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视频二区_亚洲欧洲日本天天堂在线观看_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中文字幕不卡一区

公告:魔扣目錄網為廣大站長提供免費收錄網站服務,提交前請做好本站友鏈:【 網站目錄:http://www.430618.com 】, 免友鏈快審服務(50元/站),

點擊這里在線咨詢客服
新站提交
  • 網站:51998
  • 待審:31
  • 小程序:12
  • 文章:1030137
  • 會員:747

來源:appso

微軟又向蘋果開炮了。

前段時間微軟放出了一部新廣告,將 Surface Pro 7 與 MacBook Pro 對比,而廣告中對 MacBook Pro 最大的吐槽就是關于「Touch Bar」,微軟希望用這種對比 Surface Pro 7 觸控功能的強大。

為什么不能給我整個觸控屏呢?

不過這份吐槽可能很快就要過時了,根據彭博社和知名分析師郭明錤的報告,蘋果將會對下一代 MacBook Pro 進行大調整,其中就包括去掉 Touch Bar ,重新換回功能按鍵。

Touch Bar 是鍵盤的一部分,卻被當做屏幕用

2016 年蘋果推出的 MacBook Pro,讓不少 Mac 忠實用戶為之鼓舞,畢竟重量和厚度都小了一些,新模具設計看起來也不錯。

當然,除了那個讓人疑惑的 Touch Bar,蘋果將原本電腦上的功能按鍵替換成了一塊長條形的 OLED 屏幕, 除了固定的功能按鍵,還能自定義相關按鍵。

Touch Bar 由三部分組成,ESC 按鍵、應用區和系統控制快捷按鈕 .

新設計一經發布,也出現了一些有趣的操作,比如說發 emoji 表情、類似 cover flow 的方式瀏覽圖片等,同時對它的質疑也不少,不少用戶認為它是雞肋。

而回顧蘋果的歷史,砍掉鍵盤換成屏幕這種操作它干的并不少。

早在 2007 年,喬布斯在初代 iPhone 發布會上就對比了 Nokia、Moto Q、BlackBerry 等手機,調侃他們的全鍵盤設計,在喬布斯看來根本不需要這么多按鍵。

不管你用還是不用,這些鍵盤都在那邊了,它們不可能根據應用而自我調整,你之后的好想法也不可能再實現。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蘋果去掉鍵盤換成了屏幕,也就是初代 iPhone。

那么為什么經過一段時間發展后,iPhone 的大屏幕被人們所認可,而 Touch Bar 至今仍然廣受爭議呢?

答案還是得從 Touch Bar 本身來找,首先需要承認的是它是一塊屏幕,而且是鍵盤的一部分,而非屏幕的一部分。

對比一下就知道,手機去掉鍵盤前后,都需要眼睛加入才能完成交互反饋,并不會有交互或效率上的沖突,轉換是很自然的,只需要將原本的實體鍵盤換成虛擬鍵盤,而不需要鍵盤時就顯示其他有價值內容。

但 Touch Bar 不一樣,在 MacBook Pro 上它是鍵盤的延伸,它的交互方式本身又和鍵盤有沖突。

將它放到整個電腦的操作流程中你就會發現,常常會被打斷,因為要常常去看 Touch Bar 那塊屏幕,比如選擇 emoji 表情、調整音量等。

鍵盤雖然是固定的,但這也讓人熟悉之后,能夠不看著它操作,更何況它還有明顯的起落反饋。

此外就是誤觸問題了,因為屏幕的反饋需要人眼觀察才能收到,而鍵盤往往是通過觸感獲知反饋,不看著屏幕按指紋識別按鍵時常常容易誤觸到 Siri 按鍵,使用頻率更高的 ESC 按鍵誤觸頻率就更高了。

實體 ESC 按鍵 . 圖片來自:9To5Mac

后來蘋果在 2019 年發布的 MacBook Pro 16 寸中重新用回了實體 ESC 按鍵,而且指紋識別按鍵和 ESC 鍵與屏幕觸控條之間也增加了一定間距,減少誤觸。

