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臨近末尾,回首這一年的國產劇,我們可以發現有很多變化。
比如內容上的“求變”。
從《開端》到《風起隴西》,能看到電視劇創作者,在跳出類型劇現有框架,大膽摸索新路。

比如制作上的“擠水”。
在前幾年《我是余歡水》、《隱秘的角落》等劇的沖擊下,現在短劇、迷你劇,變得越來越多。
就連深耕都市“家長里短”領域的黃磊,都拍起了12集短劇《張衛國的夏天》。

這幾個變化,大家也許不太注意到,但是有一個變化,你一定有所察覺——
國產劇的演員陣容模式上,開始出現一種同樣的“小聰明”。
很多電視劇,在演員上,開始采用“老少配”的組合。
即主演清一色都是新人演員,但又會請幾個實力派老戲骨坐鎮。
比如剛剛開播的大熱劇《促醒者》。
演員陣容強大,有極具號召力的王志文,還有張志堅、江珊、劉佳。

這幾位放一起,就是一臺“演技盛宴”。
不過他們只是配角演員,豆瓣詞條下番位排前三的,是三位95后男演員。

值得一提的是,各大熱搜榜上的話題,卻是“王志文新劇”。
播前放出的預告里,王志文等老戲骨的鏡頭也不少。

《促醒者》代表了當下國產劇的一種“機智做法”,用年輕演員來制造網絡熱搜,用老戲骨來穩定收視率。
老戲骨畢竟還是思想覺悟高,不管是主角、配角,不管戲份是多是少,反正對待角色都是用一樣的心態去面對。
從某個角度來說,這些老戲骨的發揮,才是國產劇的流水席上,看著豐盛、嚼起來有味的“硬菜”。
今天,皮哥就帶著大家一起,回看2022年國產熱播劇中演技最好的10位老戲骨。
看看2022年這些老戲骨們,到底是用什么樣的高超演技,牢牢抓住觀眾眼球的。
我們先從第十名說起。
第十名:湯鎮業
特點:經歷過人生風雨之后,演戲有了不一樣的悟
代表作:《昆侖神宮》
24歲那年,湯鎮業出演了《天龍八部》中的段譽,今年64歲的他出演了《昆侖神宮》里的明叔。

從24歲到64歲,他的人生劇本,遠比電影跌宕的多。
尤其是與舊愛翁美玲的往事。
兩人冷戰,翁美玲一時想不開,給他發十六字留言:
“如果不復機,就永遠聽不到我的聲音了”。

絕望之際,翁美玲打通了鄒世龍的電話,向其訴說心中的痛苦。
當她掛完電話之后,便在家中打開煤氣閥自盡,被發現時已經沒了呼吸。

翁美玲葬禮那天,湯鎮業手捧鮮花,身穿黑色西裝出現在葬禮現場,卻遭到了無數粉絲的唾罵指責。
對于這些,湯鎮業沉默不語,只是默默地用梳子,替她整理好發絲,把一朵紅花別在她的發際。
最后他把梳子一分兩半,一半放進了兜里,一半留在了棺材中。

但對于粉絲來說,怒火并不會就此平息,湯鎮業的事業也因此受到影響。
對湯鎮業事業打擊最大的是“無線五虎”決裂。
彼時風頭正勁的劉德華,想要帶五虎出走無線,尋得更好的機會,卻不想被無線高層得知。
劉德華被雪藏,梁朝偉抵不住壓力續約,湯鎮業沒有再與無線續約。

后來他開KTV、結婚、離婚、再婚,人生的酸甜苦辣可謂嘗了個遍。
如今再看他《昆侖神宮》里塑造的明叔一角,并不是一個臉譜化的“反派”。

和姜超的互動,是南腔北調的碰撞,莫名搞笑;
盛氣凌人時候一口一個“死肥仔”,有求于人時,又軟軟糯糯地叫對方“胖哥哥”。

這種理解是他在經歷過人生的風雨之后的悟——
沒有哪個人,是徹頭徹尾的反派,壞人的內心也有柔軟、善良的底色。
也沒有人必須要做主角,才能發光發熱,戲里是配角,承托主角,戲外做自己人生的主角,收放自如。
第九名:劉威
特點:一次“降級”表演
代表作:《幸福到萬家》
如果我們找這樣一個人演村支書,你看行不行:
1、身高180cm,臉部線條硬朗,非常適合硬漢類的角色形象;
2、17歲學了6年相聲;
3、23歲又考上了上戲主修話劇表演,畢業后被分配到長春電影制片廠開啟表演生涯;
4、成名作是30年前的《唐明皇》。

