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老匯式的歌舞表演是迪士尼公主動畫電影中的一大特點,大部分迪士尼公主都有著她們專屬的角色歌,歌詞用以表達她們的心境,反映她們各自的性格特點,旋律更是烘托著環境的變化。
在電影情節的發展中,迪士尼從不吝嗇于讓各位公主展現自己的獨特的美,其中歌舞表演便是一個重要的方式。

公主對歌曲的演繹與豐富的肢體動作、面部表情極大地增強了電影畫面的可看性和電影的戲劇色彩,這些歌舞一方面暗示著表演者的內心想法和心情,另一方面也推動著情節的發展。
從白雪公主被小矮人所救后在森林中一邊勞作一邊旋轉著身姿輕輕哼唱《someonday》表達著對白馬王子的期待,到木蘭未能通過媒婆課程沮喪地行走在街巷中對著水中自己的倒影質問著“我是誰”用一曲《reflection》盡表疑惑。再到安娜對艾莎步步緊逼一邊是歡快的《thefirsttimeinforever》伴隨著安娜輕快的舞步,另一邊確實艾莎滿懷抗拒地后退用以《letitgo》來拒絕安娜的請求。

迪士尼公主動畫電影中公主們的歌舞表演一直是觀眾津津樂道的話題,它們既推動了主題的表達、人物心境的呈現,更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場別開生面的視聽盛宴。

將歌舞與動畫相結合是迪士尼的一大創新,無論從富有深意的歌詞,到契合表演者內心狀態的曲調和童真童趣卻又不失美感的動作設計,迪士尼都力求使歌舞表演既富有表意的效果又能帶給觀眾審美享受。
從《魔發奇緣》開始,迪士尼便開辟了從2D轉向3D的動畫技術,更加立體的人物建模、更加精致美觀的畫面給觀眾帶來了審美體驗的升級。

3D技術為電影畫面帶來的改觀是顯而易見的,這一點從《魔發奇緣》中樂佩的人物設計上就可以看得出來,不同于2D時代中扁平的人物造型,3D技術使樂佩的頭發、臉上細小的絨毛表現得更為逼真,這種立體的人物形象使動畫電影的虛幻性被消減了,人物和場景都更趨向于現實。
而在《冰雪奇緣》中,這種先進的媒體技術最大程度保證了華麗的景觀呈現,艾莎在無人之地一邊放聲高歌一邊用魔法為自己搭建冰雪城堡的場景設計令人嘆為觀止。

震撼的特效和精致的畫面遂成為迪士尼公主動畫的電影的又一大亮點。美輪美奐的畫面奇觀最大限度吸引著觀眾的注意力,反過來也推動了觀眾對于電影主題的關注與理解。
立體多維的畫面呈現較之平面的人物、場景構建,進一步模糊了動畫電影與現實的分界線,并以一種超悖論的方式將動畫作品原本的夸張、虛幻屬性與3D技術帶來的現實感相結合,一方面暗示著迪士尼動畫作為全年齡向的文化產品不滿足于動畫電影原本受眾定位的野心,另一方面也使得迪士尼公主動畫電影中對現實議題的隱喻加強了。

在80年代的探索中,迪士尼摸索出了這樣一套程式,每一個迪士尼公主身上都帶著獨特的時代印記,她們既是特定時代的典型女性形象,代表著時下對女性的社會期待;又蘊含著迪士尼對于電影作品中女性角色的思考。
從電影類型化的角度來看,迪士尼公主題材動畫電影一方面是對傳統的顛覆與創新,另一方面也形成了新的標準化模型。

這種類型流水線式的文本生產模式招致了關于迪士尼電影商業化的批判,但應當看到的是,在“書寫女性故事”的領域,迪士尼確實開創出了更先進的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