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獎”是一個由港澳臺慈善基金會創會主席林添茂先生創設的一個旨在選拔無私奉獻的愛心楷模,以鼓勵善行及匡正社會風氣的獎項。該獎項創設于2006年,2010年第五屆“愛心獎”首次從中國的香港特區、澳門特區推廣至臺灣地區,并于2015年第10屆起,擴展至內地。
2019年第十四屆“愛心獎”每位獲獎人所得獎金提高至14萬美元,共遴選出6位獲獎者,獎金將全數用于公益事業。2020年第15屆起甄選范圍延伸至全球華人,每屆各八位得獎人,逐步實現愛心無分國界、種族、宗教的目標;第17屆2022每位得獎人獎金提升至美金17萬元,得獎人獎金全額用于參選地區公益慈善,讓更多弱勢族群受惠。歷屆得獎人包括證嚴法師、星云大師、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藝人林志玲、已故資深演員孫越等。
獎項宗旨:
傳揚愛心、鼓勵善行、弘揚孝道、匡正社會風氣、建立祥和社會。
授予對象:
公益創新,慈善文明先行者。
宗教領袖,慈悲度苦濟難者。
愛心企業,心系社會領導者。
默默行善,匡正社會風氣者。
濟困扶危,救助老弱無依者。

港澳臺灣慈善基金會創會主席,暨“愛心獎”創辦人/召集人林添茂先生敬賀善濟醫社義務執行主席卓順發太平紳士榮獲第17屆愛心獎。

善濟醫社義務執行主席卓順發太平紳士受訪時并且表示,感謝主辦單位給予我的認可與鼓勵。獎項是社會給我的榮譽,是一種支持、一種信任,讓我可以走更遠更長的路,去做更大更有意義的事。這個獎項傳揚愛心、鼓勵善行、弘揚孝道、匡正社會風氣、建立祥和社會的理念,和善濟醫社的宗旨高度吻合。我期望未來有機會,通過我的網絡協助主辦單位將愛心獎的精神推廣至東南亞,傳播愛心獎的理念。新加坡是海外最重要的華人社會之一,也是東南亞慈善事業發展的重鎮。以新加坡為主要的慈善事業重心點將愛心獎的精神與理念,向東南亞廣泛的傳揚。
卓順發表示,他以實際行動響應“愛心獎”的精神,將獎金捐回給主辦單位作為擴展慈善事業用途。頒獎典禮預定12月中旬舉行,地點或在北京、香港、臺北視疫情而定,卓順發準備親自前往領獎。
卓順發在社區服務30多年來已籌集了上億元的善款,在善濟服務的14年里堅持不領薪水不報銷,致力于回饋社會。2008年他加入善濟時,醫社只有四名員工,每天服務26名病人,如今善濟已在全島擁有14家分社,為大眾提供低廉免費中醫問診及低收費的治療,每天服務約1200人次。