結合以上信息是否與“村支書”形象相去甚遠?
但就是這樣一個角色,讓他演活了一個“可恨又可愛”的村支書。
他就是劉威。

1992年他主演的《唐明皇》讓他一炮而紅,并奪得了第11屆金鷹視帝的稱號。
在這之后,他有段時間,卻無戲可拍,沒有收入,幸好有馬季老師伸出援手,找他為自己的表演報幕,讓他解了燃眉之急。

而他豐富的人生閱歷,也成為了他塑造小人物的“生活素材”。

在今年的熱播劇《幸福到萬家》中,他飾演的萬善堂,給觀眾印象深刻。
他出場就是一副“大家長”做派,雖然帶著村子致富,但言行舉止卻讓人喜歡不起來。
后期歷經波折后,萬善堂的轉變,也順暢自然。

這樣一個農村“狠”角色,被劉威塑造得真實可信,不少網友感嘆,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有觀眾評價說唐明皇到村支書是“降級”。

但從老戲骨的演技層面來看,演得了皇帝,更演得好村夫,何嘗不是實力的證明。
第八名:楊新鳴
特點:電視劇圈搶著用他
代表作:《三悅有了新工作》《追愛家族》
楊新鳴這幾年的火,可能超乎你想象。
他演過《我不是藥神》這樣的現實主義巨制。
片中,他在“神的朋友”和“買藥的”身份里,反復橫跳,終成代購翻譯的“擰巴牧師”。

除了這部電影外,楊新鳴也參演很多熱播劇。
《少帥》里他演馮德麟,和李雪健有不少對手戲;

靳東主演的《鬼吹燈之精絕古城》里,他飾演陳教授,前期是儒雅的老者形象,后期變成180度大轉彎的瘋癲表演。
此外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少年派》《九州縹緲錄》《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流金歲月》中,他都有出演。

楊新鳴明顯屬于“戲比人紅”那一類。
今年他參演的新劇超過3部。
《追愛家族》里,他飾演的老父親勇敢追愛,把劇本里的“蘇大強”演出了自己的味道。

在《三悅有了新工作》中,他演得“怪老頭”劉清明,雖怪不瘋。

身為一名 “遺體整容師”,自己又是一位老人,這個角色,對生死有著不一樣的度量。
他既需要很清醒地,執行每一個環節,也需要沒那么清醒地,面對普通人對這個行業的偏見。

就是這種清醒與迷糊,讓他的“怪”并不討厭,甚至有點可愛。
楊新鳴用體態,來展示這種“怪”:起先整個人,從佝僂低頭走路,最后轉變成挺直腰背。

好的表演,更多的是用眼神、動作、語音、語調的共同作用,才能成就最終的好作品。
這種立體無死角的演技,在65歲的楊新鳴身上,可以看到不同程度的演繹。
第七名:王洛勇
特點:上一代觀眾的男神,這次的角色更復雜
代表作:《夢華錄》
在上一代觀眾眼里,王洛勇是熒屏上的男神。
他是《林海雪原》里的楊子榮,是《生死臥底》里的朱陽光,更是《冰山上的來客》里的楊排長。

他是焦裕祿,是李白,也是楊靖宇。

但到了《夢華錄》里,他角色人設并不討喜:
年輕時因為事業,拋棄結發妻,通過權謀,一步步成為權傾朝野的丞相。
在他的演繹下,權謀戲固然精彩,但也讓人感受到了一個父親的沉穩與溫柔。

“溫潤”是王洛勇形象的底色。

還有他飾演的外交官安文彬,經過數輪談判,展現出一個外交官的修養和不讓一秒的堅定態度。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熒幕形象,我們常說的“劇拋臉”,是屬于老戲骨們的基本操作。

偶像需要維持形象,不能做過度的表情,但演員需要用表情,來演繹不同角色的不同狀態。
第六名:劉丹
特點:戲演了35年,終于火了
代表作:《開端》
今年一月最火的一句臺詞,就是“鍋姨一笑,生死難料”。
準備好,讓我們再復習一下這個笑容。