說到底,電腦對于大部分人而言還是一臺生產力設備,人們肯定不希望在工作流程中被頻繁打斷,這就造成了 Touch Bar 不僅交互上和鍵盤沖突,學習成本更是增加了不少。

原本這也不算是一個無解的問題,無論電腦還是手機,都存在一定學習成本,但只要它們能創造一定的價值,人們還是愿意付出時間去學習。

發送 emoji 表情是 Touch Bar 最常見的操作之一

而 Touch Bar 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在于此,相應的適配應用不算多,或者不少適配設計提供的體驗提升不夠明顯、價值不夠高,不能讓人們遷移。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蘋果剛剛推出 Touch Bar 設計時,無論用戶還是應用開發商,對它都有不低的興趣,蘋果也為之適配了多個系統應用,例如 Safari 會展示網頁縮略圖,用戶可以通過它快速切換。

生產力應用 Final Cut Pro 也有適配,Touch Bar 可以顯示剪切、選擇片段、導入素材等,最受關注的應該還是滑動瀏覽時間條的操作。

Final Cut Pro 適配 Touch Bar 的操作選項,包括剪輯、選擇等多個選擇

可以說蘋果希望用這塊細長的屏幕改變人們使用電腦的交互方式,從按鍵到滑動、觸摸等。實際上也不止蘋果一家想改變鍵盤和電腦的交互方式,羅技曾推出了一款帶旋鈕的 Craft 的鍵盤。

甚至于羅技還專門和 Adobe 合作,用戶在使用 Photoshop 時可以使用旋鈕來調節畫筆或選取大小。

而 Adobe 也為蘋果的 Touch Bar 適配了類似的功能,甚至更多,常見的圖層屬性、畫筆和繪畫屬性等均可以設置,還有滑動調節畫筆的大小。

不過這些調整顯然沒能獲得普及,就生產力應用本身來說確實比較小眾,能影響的范圍有限。

我曾經詢問過身邊使用 MacBook Pro 16 英寸剪輯的朋友,Touch Bar 對于他們來說只是一個錦上添花的設計,使用的最多的功能就是滑動剪輯時間條,或者是給朋友、同事預覽視頻。

它的確有一定價值,但和整個操作流程對比,僅僅占了很小一部分。

而無論是 Touch Bar 還是羅技的鍵盤,雖然在體驗上有一定的提升,但對比傳統鍵盤加鼠標的交互方式,仍然不算很好,畢竟許多操作都可以使用快捷鍵替代,用多了快捷鍵之后肌肉記憶也比滑動屏幕操作更快。

專業化、效率化的方式沒能影響到大眾,那么規模化的方式呢。很遺憾,還是沒能普及,雖然像微軟 office、網易云音樂等大批應用都適配了 Touch Bar ,但它們大多都是按鈕類操作。

像是 Mac 版 PowerPoint 上的「重新排列對象」功能,點擊后就能顯示 PPT 上的所有圖層,進而快速選擇需要編輯的那一張。網易云音樂也是播放、顯示歌詞等。

歸根結底,Touch Bar 還只是一塊特別小的屏幕,能顯示的內容非常有限,這也是為什么它大多還是顯示按鈕。

雖然通過屏幕替換功能鍵的方式讓 MacBook Pro 獲得了更多的靈活性,但屏幕太小,內容再靈活調整也改變不了多少,像華碩靈耀 X2 Pro 這種,屏幕足夠大,顯示的內容足夠多,就可以作為副屏使用了。

采用雙屏幕設計的華碩榮耀 X2 Pro

套用我身邊一位 MacBook Pro 2020 用戶的話來說,就是:

對 Touch bar ,可謂是又愛又恨,看歌詞類的操作確實比較不錯,但屏幕還是太小了。

好用有趣的應用少,效率提升不明顯,真可謂是「雞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該和 Touch Bar 說再見了

