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用期待有沒有什么導演剪輯版,從黑亞當拍攝到殺青到宣傳,你看導演佐米希拉爾有一點點存在感嗎?恐怕還不如鷹俠演員露臉多,強森在這個項目上話語權那么強,最后一大意再整出個導演制片互撕的經典場面互相甩鍋,我是真怕歷史會重演.
記得幾個月前網上輿論還是一片倒的期待黑亞當… 以DC和華納幾十年來反復無常內斗的尿性,指望他們真能搞出來什么DC宇宙純粹是癡人說夢,多少年了不還是拍一部算一部,要么封神要么爛透 黑亞當這個項目明擺著是強森個人說了算,DC這種“放權”也不是一次兩次了,結果就是近十幾年培養出一大批支持這個導演支持那個演員的魔怔粉絲,最后觀眾忠誠度全都不在DC本身上,這玩意能有前途就見鬼了
漫改電影的隱憂,一直都是ip中心+演員中心。你們想到了什么?對,國產網絡ip劇。 不管DC還是漫威,口碑作品,往往是帶有鮮明導演風格與個性的。 《復仇者聯盟》屬于喬斯韋登,《美國隊長2》屬于羅素兄弟,《鋼鐵之軀》屬于扎克施耐德。
這些導演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自己的問題和短板。但給他們一個發揮他們強項的空間,他們就能拿出一個打上自己獨特烙印的優秀作品。唯一的例外也許只有《鋼鐵俠》。但《鋼鐵俠》時代的小羅伯特唐尼只是個剛剛再就業的問題演員,話語權可能還不如泰倫斯霍華德。 一旦演員太過強勢,壓倒導演的話語權,除非演員自己是優秀的導演(那就變成了變相的導演中心制),片子就不可能不爛。 不是每個演員都是周星馳。
DC的問題,一部《黑亞當》可見一斑。但那并不是全部。不僅是DC,整個行業內都面臨著同一個問題:超級英雄也內卷。電影里,超級英雄沒了特效,你還會去看嗎?所以各家在特效等方面就開始卷卷卷,畢竟,同類電影中,誰的特效更炫酷,就更能吸引觀眾的注意。
可是,好像大家卷得開始跑偏了,將精力和重點全放在了特效上,就導致電影有一點頭重腳輕的感覺——故事的邏輯框架、人物性格的塑造等相對地顯得沒有那么經得起觀眾的考驗。 是危機,也是機會。 在行業整體的氛圍之下,DC的問題,也有其特殊性。
扎導離開之后,DC需要一些能夠超越之前成就的作品重新定下新DC的整體基調,《新蝙蝠俠》會是定音鼓嗎?《黑亞當》會是定音鼓嗎?觀眾會給出答案。 不得不說,黑亞當的選角還是很OK的。巨石強森很適合這個角色。強森本人也為《黑亞當》帶來不少關注和票房。強森會是拯救DC的「鋼鐵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