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運營研究社(ID:U_quan),作者:套路編輯部,授權轉載發布。
最近,古裝劇《有翡》很火,姐妹突然找我幫她搶娃:
什么?搶娃?
我之前只聽過搶明星的演唱會門票,沒想到,連明星娃娃都這么搶手了!
我點開姐妹發的鏈接一看,才發現是《有翡》官方授權出的周邊,針對王一博在劇中的造型,推出了公子允、逍遙允兩款棉花娃娃。
圖源:微店
娃娃的定價在200元左右,累積銷量超過3000只,也就是說,上架沒幾天,官方就賣了將近60萬。
仔細研究了一下之后,我發現“棉花娃娃”這個看似簡單的小玩意兒,其實非常燒錢……
01
棉花娃娃,到底是啥?
棉花娃娃在微博上的#棉花美娃娃#超級話題,有23W+ 萬粉絲關注,帖子數也有36W+ 。
那么,到底什么是棉花娃娃呢?
其實就是字面意思,用棉花制成的玩偶娃娃。
它最早源于追星文化盛行的韓國,經紀公司將明星的形象卡通化,制作成身高10到20厘米左右的棉花娃娃,以官方周邊的形式賣給粉絲。
不過,韓國的棉花娃娃更像是“明星臉”的公仔,既不能換衣服,也沒有什么飾品,玩法還比較簡單。
我國的“棉花娃圈”的發展時間比較短,是從2018年《偶像練習生》火爆后才開始的。
雖然起步晚,但我國的“棉花娃圈”玩法更豐富:
以愛豆為原型設計棉花娃娃,可以換裝、換配飾,甚至換發型,售價也不算很貴,因此受到不少追星女孩的追捧。
雖然娃娃在圈外人看來長得都差不多,都是濃眉大眼的 Q 版娃娃,但粉絲還是能一眼識別出哪個娃娃是自己的愛豆。
因為,不同娃娃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王一博的痣在右眉,易烊千璽的痣則在眉中央。
由于棉花娃娃的價格很親民,也沒什么山正之分,入坑的門檻很低,越來越多單純喜歡可愛娃娃的人加入到這個圈子,娃娃逐漸分為了有屬性和無屬性兩大類:
有屬性的娃,就根據明星的特征來設計,或者是二次元的某個角色,會穿同款的衣服和配飾;無屬性的娃不以明星為原型,和玩偶、公仔類似。
棉花娃娃也有一套完整的圈內“黑話”,和 BJD 娃圈還有很大的區別,讓我這種局外人看得一頭霧水。
比如,“娃爸”指的是明星本人,棉花娃娃就成了“娃爸”的兒子或者女兒;拼團買的娃娃多數都是“裸娃”,還需要再另外買衣服……
我下面整理的這些「黑話」只是入門版的,可以說是九牛一毛:
由于棉花娃娃的種類、花樣繁多,很多玩家不會滿足只擁有1個娃娃,忍不住越買越多,可謂是“一入娃坑深似海”。
02
為啥棉花娃娃能這么貴?
可能很多人會說,不就一個棉花娃娃嗎,再貴能有多貴?頂多幾十塊一個而已。
如果你是這么想的,那我只能說你太天真了……這樣的一個棉花娃娃,賣出1w+ 都不是新鮮事了。
1)“飯圈”熱門,為愛發電
首先,棉花娃娃是很多飯圈人士很愛的周邊。
各個明星都有屬于自己的人氣娃娃,這些娃娃甚至還有專門的昵稱、微博和超話。
王俊凱粉絲幾乎人手一只「王俊波」(根據幼年形象制作)、胡歌粉絲最愛「五號病人」(話劇《如夢之夢》的經典角色)、蔡徐坤粉絲偏愛「蜜桃」(蔡徐坤演出的舞臺造型)……
除了飯圈,游戲圈、劇圈也很饞棉花娃娃這塊“吸金”肥肉。不少游戲和電視劇的出品方都推出過官方周邊,以此圈錢:
比如,前段時間播出的《重啟之極海聽雷》出了朱一龍「吳邪」的娃娃,雖然“一個娃娃+一份贈禮”就要價278元,而且還要等一個多月,但還是被粉絲秒空:
愛奇藝先后推出過 UNINE 和 THE NINE 兩大選秀組合的娃娃禮包,騰訊也制作了 R1SE 組合成員的娃娃,還原巡演的造型,典藏版價格也要328元:
還放出了銷量榜,讓粉絲為愛豆娃娃的銷量 battle ,直接把粉絲的“為愛發電”變現。
還有《陰陽師》、《倩女幽魂》等老牌游戲,上線多年,積累了不少死忠粉,因此游戲一推出棉花娃娃就被瘋搶,還有人在線上求購:
2)限時限量,溢價百倍
為了讓發售的娃娃能一直保持搶手,不少周邊娃娃都是做成了「限時限量」發售,很多娃娃一次只賣幾百個,之后就會成為絕版。
不僅價格貴,而且還要“搶”,手速和網速都要快才能搶到。
因此,棉花娃娃可以說是絕對的“賣方市場”,入坑晚的玩家只能高價收購。這些原價并不貴的人氣娃娃,到了閑魚上身價翻10倍以上的比比皆是。
除了賣方市場溢價以外,如果娃娃曾經能被明星本人“翻牌”,得到親自認證,那價格更是有機會翻百倍以上:
比如, EXO 的 KAI 曾經用棉花娃娃「鐘熊」拍照,這讓原本不到100的娃娃一下子價格飆升,粉絲出1000的高價都買不到。
圖源:ins
以他的隊友樸燦烈為原型的娃娃「krrk」,更是被炒到3W+,價格足足翻了100倍,就連娃衣都要好幾百!