一個人的成功,并不在于他多有錢,他擁有多少,權力有多大,名譽有多高;而是在于他為社會做了多少事,幫助了多少人,改變了多少人,多少人因為他,而得到幸福。
那卓順發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我認為夢想是會隨著時間和閱歷而改變的,人生的不同階段,夢想也不一樣。當初輟學時我最大的夢想就是賺錢,減輕爸媽的負擔,讓全家過上好日子。現在,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用我的經驗、用我學到的知識、用我的人脈關系,去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救人救命,越多越好,越快越好。”這是新加坡華人拿督斯里卓順發太平紳士的一段人生感悟,樸素的話語里蘊藏著偉大的愛心追求。
卓順發不僅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他更是一名心中懷有大愛的慈善家。因為他受過苦,知道受苦的滋味,所以樂善好施,積極奉獻。卓順發曾經說過:“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在他人的困難上,就能看到自己的責任與慈悲心。”事實上,卓順發也正是身體力行地去實現自己的諾言。
弘揚慈善精神就是人人把發自內心的愛付諸點滴的行動,共同營造全社會互助互愛、團結融洽的氛圍,這是一種“達則兼濟天下”的曠世情懷,是一種“為天下立心,為生民立命”的精神追求,是一種“大道為公,濟世為民”的人生態度,這也正是卓順發人生的主旋律。
卓順發認為,公益是一種責任、一種品格、一種價值觀、一種文化修養。沒有一顆寬容、慈悲、善良、感恩、大愛的心,給你再多的錢,也派不上用場,再富有,也是虛空與假象。正是基于這樣的認知,在事業如日中天之時,他卻急流勇退,轉而投身于公益事業。正如他所言:接受,放下,改變,學習,提升自己,走更遠的路,做更好的事。正是他當年做出人生最大決定時的真實寫照。
談起20多年的行善經歷卓順發如是說,年幼埋藏于心的那顆公益種子,讓他堅持行走在充滿愛心的路上,所到之處,春暖花開,20多年所行善舉多不勝數。現選取幾例,以饗讀者。
2008年,卓順發義務任職于百年歷史善濟醫社執行董事會主席,與全體董事秉承著先賢宏愿,發揚“善濟、積善”的精神,積極發展增設分社,推廣施醫贈藥。然而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命傷亡和財產損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為幫助當地的災后重建,卓順發第一時間與幾位朋友在新加坡發起“讓愛川流不息”賑災籌款活動,舉行大型電視慈善義演?;顒拥玫搅苏?、媒體以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籌得約4700萬人民幣的善款。其后三年時間,他穿梭在四川的災區,先后在大邑、綿竹、綿陽、什邡、雅安、廣漢、仁壽等地籌建七所“中新友誼小學”及一座橋。多年來他與好友為災區學生舉辦多次大型慶祝六一兒童節活動。這一義舉讓學生重新獲得上學讀書的機會,每年大約有上萬名新生就讀,這份慈悲、這份大愛感染著無數的人。

做公益容易,20多年堅持做公益不容易,能贏得眾人的口碑及社會的認可更不容易。至今,卓順發已在慈善事業中取得斐然成績,獲得各界人士的認可和贊譽。
2004年
● 榮膺新加坡總統頒賜公共服務獎章(PBM)。此獎章是頒發給對新加坡公共服務作出貢獻的人士,包括在藝術、文學、體育、科技、商業各專業及勞工運動有優秀成績的人士。
2009年
● 榮膺新加坡總統頒賜公共服務星章(BBM)。此獎章是頒發給對新加坡人民提供頗有價值的公共服務的人士,以及在藝術、文學、體育、科技、商業各專業及勞工運動有卓越成績的人士。
2011年
● 榮獲新加坡國家文物局頒發“文化遺產之友”。
2013年
● 入選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雜志50位華人慈善家之一。
2014年
● 榮獲新加坡總統志愿服務及慈善事業獎(PVPA),這是表彰其為新加坡慈善事業作出成就和貢獻的最崇高獎項。
2015年
● 榮獲由中華驕傲·楷模人物年度盛典頒發的“2015年度公益人物獎”。
2016年
● 榮獲新加坡人民協會頒發人協25年社區服務獎。
● 榮獲新加坡國家福利理事會頒發的十年長期志愿服務獎狀。
● 榮獲第二屆海歸中國夢暨中國品牌創業創新年度盛典頒發年度華人榜。
2017年
● 榮獲新加坡教育部頒發教育服務獎。
● 榮獲新加坡國家福利理事會頒發的十五年長期志愿服務獎狀。
● 榮獲中國國際公益慈善論壇組委會頒發2017年度中國公益慈善人物。
2018年
● 榮膺新加坡總統委任太平紳士JP。這是由總統頒發予在專業、公共或社會領域有顯著貢獻的人士;同時給予他們有權執行一些社會任務,比如主持宣誓和證婚儀式、視察監獄,也能在法庭擔任調解員。
● 榮獲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頒發“藝術之友”。
● 榮獲《世界營銷峰會》“科特勒慈善領袖卓越獎”。這是由新加坡世界營銷峰會授予的榮譽,表彰在其領導下,善濟醫社為廣大民眾及新加坡的慈善公益事業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的認可。
2019年
● 榮登福布斯亞洲(Forbes Asia) 的“亞洲慈善英雄榜”(Heroes of Philanthropy)。這是表彰那些長久以來在亞太區在慈善方面的卓越人士,當中包括企業家、億萬富豪和演藝界明星,這些人士投入心力幫助解決區域間面對的各類難題所做出的努力與貢獻。
● 榮獲中國“華人楷模”2019年度人物獎和慈善領袖獎榮譽稱號。
2020年
● 榮獲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頒發“藝術之友”。
2021年
● 榮獲新加坡人民協會頒發人協30年社區服務獎。
2022年
● 榮獲新加坡教育部頒發教育服務獎。
● 榮膺新加坡總統頒賜公共服務星章(勛條)BBM(L)。此獎章是頒發給對新加坡人民提供頗有價值的公共服務的人士,以及在藝術、文學、體育、科技、商業各專業及勞工運動有卓越成績的人士。
● 榮獲港澳臺慈善基金會頒發第17屆2022“愛心獎”。

