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嬛傳》劇中,余鶯兒是個典型的投機主義者,她早就厭倦了在倚梅園多年的繁重勞作,有了往上爬的心思。膽大敢賭又無知,催促貪心的余鶯兒犯下了冒名頂替甄嬛的重罪。
余鶯兒她在宮中多年,她明白一個女子想要往上爬,就一定要依靠皇上。可身份低微的余鶯兒,連皇上的面都見不到。
本以為就要熬到出宮,草草了此一生,沒想到命運把一個改變人生的機會拱手送到了余鶯兒面前。除夕當夜,她恰好聽到了甄嬛許愿。皇上派了蘇培盛來找能對上詩句的人,余鶯兒便說出了后半句詩,從此青云直上。只是她不知道,所有命中的饋贈,早就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身為宮女的余鶯兒,沒有料到接個對聯還是殺頭之罪
欺騙皇上在古代稱為欺君之罪,抓到就要殺頭。可蘇培盛去找人的時候,只說要找能對上那首詩的人,并沒說其他的,還說誰能對的上重重有賞。這就給余鶯兒造成了誤解,為了得到賞賜,她就大膽的說出了聽來的后半句。
大過年的,皇上要與民同樂出個對子,這事怎么看,都跟得寵當主子沒有關聯。也不存在冒認他人的可能,所以余鶯兒為了賞賜,稀里糊涂就進了圈套,成了皇上的枕邊人。
一個謊話說出來,就要用千萬個謊去圓
余鶯兒被皇上寵幸之后,按照皇上的性格來看,一定是與她提到過除夕之夜在倚梅園初見的事情。作為除夕夜旁觀者的余鶯兒,此時已經知道自己是冒領了他人的寵愛,但她不能直接跟皇上澄清真相。
余鶯兒已經被皇上默認為是當天吟詩的人了,皇上又生性涼薄,余鶯兒說出真相,后果不堪設想。已經說出的謊話,余鶯兒只好繼續瞞下去才能圓謊保命。
得寵后的余鶯兒,已經無法再適應當宮女的勞作時光了。過慣了人上人的生活,她當然想要保住自己的榮耀。為了固寵,余鶯兒用了不少辦法,就是因為她舍不得當主子的愜意和滿眼的繁華,余鶯兒不愿意放棄已得的東西,就必須繼續維持謊言。
余鶯兒太過相信皇上對自己的感情,還低估了皇上對甄嬛的重視程度
余鶯兒得寵之后,沒有認清自己的定位,自以為皇上對她有真感情,總想著借著唱昆曲的本事在宮中橫行霸道,一點都不知道給自己留退路。一個小小的答應,就把自己當成寵妃了,翻車是遲早會發生的。
對比之下,同樣是靠唱歌出圈的安陵容比余鶯兒更有自知之明。她們兩個在皇上看來,跟玩物沒有區別,哪里會有什么真感情?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余鶯兒身處復雜多變的后宮,卻不懂得居安思危,以至于她根本不知道宮中有個莞常在。后來盜版遇到原作者,余鶯兒還理直氣壯的振振有詞,這才激怒了甄嬛,掀了余鶯兒冒認的老底。
膽子太大又貪心不足的人,真的不適合在后宮久居,看看余鶯兒的下場,即使她不冒認身份,恐怕也活不到大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