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付出“打水漂”?
小郭今年本科畢業,眼看大學即將走到盡頭,工作卻沒有一點著落,博客上寫滿了焦急與恐慌。父親郭先生說,當初以為孩子進了大學,不說找個非常好的工作,但找個待遇一般,能養活自己的工作總該不難,沒想到臨近畢業,一個合適的單位都沒找到,四年的辛苦眼看要白費,不知怎么辦才好。
眼看著大學生活走向盡頭,一張張年輕的面孔上,寫滿了越來越焦慮的神情。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的過程中,在潮水般涌入就業市場且數量越來越龐大的高校畢業生面前,幾乎每位大學生都切身感受到了現實的壓力。在傳統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觀念面前,不少家庭傾其所有供孩子上大學,算算一名大學生三到四年的培養成本,一個家庭最少也需要付出四萬元,這還不包括三四年間所付出的寶貴精力和青春年華,但“畢業=失業”的嚴峻現實卻使兩代人深陷泥潭。巨大的投資為何換不來一份好工作呢?
專家分析,由于擴招,大學迅速降低了招生門檻,但學生的素質卻并沒有隨之提高,這就需要大學在師資、設備、教學上投入更多精力和財力,但實際操作過程中卻困難重重。盡管許多大學也著手開始對自身的教育方式進行改進,但體制的改革、優秀師資隊伍的培養、設備的更新、教學質量管理、高質量教材的推出等等,仍然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周期,而短期內大學所能掌握的資金、人力和物力卻不可能無限制地增加。相比于日新月異的技術發展,應屆生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落伍已成現實;近幾年無論是大學還是學生自身都開始認識到社會實踐的重要性,但往往由于缺乏細致、專業的指導,與外界溝通的渠道稀少且不夠順暢,再加上社會實踐基地數量和質量有限,學生們轟轟烈烈的社會實踐活動常常淪為“走過場”。職業規劃專家建議,應屆生在嚴峻的就業形式面前要擺正心態,正視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及時參加實用的職業培訓,以此為突破口進入自己中意的行業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放眼職場,被稱為“永遠的朝陽行業”的動漫、游戲行業近幾年在我國的發展已經較為成形。相比于一些傳統行業,動漫、游戲行業雖尚屬新生,但在國內卻是大眾長期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擁有相當廣泛的群眾基礎,并且已經顯現出驚人的市場潛力。近幾年,國家及各地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本土游戲、動漫產業的政策。但我國游戲動漫市場長期為國外產品所壟斷,動漫、游戲產業的崛起急待優秀的本土人才,因此,優秀的動漫、游戲人才在行業內已經成為用人單位爭相追捧的“香餑餑”。不少大學生正是看到了動漫游戲行業人才炙手可熱的現狀,毅然選擇投身這一行業。據國內著名的動漫游戲職業教育機構匯眾益智的統計數據表明,近兩個月來隨著大學尾聲的臨近,前往各個校區咨詢學習游戲設計開發、動漫設計制作的應屆畢業生迅速增多,而不少往屆大學畢業生在經歷了艱辛的求職之后也加入了參加游戲、動漫職業培訓的行列。
西安匯眾益智動漫學院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在我國眾多動漫游戲職業教育機構中,匯眾益智起步較早,師資力量和管理水平也一直穩居前列。其自主研發的游戲學院、動漫學院課程,充分考慮了中國學生的文化背景和接受習慣,結合豐富的案例和項目,模擬企業真實的研發環境,對學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進行全方位的訓練。經過1年左右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系統學習,即使沒有美術和計算機基礎,也能掌握游戲設計開發或動漫設計制作技能。據透露,目前匯眾益智的畢業學員人數已達一萬多名,70%的游戲、動漫企業都有來自匯眾益智的畢業學員。
本科學歷的小王08年初畢業于西安匯眾益智動漫學院,目前就職于某知名上市游戲企業擔任美工,許多人都很羨慕。他說,大學畢業之后自己也經歷了短暫的迷茫期,在求職中連連“遇冷”,所幸及時調整了心態,選擇學習游戲美術設計,在學校老師的指導下,結業后很快找到了合適的工作,終于走上了踏實的職業發展路線。
職業規劃專家認為,大學生在校三到四年時間已經具備了比較好的基本素養,可以說擁有較高的起點,但最大的短板在于知識比較陳舊、實踐能力弱、缺少實踐經驗,因此不受企業青睞;由于對社會缺乏體驗和了解,許多應屆生在對失業的恐慌心理驅使下,或者在家人的意見下草率地選擇自己并不了解也并不感興趣的工作;進入企業之后,由于技能水平和職業素質方面的欠缺也會帶來相當長的“職場震蕩期”,難以順利發展。如果能夠瞄準一個前景廣闊的行業,針對具體崗位,結合自己的興趣參與目標明確的職業教育,對應屆畢業生將來的發展可謂事半功倍。目前游戲、動漫行業人才缺口大,并享有很好的政策環境,通過科學系統的職業培訓進入這一朝陽領域,應屆畢業生也能擁有美好的前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