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國產(chǎn)劇盛產(chǎn)工業(yè)糖精。
無論古裝劇、都市劇,還是職場劇,都在忙著談戀愛。
現(xiàn)實題材總被冷落。
像《人民的名義》《突圍》這樣扣人心弦的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

正當我感慨之際,湊巧有部劇在一眾戀愛小甜劇中殺出重圍。
從市級老廠到省級集團的陣地切換,老同學之間情誼與利益的關(guān)系交纏,再到危機時刻幾位聰明人之間的極限拉扯。
看劇的人,很難控制自己不做下密密麻麻的追劇筆記。
只有在勾勾畫畫之間,才能把關(guān)系捋的稍微明朗那么一些。

熬夜追了十五集,一個字概括,爽,頭腦風暴般的爽。
這就來說說——
《大博弈》

一看海報,全是實力派。
秦昊、萬茜、田雨、張萌、譚凱、柯藍。
但最吸引我的,還是編劇——
周梅森!

沒錯,他就是前面提到的《人民的名義》的編劇。
作為「中國政治小說第一人」,他的作品一向秉承敢寫、善寫宏大題材的特征。
無論是《人民的名義》,還是《我主沉浮》,無一不是政治題材國產(chǎn)劇的精品之作。
這次他再次聚焦到國產(chǎn)劇市場上幾乎無人探討的話題——
「面臨破產(chǎn)的國企如何涅槃重生」。
在當下的環(huán)境下,很現(xiàn)實。
再加上「改革」「政商」「群像」「人性」這些熟悉的周梅森味道疊buff。
不用想,《大博弈》也定是誠意之作。

甫一開場,有點香港電影的味道。
地點,東南亞。
時間,雨夜。
昏暗的環(huán)境里,關(guān)著一地的老鼠。
秦昊飾演的孫和平,用劇中人的話介紹,“孫總,賣鼠藥的,誰不知道?”
正當他賣老鼠藥時,被卷入了一場槍林彈雨。
這真的是國產(chǎn)劇?

沒錯,這是《大博弈》的第一場戲。
孫和平,北方機械公司海外銷售總經(jīng)理,負責東南亞區(qū)域。
賣耗子藥是他的副業(yè)。
他發(fā)現(xiàn)東南亞鼠患嚴重,于是抓住了商機。
一包老鼠藥賺到的利潤,甚至超過了北方機械單缸發(fā)動機的成本!
就是這么一個看起來「不靠譜」的男人,突然被委以重任——
接任新廠長。
原來,北方機械因常年虧損,破產(chǎn)在即。
現(xiàn)任老廠長不忍看到北機百年基業(yè)在自己手上凋零,只能將希望放在徒弟孫和平上。
畢竟,一直以來,北機只有孫和平負責的海外公司有盈利。
老廠長這個決定,遭到了廠里其他領(lǐng)導的反對。
更是有人直接另謀高就,將北機棄之不顧。

在他們看來,北機早已日暮西山,沒必要再垂死掙扎。
更何況,孫和平不過是個「不務(wù)正業(yè)」的投機主義者。
讓一個賣耗子藥的人當廠長,開什么玩笑!
孫和平哪是會在乎流言蜚語的主。
他自然也不愿北機破產(chǎn),更何況,他還有更大的野心——讓北機在香港上市。

就這樣,孫和平當上了北機廠的「末代廠長」。
然而,北機所面臨的的問題卻比孫和平想象的更為艱難。
如何拯救面臨破產(chǎn)公司?
答案顯而易見,拉投資。
孫和平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同學劉必定(田雨 飾),宏遠集團老板。
大學畢業(yè)后,劉必定和孫和平同為老廠長的徒弟,都是北機的大紅人。
嗅覺敏銳的劉必定把握時機,早早脫離北機單干,現(xiàn)今在市場上占據(jù)一席地位。

面對孫和平的求援,劉必定充分展現(xiàn)了作為精明商人該有的行動——
「逃」。
一個瀕臨破產(chǎn)的老廠,何必染上一身腥。

可耐不過孫和平死纏爛打,只能給他出了個餿主意,重復抵押。
簡單來說,就是騙貸。
這讓孫和平陷入道德困境。
一方面,要盡快解決員工工資,騙貸是解決問題的最快辦法。
另一方面,再怎么說,騙貸也算是犯法,膽大如孫和平,心中也會發(fā)怵。
同樣對北機虎視眈眈的還有另一個人,楊柳(譚凱 飾)。