▲ 2009年,卓順發榮獲新加坡政府國慶獎章“公共服務星章”。

▲ 2015年,卓順發榮獲總統志愿服務及慈善事業獎。由時任新加坡總統陳慶 炎(左)在時任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部長傅海燕(右)的陪同下將獎座 頒發給卓順發。

▲ 2018年,新加坡總統哈莉瑪為卓順發頒授太平紳士(Justice of the Peace) 委任狀,肯定他在慈善、專業、公共社會領域的顯著貢獻。

▲ 2022年卓順發榮膺新加坡總統頒賜公共服務星章(勛條)BBM(L)。
卓順發說:“拿到獎章是一種肯定,是鼓勵自己,提升自我,往前面走、往智能走、往光明走,救更多的人。付出才是真正地得到,才是真正的光明”,他對這份慈善事業的執著和熱忱讓我們由衷感到敬佩。
這些榮譽足以看出卓順發在公益事業中的成就...
2002 年,卓順發經友人張錦泉先生邀請,加入當時有百年歷史、瀕臨關閉邊緣的善濟醫社。2008 年至2022年,卓順發擔任義務執行主席已有14個年頭。他承諾不領取分毫工資,沒有任何報銷。在擔任醫社主席之初,它正處于瓶頸期,善款難籌,經營幾乎無以為繼。
2008年,他組織志同道合的團隊,帶領董事們秉承先賢的宏愿,跳出傳統的框架與時并進,走入鄰里社區,接二連三,開設分社,服務民眾。同時積極參與社區慈善活動,宣揚健康意識,鼓勵保健活動,為樂齡人士灌輸預防勝于治療的理念,回饋廣大社會大眾,發揚“善濟積善”精神。
2009年卓順發脫售公司股權,成立羅敏娜基金會,擔任執行主席,全身心致力于慈善事業。以基金會為平臺,卓順發太平紳士與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一起,做慈善、當義工、服務社區,影響和號召周圍的人,一起推動慈善事業,致力為社會服務。他期望人人都能從小事做起,從幫助身邊人做起,因小善而得大善,善必大焉。從頭腦睿智、鋒芒內斂的學者派企業家到將重心全部放于慈善事業的慈善家,卓順發用其超脫的修養與智慧把經歷譜寫成一曲曲感人樂章,他心懷感恩,傾情付出,以內心的善良燈塔照亮了前行的慈善道路。
對祖籍國如此,在他居住的新加坡更是善行義舉不斷。從商期間,他秉承“在他人的困難上,看到自己的責任,光明與善良,以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原則積極行善,面對大自然,人為或是經濟災害對人們所造成的傷害與負能量,無一不觸動著卓順發的惻隱善良光明之心,聞聲救苦,所舉辦的慈善活動無數,如為文禮社區及低收入家庭、樂齡人士主辦及贊助春節分發紅包午宴活動,至今26年已有上萬樂齡人士受惠。
在企業經營日漸有成之際,但他個人不忘初心,一心期待在人生事業獲致一定成績時,激流勇退,全心投入慈善事業。

多年來,卓順發憑借個人的人格魅力與號召力,籌集大約4億4,172萬人民幣善款,將善濟帶出困境并使善濟如日東升般蓬勃發展起來。即使是在2020年4月疫情最嚴重的阻斷期間,在卓順發的帶領下,善濟每一位同事也堅守在醫療崗位,繼續服務社會大眾,發揮真善美的精神。不僅如此,善濟醫社也捐贈500萬人民幣予公益金支持“奮勇基金” ,讓社會服務機構繼續運作,以便更好地為弱勢群體服務。善濟還不遺余力地幫助其他社會團體和個人。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疫情期間,善濟共完成了總值1,250萬人民幣(未包括實物捐贈)的120個愛心捐贈項目,惠及了大約186個非營利慈善組織、療養院、福利協會與宗教慈善團體等。2019-2021年,善濟醫社通過各項愛心分享活動及線上活動,集結了大約6,015,723人參與愛心傳遞。

