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貴州省龍里縣草原鄉團結村78歲村民陳志珍老人頭疼頭昏的老毛病又犯了,本以為得去縣里做全面檢查,沒想到村醫陳莉通過龍里縣數字化均質醫療系統一鍵連接縣醫院專家,讓老人在家門口就解決了問題。
通過數字化技術加持,落實分級診療這條路,龍里縣已經走了7年。 時間回溯到2015年,在貴州舉辦的首屆數博會上,龍里縣就聚焦到數字醫療新技術,并在全縣范圍內提供試驗場和孵化器。時任龍里縣委書記的陳曦,更是將眼光放在了全國的高科技企業中,為縣里的醫療服務改善尋找技術支柱。這一年,他先后三次赴深圳,邀請騰訊以及深圳中邁醫療共同參與龍里縣的數字化分級診療建設。
如今,借助騰訊健康和深圳中邁醫療提供的數字醫療技術,龍里縣構建起省、州、縣、鄉、村五級聯動的均質化醫療體系,實現一鍵連接、逐級賦能,并將省級資源下沉至縣,將專家送到患者床頭,為從根本上解決中國醫療“看病難”問題提供了可借鑒可推廣的“龍里經驗”。
近日,2022騰訊數字生態大會智慧醫療專場上,深圳中邁醫療技術有限公司市場部負責人王運輝以龍里縣的分級診療實踐為例,分享了中邁醫療基于騰訊的互聯網技術和音視頻能力,推進均質化醫療體系建設的實踐探索,以期為更多城市實現分級診療的落地提供借鑒。
打破信息孤島:讓百姓看病從上門到上網
醫療信息不互通是遠程會診落地不順的首要問題,一般來說,一次遠程會診的過程大約半小時左右,但當時因為電子病歷系統并不能互相訪問,基層醫生需要把病人信息、檢查內容等,重新填寫、上傳到遠程會診系統中,這一過程常常要花去3-4個小時,數據的人工搬遷給基層醫生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
醫療數據的互聯互通是世界性的難題。按照美國的標準,電子病歷需要達到HIMSS七級,按中國標準,需要通過互聯互通等級測評,這意味著醫院需要按ICD、CPT、HL7、LOINC、SNOMED CT等國際標準,升級其全部的醫療信息系統,每家醫院的投入約為五千萬以上。對于當時還是國家級貧困縣的龍里縣,此路不通。
騰訊健康聯合中邁醫療另辟蹊徑,通過第三代互聯網技術+專用終端,打穿醫院信息孤島,實現可信可控的互聯,將完整醫療數據帶到專家手上,將專家帶到基層患者床邊。基于AI臨床助手、AI預問診等工具,上級醫院專家可為村醫提供更有信心的診斷建議;依托騰訊會議的遠程診斷模式,縣里醫生被拉到了患者跟前;通過騰訊會議的直播功能,將“輸血式”的遠程醫療升級為“造血式”的常態化遠程帶教,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得以快速成長。
醫療數據的連通,對于各級醫院來說,意味著全數據全場景的臨床協作不再需要花五千萬升級所有臨床系統,只需要采購騰訊會議等云服務,部署專用終端,就可以直接實現;對于村醫和百姓來說,臨床協作直接下沉到村,將專家帶到了患者的病床邊。
機制建立:齊力托舉,是誰在為患者提速?
缺乏明確的協作機制,以及村鎮醫療人才團隊建設的不足,是落實遠程會診的隱性難關。
得益于國家政策的落實和龍里縣政府的協調,上級醫院專家的補貼制度和遠程會診的政策支持,給予了醫療團隊遠程協作一個清晰的方向。
同時,通過數字技術的打通和靈活運用,加強了各級醫院間的聯動合作、深度溝通,保證了分級診療制度的增效提質。在龍里縣,通過一鍵連接,專家在線,解決了基層首診中群眾怎么相信基層醫生的心理難題。通過針對基層遇到的真實病例,開展常態化的遠程示教,帶動了基層醫生能力的持續提升,同時遠程示教也構建了上下級醫生之間的深度互信,解決了雙向轉診中為什么要轉的意愿難題。通過由臨床醫生根據病情,共同判斷雙向轉診的必要性,解決了雙向轉診中怎么才該轉的臨床難題。通過建立基層預處理制度,構建直達科室的轉診綠色通道,解決了急癥、重癥如何及時轉的效率難題。通過遠程連接,專家仍然在、方案仍然在,診療不脫節,解決了急慢分治中,慢病、輕癥患者如何愿意下轉的連續性難題。
截止目前,龍里縣通過5G+遠程診斷系統構建了省、州、縣、鄉、村5級聯動的均質化醫療服務,以整體提升醫療能力為目的,將針對個別案例的“輸血式”的遠程醫療,升級為以提升基層醫生能力為目的的“造血式”常態化遠程示教,將數字化技術接入了醫療服務體系的方方面面。把常見病、多發病、好解決的病留在基層,讓省級醫院專科真正專注疑難雜癥,這一舉措,有利于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也緩解了省級醫院醫療資源的壓力。
歷經7年探索,如今的貴州省在面對疫情時,快速反應,醫護人員定期培訓+實時示教,構建基層的診療能力,上級專家遠程支持補位,讓基層醫生就地穩住輕癥患者。互聯網醫院處方流轉,上級醫生藥品配送到村,向上建立科室轉診綠色通道,向下設立康復下轉的遠程病床。
在騰訊數字生態大會智慧醫療專場中,騰訊健康智慧醫療總經理張國棟表示,通過與合作伙伴的緊密合作,騰訊健康正加速落地數字醫療的標桿案例。在行業大發展的趨勢下,騰訊健康將繼續加大生態開放,以性能穩定、好用易用、廣泛鏈接、開放兼容的平臺產品為支撐,攜手合作伙伴將這些能力集成到各個醫療應用場景中,在數字醫療應用的可及性、便捷性方面邁出實用化的步伐,為行業提供一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實現共生共贏。
數年持續攻堅,數字化工具已成為彌合醫療資源鴻溝的重要參與者,它們突破地理限制和城鄉壁壘,推動了醫療資源的下沉普惠,醫患間的橋梁于焉成形。如今,全真互聯的新機遇正在來臨,數字孿生、遠程交互、泛在智能、可信協議、無限算力等技術的疊加,將為醫療健康事業的突破發展,帶來新的可能。我們共同期待,醫療服務攜手數字技術,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