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歌案可能非得等到陳世峰出面自述,親口說明事件發生的部分細節,才能夠給出一個突破性的另外一面。現在來說,江歌母親和劉暖曦的兩種說法,都已經不知道被網言網語分裂多少倍的猜測和自以為是。事情只有一個,那就是江歌死得非常無辜,江歌的死完全是無妄之災,江歌真切的是在自己所租的房間外被室友的男友所害。
爭議的焦點卻滂沱四溢。江歌母親沒有余地原諒,因為唯一的女兒被害,這輩子她應該都不可能原諒。她通過她的渠道所得知的案發情況讓她堅稱是劉暖曦鎖了房門,才導致江歌死在了陳世鋒刀下。劉暖曦的自述中,卻是另外一個版本。不承認鎖門,也不承認預料到陳世鋒會殺人。即便是被法院裁定民事上需要賠償,她也仍舊堅持自己的說法。
外界對整件事的看法從一邊倒開始分化,支持失去女兒的母親,鄙視劉暖曦的行為。之后在真真假假的評論觀點中,也有一部人認為劉暖曦可憐。近日,劉暖曦面對鏡頭再次講述江歌被害當晚發生的事情細節。通過個人自述講述一件事,盡管是曝光多少年并未有任何更新的細節,從當事人嘴巴里聽見,還是有一些不同感覺的。
劉暖曦這次在鏡頭前的態度是溫和且小心翼翼的,跟第一次出現在鏡頭前,面對記者的提問,少了很多憤怒和情緒。也絲毫看不出被曝光攻擊江歌媽時的尖刺和囂張。是很需要勇氣的行為吧,本來改了名字是寓意重新生活,重新開始,卻還在其中未能真正重新,在以新名字面對媒體,還是講述多年前的事,她需要新的勇氣。
像沒有經過草稿而自述出來的內容,會出現很多語氣助詞,描述的經過沒有什么畫面感,只是能看出在挑選應該說什么不應該說什么,連形容詞也很小心,說跟江歌并排往家走時“嘻嘻笑笑”的形容詞似乎也不敢用。關于鎖門,她的描述跟文字版也沒有多少差別,將江歌的尖叫從悲慘變成了尖銳。
連接起來有些矛盾的地方是,她將一開始和江歌一起回家到最后自己先回家之間的理由描述的比較不流暢。“還未下班得知來大姨媽,就近夠買衛生用品會來不及搭乘末班車,又因為是夜里,也知道一開始不會有很多”這就是她為沒有就近解決大姨媽問題的所說的理由,之后她卻又說,“著急回家是有目的性的,所以開門很快”。
在路上跟江歌嘻嘻哈哈并排行走還沒有很著急的動作,到了家門口又著急回家;這個不是很容易理解。但她又加了一個先將雨傘掛好進入房間,聽不清江歌跟陳世鋒爭論的具體內容。讓她又符合她所說的情況:因為著急才先進入的房間。這里假設一下,如果你的室友跟在身后,進門后是先進廁所應急處理等室友送,還是先找衛生用品?
過程應該是真的,是不是毫無遺漏的真的就沒有辦法確定了。陳世鋒如果可以發聲,他應該清楚劉暖曦在門內到底對外面的情況知道多少,三個人有沒有同一時間因一件事隔著房門交流過,如果這個細節陳世鋒有另外的版本,整件事的連接興許能更流暢和清楚。是需要時間的,時間可能會知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