善濟母親節活動起始于2015年,到現在已經舉辦了7年,歷年來也得到了各界人士的支持與參與。在2017年的母親節活動中,善濟共派送21萬7600朵母親節粉紅康乃馨,除了之前善濟在各個分社分贈約7000朵給看診者,其余21萬朵康乃馨是通過2000多名義工,在全島約100個地點分送給民眾。李顯龍總理就親臨現場和善濟員工及志愿者一起分發康乃馨,他還在面簿(Facebook)上寫道:“今天上午,我與宏茂橋市政理事會議員和義工們一起向盛港南社區的母親和居民分發一萬朵粉紅色康乃馨,很開心看到很多母親和他們的家人享受他們溫馨美好的星期天。感謝善濟醫社奉獻的愛心花朵。善濟醫社是一個社會公益慈善機構,一百多年來,不分種族、宗教、國籍,一視同仁為社會大眾提供免費的中醫看診服務。我也感謝宏茂橋集選區和盛港西公民咨詢委員會支持這個偉大的母愛項目,你們今天給很多人帶來了歡笑。”《健力士世界大全》和《新加坡記錄大全》紀錄了這一溫馨的活動,成為新加坡慈善事業的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在過去8年6個月里(2014年至2022年6月)善濟共計服務了約2,847,833看診人次,發出的藥帖有5,677,294帖。未來5年(2022年到2026年)看診人次估計將高達250萬人次,發出的藥帖估計為480萬帖。幫助1個家庭的1位病患者等于幫助這個家庭全部成員,讓他們離苦得樂,創造幸福美滿家庭,共建和諧安樂社會。
為了善濟的發展,為了新加坡慈善事業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卓順發還結合善濟百年慈善精神和自己的人生所得,提出了善濟文化價值觀:寬容、大愛、慈悲、感恩和祝福。配合國家建設、創造和諧社會,善濟醫社積極推動“有國才有家,家和萬事興” 、“善與國同在,濟與民同心”的宏觀信念。發揚華族互助優良傳統,不分種族和宗教,為社會大眾提供免費的中醫問診及低收費的治療;鼎力支持福利事業,積極參加各社區、團體、聯絡所等的慈善活動,回饋社會。
2008年,善濟醫社只有4名員工,在610芽籠總社,每天服務26位病人。截至2021年,善濟醫社共有120位員工(全職、兼職)。目前,善濟醫社在全島有14間分社,為大眾提供免費中醫問診,每天服務大約1,200人次。
當時在采訪中,隨意在當地的人群進行了一次市場調研,提到他,當地居民無不交口稱頌,有人說他是最有愛心的企業家,有人說他是最大的慈善家,有人說他比菩薩還菩薩......高山仰止,件件事跡暖人心;景行行止,樁樁義舉獻真情。如果說這是他感恩社會的最直接體現,不如說是他大德高風的播撒。