低頭看了看自己身上穿169塊優衣庫打折款,流下了貧窮的淚水……
3)花式“娃衣”
當然,天價娃娃畢竟是少數,而且只是一次性投入,但娃衣才是永久的“坑”。
為了帶娃出去“有面”,玩家還會給娃娃買各種各樣的小衣服,T恤、裙子還有棉襖,從春天到冬天一應俱全。
盡管這些娃衣只有巴掌大小,但價格有時候比真人的衣服還貴。普通的套裝都要50+ ,一旦有婚紗、西裝等精致套裝,再帶一些道具,價格基本都超過100元。
而且,娃衣更新的速度也非???/strong>,不僅有節日限定,還經常打著明星同款的旗號,出新造型的衣服。明星一年有無數套造型,娃衣的數量可想而知也非常龐大。
不少粉絲對娃衣、飾品有著強烈的收集欲望,導致“養娃”的開支不斷攀升。
有的商家還會搞限時限量的騷操作,玩家一旦搶不到心儀的娃衣,就只能去咸魚上高價回收。
有了精美的娃衣,玩家們會更有“曬娃”的欲望,甚至還延伸出了另一條產業鏈——“娃片”,就是請專門的攝影師來給自己的娃娃拍照:
03
賣棉花娃娃到底有多賺?
娃娃愛好者數量劇增,也愿意為娃娃一擲千金,讓棉花娃娃的銷售成為了一門低調卻暴利的好生意。
1)銷售額千萬,利潤率翻倍
目前,一個棉花娃娃的成本大概在20到40元左右,量大的時候成本還能更低,最后售價能賣到100+,利潤率近3倍。
而娃衣的成本更低,一件只要10元,售價在35到50元之間,利潤率也要比傳統服裝業高的多。
小姐妹跟我透露,娃太只要有一臺縫紉機、一臺電腦,每個月給娃娃做做衣服,就能賺個5、6萬元(我酸了)。圈內小有名氣的娃太,甚至還會接日韓的海外代購訂單。
娃衣大神更不用說了,像 @日山鵝鵝的一次上新就能有超高營業額。
憑借精良的設計和優質的做工,她去年6月推出的148元娃衣,足足賣出了兩萬多套,總銷售額直接突破了500萬。
(日山鵝鵝淘寶店上新)
在微信里,也有1W+ 棉花娃娃店鋪,頭部商家的年銷售額都能輕松突破1000W 大關。
2)黃牛倒賣,哄抬價格
就像炒 JK 、炒鞋、炒盲盒一樣,棉花娃圈的二手市場也有人在炒娃。
在閑魚,一只原價幾十元的“稀有娃”被賣到上萬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最近兩三年,黃??吹酵奕τ泻艽蟮囊鐑r空間,有利可圖,也加入了搶娃大戰。
每當新款發售,黃牛便會通過外掛,瘋狂搶奪娃娃,一囤就是上百個。
甚至等到有的棉花娃娃絕版、不再販售了,黃牛才拿出來高價倒賣。還有無良商家還會聯合黃牛,搞饑餓營銷,哄抬價格。
04
結語
講真,棉花娃娃這個圈子雖然火了,但目前還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娃廠打著明星的旗號賣娃娃,本來就缺乏官方授權,稍有不慎就會侵犯明星的權益。
其次,#棉花美娃娃#的超話里,經常能看到“娃媽卷款上萬跑路”的維權帖,監管起來也很困難。
最后,很多局外人還對娃圈有誤解,覺得玩娃娃的人都是幼稚的 大齡兒童。
其實每個棉花娃娃都傾注了玩家大量的心血,也希望大家能用更開放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小眾的圈子,尊重彼此的興趣愛好。
參考資料:
《有匪》賣娃掙50萬,神奇的娃圈如何掏空年輕人的腰包?- 流量公園
棉花娃娃,志在破圈 - 蝸人蒸鴨
飯圈經濟學:上到萬元下過百金,「娃圈」才是真粉絲氪金池 - 骨朵星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