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的原始構想來自于一部短片,該短片曾經獲得英國2013年舉辦的恐怖短片競賽的最佳導演獎,僅憑三分鐘不到的時間,表現出獨到的驚嚇手法與不俗的氣氛營造,使得好萊塢連創意跟導演一起買進,才有這部《鬼關燈》。

本片的篇幅不長劇情簡單,明顯看得出來是基于短篇的設定上硬湊的一個俗套故事。大意是說有一家人正遭受到潛伏于黑暗的怪物襲擊,事發的源頭疑似與跟曾經進過精神病院的母親有關。
劇情細節我就不深入多談,雖然有些懸疑點但很早就明朗了,算是本片的最大缺陷,當初我跟很多人一樣,覺得既然都上大熒幕了,何不把格局放大,弄得像是都市傳說的死亡詛咒多拖一些人下水,后來才知道拍片預算是少的可憐,也難怪沒辦法搞太多名堂,不過再看本片的票房,也算是某種經濟奇跡吧。

撇去劇情的罩門,這部片可說是驚嚇類電影的典范。正片開頭幾乎就把短片的精髓照搬出來,而且是一樣精彩,若是沒有看過短片的人直接看這段,肯定會覺得這是哪來橫空出世的驚嚇手法。
回過頭來分析當初導演的發想,精湛之處在于充分利用人性對于未知的事物總會想看清楚來排除恐懼,譬如說你在半夜開車路邊閃過一個人影,因為感到詭異,你可能會想回頭看清楚是鬼還是模特人偶,而本片的設定正是利用這點,開燈沒鬼,關燈才看到鬼,因為想看清楚開了燈又沒看到鬼,如此反覆堆棧那恐怖感。
雖然說整部片幾乎都用這設定在嚇人可能會有點小膩,但有才的導演終究還是有才,懂得觀眾愛看什么,在后面的嚇人橋段陸續加進一些變化,第二次則是用被動的閃爍霓虹燈,那段鋪陳出的危險感也是很厲害,后面還有加進鬼呢喃聲跟紫外線燈,也都有很不錯的驚嚇效果。

除了驚嚇手法,本片另一個值得稱許的點就是選角,算是一反恐怖片常態,沒有什么無腦作死的角色(除了后面兩個跑出警察出來堆尸體的除外),除了我經常強調的女主選角第一法則,泰瑞莎帕瑪有顏值有演技,飾演的姐姐因為從小離家,有點叛逆但也很堅強,不是只會尖叫的花瓶。
飾演弟弟的童星也稱職地將小朋友的優勢發揮出來,恐懼感完全寫在臉上,尤其是硬被老母壓在家里面對黛安娜那段,角色本身也不是拖油瓶,會經常在緊要關頭作出重要貢獻;媽媽前期固然有點找事,但后面及時醒過來用生命力挽狂瀾,感情戲也挺做足的。

最被廣為稱許就是男主角了,除了帥還有點傻呆萌,算是本片沈重的主題之外的調適劑,但也因為很有觀眾緣,后面讓他被黛安娜追的時候格外緊張,因為他就一副很像要領飯盒的樣子,危機處理也是一絕,千鈞一發之際掏出手機照明,以為要浪杠了結果是去報警,種種都體現這部算是難得一見智商在線的恐怖片。

最后來講講黛安娜的設定,雖然說本質是支厲鬼,恐怖歸恐怖,但表現出來的比較象是怪物片而不像鬼片,換句話說,恐怖的成份偏向于危險而不是詭譎,后面就有點過于露出頻繁,不過盡早攤牌有盡早攤牌的好,見仁見智,算是我個人的小詬病。
另外,黛安娜的能力過于OP,除了說見光死是他的罩門之外,本覺得是地縛靈結果還可以追殺到姐姐的家已經夠不講道理了,還給他有控制電的能力,想關燈就關燈,誰還能耐他何,無法用對抗的方式解決問題,只能透過劇中的方式結束,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地方。
好啦,是有進步的空間,但瑕不掩瑜,作為一部純享受驚嚇的低成本小品,本片絕對屬于上乘,這期就聊到這樣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