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2年11月11日23點59分,第一屆數創藝術季正式結束,這是一場結合數字科技開展的線上藝術作品展并結合區塊鏈技術使得觀展用戶可以在觀展的同時還可以對感興趣的作品以數字藏品的形式進行選購收藏,整場展覽共有110位藝術家參與、展出作品110件、發行數字藏品總數167,164份、總流通市值525.17萬元、流轉金額 11.77 萬元,占流通總金額 2.24%。
首屆數創藝術季數字紀念藏品《元創》
數創藝術季,由國內著名策展人:馬一鷹(“中國抽象藝術(聯合國)展”-策展人)和數創藝術季總策劃:爾東齊(iEKU區塊鏈-元創鏈創始人)聯合發起,于2022年5月10日正式啟動,在11月11日對首屆參展作品正式公售(公開發售),由ETART新藝術信息服務平臺主辦。
全民收藏新浪潮,開創價值共享新模式
數創藝術季開創了前所未有的線上藝術展覽,融合了區塊鏈技術,實現了“價值共享”的新型模式,使得平臺方、創作者、收藏家齊聚參與,大大的推動了藝術傳播、藝術分享、藝術品鑒、藝術作品流通的社會效益。
馬一鷹(數創藝術季總策展人)表示:藝術家的創作潛能是無限的,藝術作品需要被廣泛傳播,讓觀眾感知,藝術和社會互相影響,才能推動人類思想不斷地前進持續創新發展,不能低調、清凈無為。
爾東齊(數創藝術季總策劃人)表示:數字世界,中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全球網民規模約49億,全世界已經步入數字經濟時代,以區塊鏈為基礎設施,數字科技驅動藝術產業發展是重要動力,其中,數字藏品的收藏方式將會讓藝術作品成為全民收藏的新浪潮。
做實事,促增長,驅動藝術經濟發展
據了解,數創藝術季在融合區塊鏈技術開設展覽的這一舉措,既貫徹落實了藝術傳播、促進藝術交流的功能,還實現了為藝術家帶來實際創收與重構自身的藏家網絡。
以圈內皆知的新聞熱點舉例,在展覽期間,其中參展藝術家茶學梅老師的布面油畫作品《Unreal image》在參展期間,數字藏品發行數量300份被搶購一空,成交總值15600.00人民幣。其中還有藝術家李騰老師的《古典》、雕塑藝術家楊學軍老師的《天籟之音》等多位藝術家作品在展覽期間完成售空。
按照以往的形式只能是一幅原作尋找一位藏家,完成作品流通所需的時間有可能是一個月、一年或是數年,而在數字世界,由粉絲和好友組成藏家網絡,作品可以是多份數多藏家,因限量使得作品具有稀缺價值,完成作品流通所需時間做到以分秒為單位。
通過區塊鏈技術“鏈”動藝術家與藏家之間的直接關系,即每位藏家成為鏈上作品的持有人,為藝術家的作品版權提供分布式節點的可信證明,相互的,藝術家與每位藏家共享作品在市場的藝術價值。在過去,藝術家考慮更多的是如何生存?(維持生活),而現在,融合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藝術家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創新與發展!(維持價值網絡)
數創藝術季,正是迎合了數字經濟的主流趨勢,為傳統藝術市場注入新的活力與動能。
數創藝術季,首屆參展藝術家名單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李青林、陳自豪、楊學軍、韋國、何琳、劉虹、茶學梅、萬嶺、肖石了了、石豐、易偉斌、楊青松、陳克、鐵心、馮仕華、王雁寧、李騰、謝鄴旻、蘇毅、柳玲、孔凡帆、司瑋、張永軍、林楠、孟曉峰、高燕、黃齊成、孟國華、徐金玉、李玲、高大慶、張朝瑞、甯宓、李禮軒、蘇茜茜、劉冠辰、許超、賴俊杰、帥章亮、李建剛、王海寧、朱泓彥、徐適、朱曉雲、何強軍、梅新武、韓子川、李高梁、Cranehehe、陳易平、紫薔薇、弘正、魏小云、李倩、歐陽魔菇、蔡樹本、沈夢瑤、姚麗雙、錢方舟、趙紅、亦飛、賀嫣然、李弢、雲曉星、熊春林、劉偉、蔣珮珊、張穗揚、丁天翔、任小穎、田葳、徐濤、龍炎、劉棟、鄧豐、王令怡、徐圣、鐘康君、范黎、陳子風、江潤灝、郭永剛、馮五洲、林芳所、程玲、梁斯彥、周銘楷、邱金山、夏煒、田沐兮、王呈祥、BALA、劉曉俊、許子智、高琳琳、黃蕾、王微、陳軍川、任宏、章銳、龍享榮、魏慶立、古靜、羅譽、譚志亮、李學亮、羅華、王灬、張清揚、胡鵬圖。
Web3.0浪潮席卷全球,數字經濟正飛速發展,未來數創藝術季協同藝術創作者會帶來怎樣的活力與想象?我們繼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