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雷科技”(ID:leitech),作者:雷科技互聯網組,編輯:一位天明,授權轉載發布。
昨天,微信迎來了自己2021年的第一次「翻車」——2021年1月18日下午2點前后,「由于系統抖動原因」部分微信用戶無法及時收取微信消息。截止當日下午3點19分,故障已被修復。
其實微信曾面臨過幾次信息服務中斷的事故:2013年,微信就因市政工程挖斷通信光纖而出現全國大面積故障,無論軟件登錄、信息收發還是公眾號,朋友圈等服務統統無法使用。盡管7年前的微信事故從嚴重性、覆蓋面與修復難度等角度看都遠超今天這次小波動,但在我看來,今天的微信故障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年的光纜斷裂。
原因其實很簡單——在10年的漫長發展后,微信憑借自己的努力,改變了運營商的發展規劃,加速了彩信的死亡,更是讓騰訊的傳統保留項目——QQ倍感壓力。此時的微信已經不再是那個玩玩看的「備選App」,而是不少用戶手中唯一的通信軟件,這也是微信在故障數分鐘后就登上微博熱搜的主要原因。
一個曾經無人知曉、功能簡陋的App,是如何發展出今天這商業帝國的?
微信怎么就「超越QQ」了?
回顧微信的十年歷程,微信今天的成功其實是微信內外兩個因素的共同成果:精簡化的IM滿足了用戶的需求;輕量化的功能也更貼合早期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首先,當時幾乎所有通訊軟件都想把自己做成一個通用的社交平臺,用多樣化的服務把用戶「套進」自己的生態圈里。這個目標沒有問題,畢竟十年后的超級應用就是這個路子,但問題出在了他們的做法上。
參考一下現在的超級應用,相信大家都能看出端倪:是的,微信有超過550萬個小程序,匯集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但這550萬個小程序中真正由騰訊出手制作,并提供服務的其實沒有多少,更多的還是第三方制作的小程序。
當時騰訊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面,為QQ推出了眾多「生態服務」,游戲大廳、音樂平臺、QQ空間等都是QQ「業務擴張」的例子。但問題在于這些「非專業」軟件用戶體驗通常都不怎么好,不僅沒能長期吸引用戶,還引起了部分用戶的反感,讓不少用戶「逃離QQ」。
誕生于此時的微信就成為了他們的好去處:一方面微信沒有選擇冷啟動,為QQ用戶提供了「轉會窗口」;另一方面,不同于業務范圍繁雜的QQ,脫胎于QQ郵件的微信在當時是一個功能非常專一的IM軟件,這種高度精簡化將用戶從QQ中「解放」,并提供了一個更純粹的IM體驗。
作為一個即時通訊軟件,我們會假定對話雙方「永遠在線」,不需要經歷QQ那一套「在嗎?」的TCP式問候。這種與短信高度類似的體驗,讓微信從繁雜的「偽IM」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橫跨眾多用戶群體的「國民應用」。
微信的奮斗固然重要,但也同樣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2010-2013年是我國移動通訊事業高速發展的一年。5元30M的流量套餐讓國內手機用戶過上了「手機上網」的日子,上手簡單、功能單一、目標明確的微信也成為了部分用戶的第一款手機軟件。畢竟當年手機短信仍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以IM身份進入大眾視野的微信可以說在誕生之初就坐在了我國互聯網剛剛吹起的風口上。
如果當年沒有微信?
但如果沒有微信,我國的互聯網發展就注定被QQ等披著IM外衣的綜合社交平臺所「帶跑」嗎?顯然不是。用戶需求的出現會被環境所影響,但很難被環境改變。微信早期之所以能憑借「去平臺化」的屬性實現彎道超車,其根本原因在于「用戶需要一個更簡潔的平臺」。
換句話說,即使十年前沒有微信,十年后的我們也不會用0.1元/條的價格發送短信,支付寶也做不到一家獨大。沒有微信不代表用戶不想要一個更優秀的IM軟件,在用戶需求的推動下,一個更簡潔、更專注的IM軟件同樣會出現在移動互聯網這片藍海中。當用戶基數上來后,他們也會同樣以用戶數據為中心,向著超級應用的方向發展,并建立屬于自己的生態帝國。但如果十年前我們沒有微信,現在最大的區別估計只是「用戶數據被哪個陣營、哪個軟件掌握」而已。
微信的下一個十年
盡管微信這種高度簡化IM的出現在我看來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必經之路,但我依然認可微信在過去十年的發展進程。通過「熱啟動」和手機注冊的方式,微信以極低的上手門檻收獲了大量的基礎用戶。同時憑借精準的用戶定位,盡管早期的微信在互聯網中話語權并不高,但在現實社會中,微信用戶卻擁有較強的話語權。在「線下包圍線上」的發展模式下,微信迅速完成了1億到3億、以及后來5億、10億注冊用戶的目標。
除此之外,公眾號與小程序的誕生也同樣為微信「插上翅膀」,讓微信成功從IM轉型為超級應用,在不「親自下場」的情況下完成從功能應用到平臺應用的轉化。這種轉化為微信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命力,也讓微信常用常新。
就像蘋果早期廣告那樣,能超越iPhone的只有新iPhone。微信完成平臺化轉型后,就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IM軟件,自然也不會被另一個后來居上的聊天軟件超越。近期針對視頻號的多次更新已經預示了未來微信的發展方向,此時此刻,能對微信「發起革命」的,恐怕只會是某個突然興起且精準命中用戶需求的軟件,或者完成視頻轉化后的微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