他是漢重集團的掌舵人,也是孫和平和劉必定的學長。
漢重集團同為國企,雖實力雄厚,但根基不穩(wěn),始終讓楊柳不安。
他急需尋找一個歷史悠久的老廠幫自己穩(wěn)定根基。
北機是個好選擇。
當孫和平在劉必定處碰壁,轉(zhuǎn)頭向楊柳求助時,楊柳當場表明立場,投資一千萬。

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楊柳的條件是讓北機成為漢重的二級公司。
用劇里的話來說,讓北機當漢重的兒子。
北機雖然面臨破產(chǎn),但一眾員工都是驕傲的人,讓他們接受當其它企業(yè)的兒子?
根本不可能。

更何況,如果現(xiàn)在北機破產(chǎn),每名員工都能獲得一筆數(shù)目可觀的安置費。
對于一年沒發(fā)工資的員工而言,哪個誘惑更大不言而喻。
另一邊,聽聞老對手漢重集團要收購北機,劉必定也對北機動了心思。
北機最終會歸屬于誰?
這是一個問題。
就這樣,昔日的「漢大三杰」就北機的歸屬展開了一場極限拉扯。

三人的對局中,充分體現(xiàn)出周梅森對情節(jié)的把控——
節(jié)奏明快,懸念迭起。
很難不讓觀眾關(guān)注劇情的走向。
引入人迷的,恰是本劇劇名,也是本劇核心:大博弈。
這是企業(yè)和企業(yè)之間的博弈。
也是人和人之間的博弈。

在周梅森的筆下,從來沒有單薄的角色。
對群像的刻畫,周梅森永遠能精準地找到每個人物的特征。
他們都是充滿矛盾的、活生生的人。
他們都是歷史洪流下的滄海一粟。
《大博弈》之所以好看,也歸功于此。
孫和平作為本劇的主角,并沒有明顯的主角光環(huán)。

作為「末日廠長」上任后,決策不被員工理解。
本以為追隨漢重,就能獲得上市名額,最終卻成為黃粱一夢。
靠自己努力上市成功,卻被上級公司「吸血」。
孫和平的人生一點兒也不順利。

按照勵志劇的走向,他應(yīng)該堅持做一個正直的領(lǐng)導,帶著北機走向光明。
然而并不是。
孫和平并不是「正義使者」,他也有不少「邪念」。
如果說猶豫要不要騙貸是他在懸崖邊反復橫跳。
那決定聯(lián)合劉必定「背叛」?jié)h重自立門戶,多少有點忘恩負義的嫌疑了。
但這又很真實。
哪有什么純粹的善人,都是在道德中掙扎的普通人。
也正是周梅森筆下人物的「私心」,才讓整部戲取得「接地氣」的好評。
而且他不僅擅于描寫男人,對女性角色的勾勒同樣精彩。
比如,張萌飾演的祁小華。

出場第一幕就是逼著老公劉必定寫保證書,發(fā)誓再也不和別的女人鬼混。
儼然一副「母老虎」的形象。
隨后又和劉必定在媒體面前大秀恩愛,羨煞旁人。
但背后,夫妻二人分居已久,甚至連正常的溝通都沒有。
還有,柯藍飾演的秦心亭。

除了楊柳老婆的身份,她更是信托公司的總經(jīng)理。
在風云詭譎的商場中,誰能得到她的支持。
誰就是贏家。
不過,最復雜、最矛盾的角色,還屬萬茜飾演的錢萍。

作為北機老廠長的女兒,理應(yīng)順風順水。
可惜世事難料,丈夫重病去世,除了高額貸款,什么也沒給她留下。
就在錢萍身陷困境之時,楊柳向她伸出援手,幫她償還部分貸款。
然而,這份恩惠并不是無償?shù)摹?/p>
隨著北機上市,孫和平漸漸脫離楊柳的管控。
楊柳為監(jiān)視孫和平,便動用手段將錢萍送進北機,給自己當「間諜」。
錢萍的內(nèi)心是拉扯的。
一方面,她感激于楊柳曾經(jīng)對自己的幫助,她需要「回報」楊柳。
另一方面,得知北機被漢重無條件「吸血」,她也心疼這個「家」。
再怎么說,北機也是父親的心血。
不同于孫和平目的性極強的矛盾,錢萍的矛盾更像是被周遭牽制著,不得已的矛盾。

