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桃華龍華軒畫館監制
包洪波,山東臨沂人,畢業于山東藝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2013年畢業于廣西藝術學院獲碩士學位、研究生畢業。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研究員,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藝術顧問,民革中央畫院副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文化部青聯美術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國展山水畫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培訓中心導師。
【包洪波作品欣賞】
筆墨靈象 語境新邃
文/邵大箴
藝術源于生命內部的情感釋放。藝術真實是對生活真實的超越與升華,她是超越物象本身的,帶有藝術家個性和豐富審美內涵的。
當代著名山水畫畫家包洪波先生,是一位追求心靈和自然共話、喜將自己融入自然去探究山水畫精神本源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在構圖上打破了傳統繪畫的范式束縛,把畫面主題物象和留白同時納入畫面整體構成的統籌考慮之中,使形的輪廓關系和畫面的邊角發生著有機的內在關聯,從而使面畫的各種造型因素形成了和諧、完整、豐富的有機整體。
暗香
洪波注重個體心靈的體悟,常常于靜寂觀照中,求返于自己內心深處的心靈節奏和萬物生命節奏。他以時代發展為創作背景,通過畫面中筆墨的濃淡、點線的交錯、明暗虛實的互映、形體氣勢的開合等語言形式,營造亦真亦幻的空間氛圍,從而形成獨特的藝術語言和別開生面的意象表現。
從整體看來,包洪波的山水作品結構嚴謹不乏空靈,氣韻古雅不乏清新,他所作構圖以“滿”、“密”為主,直追古雅之韻的藝術取向。他的筆墨,極重筆勢,以筆勢去構筑重山疊水整體氣勢,活化和深化了飽滿的神情意蘊,樸實直率、飄渺空靈的畫風讓人感受到一種高層次的主觀精神狀態,觀之令人折服,細品意境無窮。
興許,這就是心靈化藝術本來的樣子,也是畫家一生所追崇的山水本源。
沂蒙山
古亭寒石幽人往,奇樹老屋斜云飛
——賞評包洪波山水畫
陳勝臨
小引
鳥倦飛而獨還,樹濃生而長立。時在初夏,為人寫序,所序何人?當今畫壇彥俊,包君洪波也。聞其名,是山水中人;見其畫,亦山水中人也。以其畫釋其名,是謂絕妙;以其名助其畫,是謂天成。可謂:“畫因人顯,人因畫名。”
白龍寺
概論
如今山水,多元并存。余分三派:一曰寫生,一曰古典,一曰現代。寫生者,流于形,拘于物,只能悅目,不可細品;古典之屬,沿襲甚多,亦步亦趨,多出畫奴,令人生厭;現代之類,尚在探索,多不成熟,拾人牙慧,貽笑大方(非現代派不行,實力舉大纛者稀)或曰:“包君之作,將歸何類?”余乃言:“亦古亦新,又古又新,合古能新,變古出新。境乃古典,筆墨主流。圖像一變,成自家面貌,且風格獨立者也。”又曰:“畫人能達此境,則可觀、可賞、可品、亦可論也。乃為詩:‘筆隨心境走,云傍奇峰飛。桃源千里外,幽人自來回。’”讀其作,余將細而論之。
吉日
亭者,停也,停停行行也。畫中有亭,如美人開目,顧盼神飛。包君為亭,或破筆干擦如帽,或簡筆行楷似葉,不作正局,左右俯仰,與山川相答,與天地互視。亭空則默待人至,人會則輕語江河。遠水遙岑,興在斜陽之外。
春日
屋有嚴謹之格,屋亦有東倒西歪之狀,屋更有殘破不堪者。斯人之屋,化靜為動,舍法取趣,如同行書,追山而走,默默無語,只共幽人往來,獨對青山無語。
五臺山白塔寺
松樹賢,柏樹壽,槐樹剛,柳樹柔,桃花亂點,黃葉風皺。洪波之樹,變古之繁格為今之簡奇。隨心而為,隨意生置,是破筆落荒率,是符號增幽情。遠而望之,古拙生樸;近而察之,蒼潤并舉。
勝于春光
石,天地間靈物也。石有方圓,自有陰陽。古人常分三面,今人不拘此理而加以變化,乃成個性。石,置之路為基石,設于畫為怪石,位不同而調相異也。一石生,二石頭隨,三石成眾,而后石石相疊,積石成山。包君之石,乃為幽石;包君之山,乃為峭山,山有奇氣,是因心造境之山也。統而言之,為方中有圓,橫斜有致,是平淡從容山,幽怪欲行之壁。
露華濃
當世之人,多為忙人。山水中人,皆是閑人。現實苦悶,故寄托于山水,高情生,逸致起,直與畫中人爭高低。簡筆趣化,有形無形,是對語空山山欲醉,是側杖溪橋云煙深。看畫畫閑,看人人閑。乃嘆:“人生能有幾分閑?”對曰:“是靜里智慧久,閑中歲月長。”
清秋
山堵則以云開,畫塞則以云通,畫中之云是增山水之勢,媚山之骨者也。洪波為云,或勾或擦,或染或涂,緩緩行于山間,悠悠穿于云際。一變古法,率性而為,與山水共鳴,與煙云而合奏。
清新空氣
長瀑飛落,素練千尺,此畫中最具生意者也。作者為圖,平面飛落,簾卷靄飛,如影汝幻,聲在千里之外,意歸夢魂之中。
渡
畫人有閑意,畫樹有古氣,畫瀑有風致,畫石有奇句。云淡云行,橋飛峻崖,水搖無覓。合而統之,竟存天趣。得天趣,有化機,人心見,品格立。
望月
意者,人也。境者,物也。人生高情逸致,境自心間流出。山靜靜立而不知年歲,舟緩緩行忘卻凡塵。是天人和諧物我兩忘之境,是云水互會平淡從容之圖。
溪池
山川皆作符號,云水化成詩句。不為現實境,竟然夢幻圖。此夢何為?余乃曰:“山川閑談幾許,墨痕幾道輪回,山外山,雨里景,霧中人。山中霞色,煙中粉花,水鏡閑云。朦朧夜色癡情路,余光淡淡模糊痕。”
香寺聲遠
先見畫,又見人,聞其論,余乃為詞《鷓鴣天》詞曰:
老樹幽花古寺情,寒江明月對鐘聲。竹林自鎖春秋雨,木磬還敲黃卷燈。憶舊事,看今生,愁煩寵辱盡磨平。迎霜踏雪孤心客,流水閑云寂寞僧。
艷秋
天晴
露從今夜白
歲清香
春風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