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開端是復蘇預期,資本市場的明星基金排名,也隨著K線圖的波動交替迭代。騎著電車,向著新年久違的煙花開,滿屏的歡笑快要溢出來。總要把市場的希望,寄托在未來的某一天吧?
我說的某一天,就是2023年翻開篇章的現在。
有些投資人點頭相信神明,只因心中意難平。但如果去過寺廟就會知道,不是每一雙合十的手,都有所求。有人不過是為了等那一瞬鐘聲罷了,這鐘聲能抵離愁,也能撫平太多褶皺。這些褶皺,可能來自3年前那個冬天,或是來自3年間每個春秋,也有可能來自某些行業的剛性采購。
看完跨年的煙花,就對著日出許個愿吧:2023,歡迎到來;希望能與市場一起,把金融信創的花兒摘。
01 慘勝如?。航鹑谛艅撃芊駨浹aTO G的遺憾
在資本市場的歷史長河中,每年的春季躁動行情都是資金翹首以盼的。但此前連續三年的春季躁動行情,都因為黑天鵝事件戛然而止。2020年1月份的疫情與3月的美股熔斷,導致中國資產大跌;2021年一季度,A股和港股春節前是核心資產最后的高潮,春節期間美債利率大幅上行,同時滬深300非金融股債收益差觸及+2X標準差,核心資產隨即見到大頂;而到了2022年一季度,美聯儲加息超預期隨后疊加地緣政治和疫情因素,市場持續下跌。
過去三年春季躁動行情的缺席,讓市場心有余悸。因此2022年年末幾乎很少有機構和券商提及跨年行情。但反過來想,這其實也為市場留出了空間。
目前A股股債收益差處于-1.5X的標準差附近,這個位置的低估值程度僅次于2019年年初。另外,由于美聯儲加息幅度降低至單次50bp和港股回購比例超過歷次市場大底,港股也已經出現了久違的行情轉折點。
所以2023的春季躁動,很可能類似三年沒見的元旦煙花。但在房企爆雷和理財投資收益下行的情況下,不但拖累了經濟的重啟,也導致居民部門減少了購房及消費性支出。但另一方面,在公共衛生事件放開、減少醫療財政支出的基礎上,前11個月公共財政收支差額達4.2萬億元,超出年初預算安排的赤字規模8000億元,為近年同期最高,因此全年財政存量資金的調用規模預計也將明顯超出年初計劃的23285億元。
這將會為信創這種的TO G板塊帶來2022年年報的業績確定性。
但以3年為采購周期的G端信創,不僅最近一批的硬件采購時點已于2021年結束,同時還存在著采購對象的單一和替代延遲。
以2021年的南方某省份政務采購市場舉例,其在2018年按照要求,構建了“1+3+1”架構的成都市政務云基礎平臺。但在Windows server操作系統及SQL server數據庫正版服務一采三年,已經到期的情況下,卻因涉及系統替換問題,繼續向國外廠商單一采購。類似的情況,也曾在2021年的某地方信息類軟件框架采購項目、南方某省大型關系型數據庫(Oracle)采購項目中發生。
雖說從政策和采購方向來說,自主可控確實需要兼顧可用性;但也確實反映了TO G類的信創公司產品力參差不齊。更重要的是從投資角度出發,強預期+弱現實的組合往往由于類似出現,從而導致行情的證偽。
所以在市場化競爭比較充分、不依賴財政撥款采購的8+N領域,才是市場資金對信創真正的期待。目前券商報告中測算的信創產業規模,均值為1.6萬億,五年后有望到達3萬億左右。而金融信創將是最先擴展的領域,整個金融業的信息化投入規模預計到2024年將達到5755億元。
而率先在金融信創發力的企業,自然也將會成為市場的寵兒。
02 信創的積雪尚未化盡,資金便已一路南尋
在被美國“無限追溯”前,華為鯤鵬這種基于ARM V8架構,能夠兼容市場上目前500萬基于ARM指令集的安卓應用,并且相比X86異構最高能夠提升3倍性能的芯片,是性能和產能最好的芯片選擇。同時2022年華為的openGuass和openEuler,實際上是在數據庫和操作系統方面開源的軟件體系。
而對于金融信創來說,能夠進入華為生態圈的公司,大抵上應是后續場內資金重點挖掘的對象。而從交易性角度來說,在此選股列表中,能夠享受港股這種離岸市場的更大交易彈性、并且如文章開頭所述開始回購的公司,自然是較優選擇。
垂直型金融SaaS領軍企業百融云-W(6608.HK)已經實現持續盈利,并牢牢鎖定金融業超高客戶留存率。
翻看百融云的公告,其商業模式是為銀行等金融業客戶提供API接口,在無需硬件及基礎設施的前提下直接使用金融信息及數據分析系統,實現普惠金融相關業務的量級增長。
根據此前百融云創發布的第三季未經審核營運摘要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4.87億元,同比增幅為25%,其中,“智能分析與運營”的核心客戶數達到180家,同比增幅13%;核心客戶留存率達到95%,同比提升5個百分點;核心客戶平均收入為325萬元,同比增幅達到26%。
智能分析與運營業務,是指百融云通過風險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等程序,幫助銀行等金融業客戶,對風險進行評級、分類、報告和管理,保持風險和收益的平衡發展,以提升普惠金融的經濟效益。此業務貫穿于整個信貸業務流程,包含貸前信用分析、貸時審查控制、貸后監控管理直至貸款安全收回。
在傳統商業銀行經營體系中,此領域內參與的公司除了銀行IT子公司,還有像百融云創這種金融數智化服務商,通過自研AI技術平臺來提供智能分析解決方案,為金融機構制定風險評分算法,建立消費者的金融分析及行為模型。根據公司公告顯示,截至目前,百融云創已服務超過6000家金融機構。
而百融云能夠幫助銀行等金融機構實現包括制定消費者的金融風險評分算法,提高金融機構客戶的風險管理能力;以及提供AI智能語音服務。此業務主要依據金融機構客戶訂閱的服務模塊數量收取費用。所以前文所述的超高客戶留存率和付費率,也說明了銀行業客戶在不輕易更換第三方信息服務商的基礎上,對百融云業務和技術的高度認可,進而帶來公司的業績基本盤。
在堅實的金融SaaS業務和市場定位基礎上,百融云此前也加入了華為鯤鵬展翅伙伴計劃,其決策引擎平臺可以與鯤鵬920處理器、openEuler 20.03操作系統兼容適配,這標志著公司在金融信創領域的先發優勢。
詳查百融云在金融信創的具體業務,此前公司搭建的智能分析決策系統成功幫助某國有大行取代了之前的外資系統,實現了國產替代。百融云創通過搭建智能分析決策系統最終為該國有大行提供了信息支撐,并實現了業務規模的大幅提升。并且根據數據分析方面的優勢,幫助有力補充了客群風險畫像。與此同時,百融云創也在發力汽車金融等更多金融信創領域。
百融云在2022年四季度已經反彈了40%有余,似乎宣示著右側底部的到來。
金融信創的水墨畫卷,百融云的妙筆丹青。2022年的信創積雪尚未化盡,資金便已一路南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