劉丹總能把一個看上去沒有色彩的配角,演出記憶點。
演員劉丹1987年出演《雪城》步入演藝圈,此后是很多劇里的“熟臉”配角。


直到2007年憑借劇情電影《夜車》入圍戛納,那時她已經出道20年。

在這個笑容火上熱搜之前,她曾在陳正道導演的《摩天大樓》中飾演保潔員葉美麗。
與《開端》中一心赴死的母親完全不同,葉美麗充滿了無盡的生命力。
她在里面演出的角色從看客到參與者,心態、體態、語態的復雜轉變都被她拿捏得很好。

這一幕是做飯阿姨,上一幕是精英醫生。

劉丹出場幾秒就能建立起這個人物的立體感。
《開端》里更是十足耀眼:前面幾集,她的狀態麻木,無聲,直到被拆穿時詭異一笑。


她是好演員。
她好像在等攝影機打開之前,就已經過完了角色的一生。
所以無論你提取任何一塊人生切片,都不是簡單的表情反饋,而是一整個完整鮮活的橫切面。
既能看到以前的過往,又能猜測未來的走向。

好演員演戲時,仿佛空氣,都是他們的工具。
只要他們一出場,就能讓你沉浸其中。
第五名:李幼斌
特點:老李老了,但戲不會騙人
代表作:《罰罪》
演《亮劍》時,李幼斌47歲,是他進入影視圈的第20年。
在這之前,他演過一些精彩的角色,也拿過視帝,只是沒有“火出圈”。
都說李幼斌是“大器晚成”,但皮哥更愿意用“一步一個腳印”來形容。

《亮劍》之后,李幼斌成了國產劇“神話”級別的人物。
他每出演一部戲,都會引發巨大關注。
特別是當他出現在網劇《罰罪》中時,有評論還形容這是“下凡”行為。

劇中他飾演嚴國華,調查組負責人。
老李雖然模樣蒼老了幾分,但一出場的深邃眼神,就透著沉穩、正氣,表情上寫著四個字:邪不壓正。
他的這種穩,恰好和趙家一伙的囂張,形成鉗制。
如果只靠男主油嘴滑舌的破案,正邪之間的較量,就會顯得很鬧。

用一個詞來描述《罪罰》中李幼斌的表現,那就是“收放自如”。
收,體現在和年輕演員的對手戲時,留下更多空間給他們;
放,體現在群戲時候的穩定。
如同一顆定海神針,只要他出場,案件的難點都能一一攻破,只要他出場就是表演的高光時刻。

現在常說的氛圍感,其實就是由恰到好處的表情、語言方式、動作、姿態和妝發一起構成的。
因為老戲骨對此運用得爐火純青,才能表現出角色的真實感,讓觀眾信服。
第四名:王勁松
特點:表情里藏著“官場哲學”
代表作:《底線》《山河月明》《冰雨火》
3年前,王勁松因為一次破口大罵,上過熱搜。

“不要臉”三個字雖然粗俗,卻恰恰體現出了他對自己職業的尊重。
今年王勁松新作很多,個個都是熱播劇。
比如在《山河月明》里飾演劉伯溫,《冰雨火》里飾演局長林德贊。

特別是在《冰雨火》中,王勁松的表情戲,能讓你品到很多角色表層之外的味道。
我們舉個例子,一場開會戲,其實就演出了“官場哲學”。
省廳領導來檢查工作,林局長的面容很到位,一抹淺笑不多不少。

會議開得好好的,一個警察突然大喊“報告”,要求發言。

這時候看林局長的表情轉變,咂摸著嘴,皺起了眉,意思就是,你眼里還有沒有我這個局長。

可跟領導一個對視后,立刻切換到下級身份,之前的情緒全部強壓了下去。

還真是“一物降一物”。
在今年9月開播的《底線》中,他飾演陳康庭長。

表面威嚴,可又有“老狐貍的狡猾”,嬉笑怒罵之間,就能把鍋甩給徒弟背,給“鐵面”庭長塑造了注入了頑皮可愛的“新皮膚”。

王勁松的優雅在內地男演員中是稀缺的。
剛畢業的王勁松被分配到了南京話劇團工作,后來遇到了傅彪,對方鼓勵他去北京發展,還給他爭取角色。

他熱愛表演,醉心于琢磨角色,從細微的動作展現角色的性格。
今年王勁松還出演了影版《掃黑行動》,大家一起期待吧。
第三名:王景春
特點:降維打擊
代表作:《警察榮譽》
《警察榮譽》和《隱秘的角落》里,王景春雖然演的都是老警察,卻演出了兩種風格,或者說兩種人生。

