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卓受限于這個時代,自然都落入了無戲可拍的境地
首先,除了一些電影和電視劇,沒有關注過趙文卓。我是最近看大家討論才知道他曾經和梅艷芳有過一段感情的。這里只想說一下動作電影。實際上,所謂的功夫巨星無戲可拍并不陌生。相反,僅就我所知道的,這至少是第4波了。以下內容僅根據個人記憶所寫,如有錯誤歡迎指出。

1)邵氏電影時代:最早香港的動作電影應該叫大俠復仇片,受限于技術和人文水平,當時的電影只能簡單明了,長得好的一定是好人,長的壞的一定是壞人,劇情也簡單直白明了,只有“八股文”:主角有一個幸福的生活,但是被壞蛋破壞了,然后遇到世外高人苦練武功,最終報仇雪恨。僅從動作而言,最大的代表就是定格。是的,雖然看的不多,但那時候的動作片里的動作風格就是定格,嚴格按照一個固定的節奏一個pose接一個pose。

2)李小龍時代:是的,李小龍一個人開創了一個時代。關于李小龍的分析講述太多了,這里就不班門弄斧了,僅就說一下動作吧。和所有之前的人都不一樣,李小龍對動作電影最大的貢獻是流暢。是的,如果說之前的動作電影是照片連播的話,那么從李小龍時代開始,動作電影里的動作變成視頻了。而在這個時代里,上個時代的動作電影巨星都開始無戲可拍了。

正如上文所說,動作電影的要求變了,從一個一個pose變成了一個完整的動作,而很多上個時代的動作巨星做不出這些動作,所以他們無戲可拍。3)七小福,李連杰等人領銜的黃金年代:李小龍離開后,動作電影短暫的被李小龍所桎梏。市面上充斥著大量模仿李小龍的電影,但是不能說全部撲街吧,至少也是諸神黃昏了。然后,當時的香港電影人痛定思痛,決定將動作和各種各樣的內容結合,比如滑稽,科幻,時尚,冒險等等。

當時恰逢香港的黃金年代,大家都擁有了足夠的試錯成本,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嘗試。也正是這個時代,才有了動作風格一說。不是說李小龍沒有動作風格,而是李小龍時代動作風格這個東西沒有對比,他“壟斷”了這一點,而黃金年代大家都有各自不同的動作風格。而在黃金年代,很多李小龍時代的動作演員也無戲可拍。正如上文所說,這個年代不僅要求能做動作,還要求有動作風格,而那些雖然能做動作,但是沒有形成動作風格或者動作風格不被觀眾認可的動作演員,自然也無戲可拍。這里的無戲可拍僅僅指的是作為動作片主角。

有一些人成為了配角,有一些人轉戰其他類型,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當屬林正英。林正英是龍虎武師出身,李小龍幾部經典的動作電影他都是武指,后來加入洪家班繼續擔任武指并拿到武指的大獎,可以說在動作電影領域屬于傳奇人物之一。但是他擔綱主角而且被觀眾接受的電影卻是鬼片僵尸片,究其原因就是他從長相到動作風格不適合黃金年代的動作片,卻很適合黃金年代的鬼片僵尸片。

4)如今自成龍和李連杰過了自己的黃金時期之后,功夫電影就衰落了。其實功夫電影沒有變,甚至更好了,變的是外部環境。隨著整個人類社會對于技術和人文的不斷發展,過去能由動作撐起的90分鐘大熒幕現在已經沒辦法撐起來了。而整整一批人,包括吳京甄子丹趙文卓,受限于這個時代,自然都落入了無戲可拍或者拍戲不紅的境地。但是就好像前面幾次轉型一樣,電影人沒有固步自封,還是在做了新的嘗試。而目前,有兩位代表性的人物成功了。我這里不想討論劇情,也不想摻和電影的成功因素,僅從動作和畫面元素簡單講述一下個人的理解。最后說回趙文卓,個人理解無論什么原因,他并沒有達到如今這個時代對于“動作片”的要求。雖然這個要求和動作一點關系都沒有,所以才會有這些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