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京召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引發了兩會代表與網民熱議。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據國務院扶貧辦建檔立卡數據顯示,在我國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因病致貧、返貧戶占42%以上,是農村人口貧困的主要成因。為此,國家相關部門聯合推動健康扶貧工程,實施醫療保障脫貧攻堅行動。
國家醫保局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醫保扶貧政策累計惠及貧困人口超過5億人次,幫助貧困人口減負近3500億元。目前,我國初步建立起“及時發現、精準救治、有效保障、跟蹤預警”防止因病致貧返貧工作機制,累計使近1000萬因病致貧返貧貧困戶成功擺脫了貧困。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全面實現,群眾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伴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絕對貧困消除后,解決相對貧困問題及因病返貧等問題成為重要課題,備受關注。“因病返貧”問題也得到了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陳鳳珍的重點關注,她表示2020年中國實現了脫貧,為了讓農民脫貧不返貧,其中一個重點是避免農民因病返貧。對此,她建議,政府應當把醫衛健康工作做在前,由政府拿出一部分資金來為農民體檢,對疾病問題早發現早治療,避免拖成大病,避免農民因病返貧。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陳鳳珍建議健全農民體檢機制)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健康扶貧是實現精準扶貧的重要路徑。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社會各界用實際行動投入到脫貧攻堅戰之中。其中,互聯網醫療企業京東健康憑借先進、成熟的互聯網技術能力和平臺資源,助力提升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和鞏固健康扶貧成果,持續創新公益扶貧新模式,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和價值。
早在2019年,京東健康結合自身業務實力和優勢資源,提出“新藥品扶貧計劃”、“新赤腳醫生計劃”和“新慢病防治計劃”三大計劃。2020年5月,京東健康與國務院扶貧辦主管的中國社會扶貧網發起“健康中國·醫藥補助工程”,向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含已脫貧貧困人口)提供每人每年1000元的購藥補助,最大限度防止已脫貧人口因病返貧的現象發生。

在2020年,京東健康還深入云南、貴州、四川等多個貧困村,發起貧困村義診名醫直播活動。2020年9月,京東健康與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合作共建“京東健康湖北心理服務平臺”,為新冠患者、醫護人員等提供免費心理疏導等公益服務,并捐贈3000萬元設立心理公益基金。助力鞏固健康扶貧成果背后,也是京東健康充分發揮技術、平臺等能力,助力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的積極實踐。
“對脫貧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這些也是政府2021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實際上,從電商扶貧到產業扶貧,“互聯網+”扶貧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強勁助力,“互聯網+”正以其催生的一系列新經濟模式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全新動力。可以預見的是,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與應用,也將改變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與健康管理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