▲ 善濟醫社每天早上都會進行“早安您好”的善濟感恩儀式,讓看診者都可以感受到善濟的文化與感恩,為人類服務是最好的工作,踐行公益,參透人生,諄諄教誨,發人深省。
卓順發太平紳士熱心教育事業,多年來為國家培育棟梁默默的付出,2022年榮獲新加坡教育部頒發教育服務獎認可學校咨詢委員會委員對學校的貢獻。
卓順發太平紳士在教育界獲頒以下獎項:
2017年
● 榮獲新加坡教育部頒發教育服務獎認可學校咨詢委員會委員對學校的貢獻
● 榮獲成康中學頒發成康之友銀獎認可對教育的合作與貢獻
2018年
● 榮獲成康中學頒發合作伙伴白金獎認可對教育的合作與貢獻
● 榮獲成康中學頒發成康之友金獎認可對教育的合作與貢獻
2019年
● 榮獲成康中學頒發對教育的貢獻合作伙伴金獎
2022年
● 榮獲新加坡教育部頒發教育服務獎認可學校咨詢委員會委員對學校的貢獻
卓順發太平紳士是善濟醫社義務執行主席,同時也是新加坡成康中學咨詢委員會主席,多年來為國家培育棟梁默默的付出。卓順發太平紳士捐贈1萬元啟動基金為幫助成康中學1千多名學生設立《卓順發藝術成長基金》培養和訓練,提升造就藝術人才;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獻力。
2021年1月22日南洋理工大學代表副校長(大學事務發展)連蕭思女士,校友系主任(大學事務發展)湯明輝先生,大學事務發展處主任麥赫倫先生和發展處主管(商業與社團伙伴)李育任先生來到來到善濟醫社芽籠總部辦公室出席善濟醫社與南洋理工大學愛心捐贈協議書簽署儀式。在主賓,文化、社區及青年部兼貿工部政務部長陳圣輝先生的見證下,善濟醫社執行主席卓順發太平紳士和南大副校長(大學事務發展)連蕭思女士簽署《善濟醫社助學金》的愛心捐贈協議書。善濟醫社的董事:張仰興PBM,葉成德PBM,蔡瑞華PBM,顏毓瑩PBM,林恩增,楊儀東和黃書軒BBM也出席觀禮。

善濟醫社首次跨界教育領域與南洋理工大學合作,分十年捐贈共100萬元設立百萬《善濟醫社助學金》。設立這個助學金不但援助南洋理工大學的弱勢學生,希望善款能緩解學生們的家庭財務壓力,讓他們專心努力就讀,繼續深造,成為社會未來的棟梁。善濟醫社從2021年到2030年,進行一對一的配對方式捐款,每年將捐出10萬元,為期10年,總捐款款項100萬元支持南洋理工大學的“畢業生捐獻計劃”,以支持該助學金。一對一的配對捐款的方式目的,是希望向即將畢業的學生灌輸“取之社會,回饋社會”的慈善精神,鼓勵他們籌集資金,幫助大學里有需要的學生。該基金于今年成立,從明年起每年將發助學金給一名學生,2030年后,每年將有10名學生受惠,助學金得主將獲得6000元的資助。善濟醫社首次跨界教育領域與南洋理工大學合作,分十年捐贈共100萬元設立百萬《善濟醫社助學金》。

與南洋理工大學合作,除了教育,更重要的是讓他們了解慈善的意義。鼓勵年輕一代關愛社會,參與慈善事業,盡一份力服務社會,傳播大愛、同理和正能量。希望學生們在畢業后,踏入社會工作時,除了專注于個人的前程發展,照顧家庭之外,積極參與慈善工作,秉持著“取之社會,回饋社會”光明的理念,負起社會的責任,協助國家發展,造福社會。我希望通過善濟醫社的這項善舉能拋磚引玉,激發社會上更多的企業與善心人士,挺身而出與教育界合作,培育人才肩負起服務社會的責任,協助國家的發展,與國家同行。學生能將善濟醫社的慈善中醫服務分享予身邊有需要的親朋好友和左鄰右舍以及社會大眾,讓更多的人受惠。”
據南洋理工大學報告稱,2021屆畢業生的總參與率為31.7%,共籌集了129,000元,這是過去5年籌集的最大一筆捐款。與2020年的29.48%相比,盡管疫情帶來了挑戰,但仍增長了7.53%,實現了善濟和南洋理工大學共同目標。
分享善知識 光明正能量
教育影響家庭,教育影響社會,教育影響國家,教育影響世界,教育影響人類,教育影響宇宙和大自然。教育是善知識,正能量。教育是互相交流,學習,自我提升,改變,修身養性,認識世界的領域。 卓順發致力于慈善事業二十多年,他常常記錄當下的心情、心念、心境,心善,以及人生感悟,處事哲學等等,此前著有七本書籍:《感恩1》、《感恩2》、《路》、《珍惜生命·感恩人生》、《當下最真·活在當下》、《如果你是大海·不在乎那條船》和《一切是浮云》。近日,新著《四季匆匆,春天太短》已經出版,是卓順發太平紳士的第八本書。八本語錄一共印刷了十六萬多本,其中《四季匆匆 春天太短》印刷9200本,《一切是浮云》印刷10000本,《如果你是大海,不在乎那條船》印刷20300本、《當下最真 活在當下》25610本、《珍惜生命 感恩人生》31352本、《路》27400本、《感恩》一16331本、《感恩》二20200本,其中《珍惜生命 感恩人生》曾榮獲“大眾書局讀者票選好書獎第三名”,《當下最真 活在當下》也獲提名2021年讀者票選好書獎。這也促使卓主席
不斷在撰寫出新的作品,通過文字的力量傳播善知識,也讓更多的人走近慈善、了解慈善、關注慈善、參與慈善,感恩光明回饋社會。

