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圣歸來》,只能說值回票價,如果剛上映那會兒花一百多去看,我肯定哭天喊地大呼上當。之前看完《河東獅吼2》我立志再也不去影院看國產電影,破戒看了《大圣歸來》后,我覺得應該繼續堅持下去。評價一下電影,畫面尚可,動畫3d效果能接受,開頭大鬧天宮有點亂,看得頭暈。劇情拖沓,60:00左右劇情特別慢,快睡著了。結尾又很突然,急著收尾顯得草率。

總之,誠意之作談不上,就是一部普通的動畫電影,情懷什么的,可能也就西游記的題材,國人刻畫的比較好,日美動畫如果講中國故事,明顯別扭。但論劇情,我覺得還不如《哆啦A夢:大雄的平行西游記》1988劇場版。有人認為大圣樹立了一個壞榜樣,混不見一部分(應當說一大部分)國產電影的毀三觀。因為小時代爛到家,所以我們懶得說它,因為大圣好,所以導演除了做好電影之外,還應當幫國產動漫樹立標桿?

這讓我想起了前幾年修改的勞動合法,該法大量增加了勞動者的權益,以期望通過增加勞動成本的方式促使產業升級。可現實是大量中小企業因為用工成本增多而倒閉,部分企業明睜眼漏違反該法,但至少給勞動者工作崗位。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或許意圖是好的,是擔心一部好的作品留下不好的模式,樹立一個不好的榜樣。但問題是,中國電影已經處處是不好的模式,比如重營銷輕制作,重陣容輕內涵。

指望一部電影去改變它,會不會吹毛求疵?還有一點我很不贊同,沒錯,熊出沒和十冷確實創造了票房,吸引到更多的投資商,可這真的幫助了動漫業嗎?就因為這樣的低幼電影投資少、來錢快,所以投資商一擁而上,反而導致那些制作周期長,制作精良的電影沒有立足之地,小時代還很賣座呢,以后投資上都一窩蜂的去投小時代,中國電影還有希望嗎?

總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總有幾分紕漏的劇情,但好在它很認真,沒有那么的敷衍。而我也很高興,目睹了形色,的妖魔鬼怪之后,能看到這個營養不良的孩子長大,對于孩子也希望它盡善盡美,不能一味的贊譽,但是“家長”也應該除了苛責外給予認真一點寬容,它總有一天會長高長大的。我們曾經也許榮耀過,我們終會經歷失敗。

我們都會在失敗面前害怕自卑逃避,我們會說管不了了辦不到了。我們的身邊終會有江流兒,一直相信美好和希望,我們身邊也會有老豬,對我們說,我知道你不痛快。可是最后也只有我們自己去學會足夠勇敢和堅強,去解開自己的封印,大圣歸來。最后我們終會踏碎凌霄,放肆桀驁,最后我們終會得償所愿,我們終會成為的自己齊天大圣。以上僅是一己之見,如有不妥望海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