《隱秘的角落》的老陳警官,對在福利院長大的嚴良心懷愧疚,一直想用自己的方式把孩子帶上正軌。
見到孩子,他就變成了爺爺,和藹又親切。

《警察榮譽》里的所長王守一,更像是一個話癆,嘿嘿一笑就讓觀眾知道,他不死板,注重工作方法,懂得“靈活處理”。

如果在不認識王景春的前提下看《警察榮譽》,會覺得這個劇組真的請了位退休民警來參演了。

這就是影帝吧,時間給了他皺紋,他給褶子里放的都是演技。
第二名:陳寶國
特點:久違的演技,戲外有了議論
代表作:《山河月明》《大考》
《老中醫》、《老酒館》后,陳寶國仿佛就從影視圈消失了,只在一些頒獎禮、晚會才會露面。
不過今年他連上了兩部新劇,一部是歷史大戲《山河月明》,另一部是《大考》。
演帝王是陳寶國的拿手好戲,16年前他也演過一次朱元璋。
不過16年前演的是草莽英雄,舍我其誰的帝王霸氣,俯拾皆是;

如今演的更像是經歷過歲月滄桑的老者,不好斗,不專權,平平氣氣喝粥,睿智理家治國。

可惜整部劇,劇情上的“加工”,讓人如鯁在喉。
而戲外,陳寶國父子演“爺孫”的橋段,也招致了一些議論。

到了9月末,陳寶國主演的《大考》突然登上央視一套。
他飾演的校長,有許多的難處:疫情與學校、家庭與事業、全局與個人,這些都需要他去權衡處理。

相比演出帝王和少爺,陳寶國塑造的這個校長對孩子們很愛護,對自己的家人很照顧,他愛學生,也愛自己的家人,并不是一個只求升學率的工作狂。
這樣一個既高瞻遠矚,又和藹可親的校長形象,在陳寶國以往塑造的形象里是稀缺的。

演員之所以為演員,就是需要在不同的年齡段挑戰新角色。
年輕帥哥時期,他選擇演出帝王的霸氣,年老時期,挑戰溫潤的校長,都是一個演員對自己事業的尊重。
第一名:丁勇岱
特點:“不溫不火”,出在“時差”上
代表作:《人世間》
為什么是丁勇岱?
因為橫向對比《人世間》,是他演藝生涯的一次高峰。
縱向對比《人世間》,是今年現象級的劇集,且他的表演,在這部戲里是“高級”的。

他的演技,可以用精準來形容,他展現出的父親形象是十分立體的。
特別是他穿越貴州大山去看女兒那場戲。
宋佳把女兒見到父親的感情飾演得十分濃烈,她先是跪倒在地,繼而大聲地叫了兩聲“爸爸”。

丁勇岱則把此情此景演得十分內斂。
他靜靜地望著四年沒見的女兒,淚水在眼眶里打轉,這一內斂的演技更為感人,催下多少觀眾的眼淚。
他的演技精湛之處在于,他好像沒有演。
沒有大喜大悲,沒有大哭大鬧,卻像足了我們熟悉的父輩:內斂,深情,嚴格。

他是最適合“大器晚成”這個詞的。
出演《中國刑偵1號案》時,已經44歲。
之后雖然得到了一些大制作劇集的機會,但塑造的角色和白寶山相比,已經很難再形容為高峰。

直到參演《瑯琊榜》,他才走入年輕觀眾視野,之后也獲得了一些參演熱劇的機會。

去年,他在《跨過鴨綠江》中飾演彭德懷,演出了彭老總真性情的一面,得到了觀眾認可。

縱觀2022年的熱劇,幾乎所有劇集都有老戲骨的身影。
流量時代并沒有結束,但是資方和觀眾對流量的看法變了:爐火純青的演技也自帶流量。

我們也樂于看到越來越多的好演員被市場肯定,被觀眾認可,他們出現在劇里對觀眾來說無疑是一種享受。
在國內眾多“老戲骨”中,你還希望誰的面孔出現在熱劇中呢?歡迎在評論區提名!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花花宇航員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