書籍的發行完全不以盈利為目的,印刷費是由善心人士與善知識贊助。所籌得的善款,將全部用于書籍的加印,讓更多的人能夠有機會閱讀到此書,延續正能量的傳播與接力。大眾可以在善濟醫社的各個分社免費索取,或免費下載在線版本。
卓主席分享說:我認為通過分享生活與生命的信念,能找到生活的意義與價值,明白生命存在的內涵與光明。我以感恩的心,承擔的責任,懷著分享的喜悅與大家分享我的經歷、經驗與感恩的心,大家一起共勉之、成長與提升,為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服務。
善濟醫社于14間分社向看診者分享新書,希望與居民朋友們共享光明、善知識和正能量。本書的發行完全不以盈利為目的,希望大家隨緣樂捐,所籌得的善款,將全部用于書籍的加印,讓更多的人能夠有機會閱讀到此書,延續正能量的傳播與接力。
詢問熱線:6565 3737
有意參與助印,與更多人分享的朋友可以聯系:
蔡文9866 5766
Joanne 8823 9431

卓順發認為,公益是一種責任、一種品格、一種價值觀、一種文化修養。沒有一顆寬容、慈悲、善良、感恩、大愛的心,即使擁有再多的財富,內心也是貧窮荒蕪的。正是基于這樣的認知,在事業如日中天之時,他卻急流勇退,轉而投身于公益事業。正如他所言:接受,放下,改變,學習,提升自己,走更遠的路,做更好的事。正是他當年做出人生最大決定時的真實寫照。
談起20多年的行善經歷卓順發如是說,年幼埋藏于心的那顆公益種子,讓他堅持行走在充滿愛心的路上,所到之處,春暖花開,20多年所行善舉多不勝數。
他說:吃喝玩樂是一天,感恩慈悲也是一天,生命每天24小時,一天過一天。誰也無法知道還能夠過幾天,因為無常隨身,好好珍惜每一天,除了生活,感恩惜福,承擔付出,過著平凡又不平凡的一天。
卓順發說:“這條路,我走了十幾年,其實相當累,很不容易,很辛苦,有時候也是挺委屈的,但是,慈悲、同理、大愛的光明大道,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因為這工作事關重大,關系到很多寶貴的生命與家庭的生存。”善濟醫社目前每年服務大約5萬人,5萬人也等于影響了5萬個家庭,因為一個家庭里,一個人生病有事,如果經濟基礎又不好,其他人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會破壞家庭的和諧與社會的安定,扶危助困,手有余香。“生命無常,活著的當下要感恩,這也是我在善濟這十幾年來學習到的,我也希望可以呼吁更多人一同站出來幫助弱勢群體,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 2014年榮膺DYMM Sultan Mahmud Badaruddin III, Sultan Palembang Darussalam蘇丹殿下賜封拿督斯里勛銜。
拿督斯里(Datuk Seri, Dato' Seri, Dato' Sri)是一個常見于馬來西亞、印尼和文萊的榮譽稱號,乃是由最高元首、蘇丹或州元首冊封的象征式終身榮譽身份,是一個比“拿督”更高幾級的頭銜。“拿督斯里”是“拿督”和“斯里”的合成詞,前者指的是“酋長、領袖或長老”,后者指的是“光芒、光明或光輝”。獲贈者多為部長、大法官、高級公務員、高級軍官、高級警官、黨魁、知名商人、社會賢達等人物。
#愛心獎#港澳臺灣慈善基金會#新加坡善濟醫社#善濟醫社#卓順發太平紳士#慈善家#新加坡名人#SianChay #新加坡#知名慈善機構#善濟公益#慈善中醫#中醫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