而錢萍的搖擺不定,也讓這個角色更有魅力。
錢萍更像是代表觀眾視角的角色。
在旁觀「漢大三杰」的戰(zhàn)斗時,觀眾其實很難評判誰對誰錯。
就拿最新播出的內(nèi)容來說,「漢大三杰」之間的極限拉扯一觸即發(fā)。
這源自于一顆重磅炸彈——劉必定資金鏈斷裂,宏遠集團命懸一線。

若想拯救宏遠集團,劉必定必須將手下紅星重卡的股票賣出去。
對孫和平而言,如果能拿到紅星重卡,北機就能宣告獨立,這是脫離漢重最好的機會。
孫和平當即派出錢萍前去說服紅星重卡廠長。
然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深知孫和平不是池中物的楊柳早就安排眼線,監(jiān)視他的一舉一動。

孫和平前腳行動,楊柳就開始布局。
三個人,無論誰先做出動作,幾方勢力皆會重新洗牌。
更有甚者,直接跌入谷底。
眼看孫和平和劉必定的交易達成在即。

楊柳帶著一紙調(diào)令出現(xiàn)在北機——
罷免孫和平北機廠長職務(wù)。
這對股價跌入谷底的宏遠集團無疑是致命打擊。
劉必定的商業(yè)帝國幾乎全線傾倒。
一切看似塵埃落定,但實際上,博弈才剛剛開始。
劉必定在絕境中,依然游刃有余地和楊柳在談判桌上討價還價。

被囚禁的孫和平,還能在監(jiān)視中,和心腹演一出精彩的「無間道」。

而看似勝利的楊柳,也在反思,自己機關(guān)算盡真的是正確的選擇嗎?

只要有他們在,這場博弈就不會結(jié)束。
注意,拿出做筆記的勁頭認真看劇,才能品出這出戲遠比想象更精彩。
簡單幾個人的對話里,暗藏的是市場動蕩的波詭云譎。
不難看出,周梅森這樣寫,是為了進一步還原現(xiàn)實——
沒有永遠的壞人,站在他們各自的立場上,都是在做正確的選擇。
孫和平為了給北機創(chuàng)造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劉必定為了守護自己多年締造的商業(yè)傳奇,楊柳則是從漢重大局出發(fā)一心求穩(wěn)。
他們都有共同的制造夢,只是各自的實現(xiàn)路徑不同。
對于他們而言。
博弈并非只有你輸我贏。
雖是互相掣肘,卻也相互成就。

周梅森的作品一向極富洞見力。
開頭我已經(jīng)說過,他這次將視角對準「破產(chǎn)國企自救」這一話題上。
如何講好格局如此宏大的命題,是個難題。
但周梅森的厲害之處,就在于即使觀眾不了解行業(yè)背景,也能清楚了解這是一個什么故事,并為之吸引,追得過癮。
足以見得編劇功底之深厚。

國企改革并不是一個冷門的話題。
而《大博弈》探討的就是上世紀國企改革的重點對象——重型裝備制造業(yè)。
在民營企業(yè)快速興起的大環(huán)境下,國企工人多、效率低的弊病逐漸顯露出來。
更有很多像劇中北機一樣的國企,因常年沒有效益導致破產(chǎn)。
企業(yè)破產(chǎn)后,高層領(lǐng)導或許還能找到出路。
但對于大多數(shù)基層工人而言,除了企業(yè)破產(chǎn)時拿到的遣散費,幾乎很難找到新的好工作。
這是一個艱難的時代,但周梅森并沒有局限于時代的苦。
而是選擇帶著觀眾去看,這些歷史洪流中的人物,如何艱難地摸索出適合自己的道路。
《大博弈》更關(guān)注的是這些人為了找尋道路而進行的「博弈」。
以此消解掉原本沉重的話題,給人一種輕松的「生活感」。
比如,錢萍和老廠長之間的父女互懟。

又比如,開頭孫和平對槍戰(zhàn)的調(diào)侃。

無一不表現(xiàn)出周梅森試圖讓觀眾去理解這個時代,去理解這些人物。
《大博弈》這部劇的觀感并不像市面上泛濫的甜寵或都市劇一般,可以隨意輕輕看過卻在腦海毫不留痕。
它需要我們稍稍沉下心來,夸張地說,可能還真要做那么一些筆記。
看見老同學間的情感、聰明人間的博弈,看見市場的必然,甚至看見中國制造業(yè)在改革浪潮中的崛起。
落到此刻的現(xiàn)實里,或許這也正是編劇周梅森的深意:在看起來什么都「無望」的時刻,希望大家仍然能有主人公們那樣——
「博」一把的勇氣,「弈」一局的瀟灑。
回味悠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