誰率先IPO,就意味著誰能更早受到資本市場和用戶的關注。2020年11月5日,快手搶先抖音一步赴港提交上市申請。
快手前身是GIF快手(一個供用戶創作與分享GIF動圖的移動應用程序),由宿華和程一笑創立于2011年。2013年,快手轉型為短視頻社交平臺,2016年推出直播功能,2018年開始發展電商業務。
抖音于2016年9月上線,這時快手已經運營了3年并完成了原始用戶的積累。抖音上線后用了兩年半的時間,月活躍用戶在在2019年1月達到2.36億,超過快手。目前,短視頻行業呈現兩強爭霸局面,但無論是在用戶活躍度、用戶粘性還是用戶口碑上,抖音都輕松“碾壓”快手。快手招股書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快手的應用程序及小程序日活躍用戶為3.02億,月活躍用戶為7.76億,而抖音日活用戶已經達6億。
在用戶上落后于抖音,而留存下的用戶能否給快手帶來長期價值也值得警惕。最大的問題在于,其用戶整體來說仍然處于比較“低端”的水平。艾媒咨詢2020年11月發布的《2020年中國短視頻頭部市場競爭狀況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7月抖音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用戶占比11.0%,而快手僅為6.3%。
圖片來源:《2020年中國短視頻頭部市場競爭狀況專題研究報告》
相較之下,抖音用戶構成中高收入人群較多,消費能力相對更強,未來在流量商業轉化中的優勢會更加明顯。
抖音快手商業化激戰正酣
在短視頻領域,商業模式一直都主要集中在直播、廣告、電商等形式上。一直以來,快手在直播打賞以及電商上更勝一籌,而抖音則在廣告收入上領先。
快手的主要業務有直播服務、線上營銷服務以及其他服務三大業務。其中,直播服務是快手的營收主力。根據艾瑞咨詢研究報告,截止2020年6月底,快手是以虛擬禮物打賞流水及直播平均月付費用戶計最大的直播平臺。
具體到主播梯隊上,一直以來習慣用短視頻變現的抖音,并未專門培養主播梯隊,在抖音能稱之為頭部的只有羅永浩,而快手早已崛起了直播六大家族,此外,快手還不斷挖掘“新勢力”,建立直播工會體系,重點鼓勵工會簽約和運營粉絲在1萬至50萬之間的中腰部主播。抖音在短期內無法超過快手的領先地位。
快手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直播收入分別為79億元、186億元、314億元及173億元,分別占總收入的95.3%、91.7%、80.4%及68.5%,占比逐漸下降。與此同時,線上營銷服務業務卻顯著增長。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線上營銷服務業務的營收占比分別為4.68%、8.20%、18.96%、28.29%。
在其他業務方面,快手的其他業務包含電商、網絡游戲及其他增值服務。目前,電商也是快手做得風生水起的業務。招股書顯示,快手是以商品交易總額計第二大的直播電商平臺。快手平臺促成的GMV由2018年的0.9億元增至2019年的596億元,并在2020年上半年內實現1096億元,且快手用戶的平均月復購率超60%。
新媒體數據研究機構面朝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從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抖音直播電商累計成交119億元,而同期快手直播電商交易額為1044億元,兩者相差近10倍。
雖在直播和電商業務上,快手更勝一籌,但抖音的廣告收入卻遙遙領先。據媒體報道,抖音2019年廣告收入在600-700億之間,貢獻了字節跳動一半的收入,而快手廣告收入在120-130億之間。
虧損嚴重 加快IPO成快手逆襲武器
快手自成立以來已完成了多輪融資,但巨額虧損仍無法填滿。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快手收入分別為83億元、203億元、391億元,毛利分別約為26億元、58億元、141億元,同時期的毛利率分別為31.3%、28.6%、36.1%,凈虧損分別為200億元、124億元、197億元。
按照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Non-IFRS),剔除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等對經營業績沒有指標作用的項目,快手于2017年、2018年及 2019年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人民幣7.77億元、1.82億元及13億元。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至6個月,快手的收入為253億元,凈虧損為681億元,經調整后凈虧損為63億元。快手表示,其獲得盈利所需的時間取決于以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有效變現產品及服務組合、持續提升收入的能力。
對此,快手解釋稱,“主要是由于快手極速版及其他應用的營銷開支以及品牌營銷活動開支增加所致。”
招股書顯示,在銷售及營銷方面,從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快手的開支分別為13.60億元、42.62億元、98.65億元、137.09億元,毛利分別為26.11億元、58.02億元、141.04億元、86.94億元。可見,2020年上半年,快手銷售及營銷開支竟然超過了毛利。并且,從2017年占總營收16.4%,上升至2019年占總營收25.2%,而2020年上半年,已經上升到占總營收的54.1%。
因此,可以說高居不下的銷售及營銷開支與快手的虧損息息相關。如果無法扭虧為盈,勢必對企業的經營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來源: 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