經過近 5 年的發展, Touch Bar 的實際表現仍然不如人意,而之所以拖這么久沒有換掉這一設計,恐怕也和蘋果本身的產品更新策略有關系,畢竟上次 MacBook Pro 系列產品大更新已經是 2016 年了。

彼時,MacBook Pro 的更新主題顯然是輕薄化,全系改換為 USB-C 接口,蝶式鍵盤、Touch Bar 等,讓機身相比 2015 款在重量和厚度上都小了不少。

更新前后的 MacBook Pro 數據對比

產品發布后不久,就有分析師表示短鍵程、緊湊設計的蝶式鍵盤會逐漸改變 MacBook 用戶使用鍵盤的習慣,配合 Touch Bar 最終讓蘋果實現「用具備按壓反饋的觸控面板取代實體鍵盤」的目標。

結果大家也看到了,蝶式鍵盤頻頻翻車,蘋果對它進行了多次設計調整,最終還是換回了剪刀腳鍵盤,而現在也輪到 Touch Bar 了。

根據 iFixit 的對比拆機圖就能發現,MacBook Pro 和 MacBook Air 的模具設計幾乎沒有改動,MacBook Air 原本的風扇位置甚至被換成了一塊金屬拓展板,內部空間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再加上 M1 芯片在能耗方面的優秀表現,下一代 MacBook 產品改換模具實屬正常操作。

根據彭博社發布的報告,MacBook 系列將迎來大變革,屏幕邊框都將進一步調小,而 MacBook Air 系列則會朝著更輕薄的方向調整,這其實也是解決上次 MacBook 系列調整留下的問題。

從 MacBook Pro 2016 款開始,MacBook Pro 和 MacBook Air 之間的厚度和重量就越來越接近,重量差距不過 100 多克,雖然 MacBook Air 楔型設計會顯得更輕薄,但兩者最厚度之間的差距并不明顯。

目前在售的 MacBook Pro 和 MacBook Air 在重量和厚度上的差距并不大

下一代 MacBook Air 追求更輕薄,正是為了解決兩者相似的問題,MacBook Pro 的設計更偏向生產力,而非極致的輕薄。

報告中明確提到了下一代 MacBook Pro 將移除 Touch Bar 設計,重新用回傳統的實體功能按鍵,此外還有 MagSafe 磁吸式充電口、增加存儲卡接口、4 個 USB 4 接口等改變。

替換實體按鍵、增加接口,顯然是有利于專業內容生產者的,曾擔任蘋果副總裁的高管菲爾 · 席勒在 2019 年 MacBook Pro 16 英寸上改回剪刀腳鍵盤設計時,就提到了專業用戶對新鍵盤的反饋十分熱情。

Touch Bar 的出現,承載著蘋果用觸控屏替代實體鍵盤的野望,但尷尬的交互、不夠豐富的功能、過小的屏幕都限制了它的發揮,最終只能淪為雞肋,在使用體驗上并沒能和之前的實體功能按鍵拉開差距。

在下一代 MacBook Pro 強調生產力的背景下,Touch Bar 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分享到:
標簽:鍵盤 微軟 屏幕 按鍵 蘋果 操作 功能 交互
用戶無頭像

網友整理

注冊時間:

網站:5 個   小程序:0 個  文章:12 篇

  • 51998

    網站

  • 12

    小程序

  • 1030137

    文章

  • 747

    會員

趕快注冊賬號,推廣您的網站吧!
最新入駐小程序

數獨大挑戰2018-06-03

數獨一種數學游戲,玩家需要根據9

答題星2018-06-03

您可以通過答題星輕松地創建試卷

全階人生考試2018-06-03

各種考試題,題庫,初中,高中,大學四六

運動步數有氧達人2018-06-03

記錄運動步數,積累氧氣值。還可偷

每日養生app2018-06-03

每日養生,天天健康

體育訓練成績評定2018-06-03

通用課目體育訓練成績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