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微服務變得越來越多時,管理就會出現問題。就像汽車的輪子,單個輪子肯定不行,需要整裝驅動,但是輪子越來越多時,如何管理這些輪子也很重要。這時候必須有一個管理系統,K8s已經成為容器平臺的標準,所以青云QingCloud會擁抱K8s。”青云QingCloud應用及容器平臺研發總監周小四表示。
周小四指出,K8s的優點非常多,它不僅僅是容器的調度和編排,還制訂了一套標準和規范,擁有非常強大的生態;
青云QingCloud認為,K8s是容器時代的分布式操作系統內核,可以讓應用的開發和交付變得更快,周期更短;
K8s內嵌了服務注冊、服務發現等很多微服務的功能,這使得開發者不用關心這些問題,而是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業務開發上;
K8s還是微服務和DevOps的最佳橋梁,可以讓產品的交付周期變得越來越短;
K8s本身還具有可移植性,可在公有云、私有云、裸機、虛機甚至是底層操作系統等任何地方進行部署,部署在K8s上的應用也可以隨意遷移;
在秒殺應用場景中,K8s可以瞬間增加10個、100個、1000個甚至10000個工作節點,當訪問量降下來時又可以減少工作節點,而且這個過程是自動伸縮的,不需要人工干預;
甚至當出現問題時,K8s還具備一定的故障自愈能力。
明白了青云QingCloud堅定擁抱K8s的理由,再看看看青云QingCloud推出的KubeSphere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吧。
首先,青云QingCloud為用戶提供了天然適合微服務的分布式存儲QingStor NeonSAN,其性能、穩定性、安全性遠高于開源存儲。
其次,在網絡方面,為了打造租戶級別的虛擬化網絡VPC、二層隔離網絡,青云QingCloud提供了在公有云和私有云經過驗證的QingCloud SDN,其性能和穩定性均高于開源的網絡方案。
再者,K8s提供的日志方案是大同步,所有人都會看到同樣的日志,而這對企業來說并不合理。于是青云QingCloud提供了多租戶化,實現了租戶隔離,讓不同用戶只能看見自己的日志,而且還是可視化的操作,這也是許多客戶選擇KubeSphere的原因。
另外,當企業需要上層的工具或者平臺,譬如DevOps、微服務治理或者APM時,青云QingCloud也會為其提供完善的可視化工具和技術平臺,包括微服務治理和應用商店也都是其競爭優勢。
為了長久保持KubeSphere的競爭力,青云QingCloud為其采用了更先進、更靈活的架構設計,以確保KubeSphere可以部署在任何的K8s集群上,包括任何一個發行版;可配置、可插拔的功能設計,讓不同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想要安裝的功能;在微服務治理上,用戶既可以選擇Istio框架,也可以選擇Spring Cloud框架,這一功能迄今為止還沒有其他廠商能夠做到。
“KubeSphere產品的特性,主要有三大方面。”KubeSphere容器平臺產品負責人于爽表示,“一是最底層的基礎設施支持,KubeSphere考慮的是從最底層提供穩定的網絡存儲方案給客戶;二是上層應用開發及管理,客戶使用KubeSphere時的各種場景和所需要的各種功能;三是企業級用戶體驗的精神層面,從用戶的體驗上滿足客戶心理上的訴求。”
于爽指出,在存儲、網絡和負載均衡方面,青云QingCloud都有著業界領先的優勢,因而可以在滿足各種企業級用戶核心業務需求的同時,還能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保障。另一方面,通過DevOps、微服務和應用管理,KubeSphere基本可以滿足企業的各種業務訴求,從而幫助企業一步開啟云原生轉型。
為了讓產品對用戶更加友好,青云QingCloud本著“極簡”和“減負”的設計理念,盡可能地減少操作步驟,以及降低服務發布的操作流程,讓客戶用盡可能少的操作就能實現同樣的功能。通過為客戶提供可視化的極簡界面,企業可以在KubeSphere平臺上更加快速地部署業務,節省下大量的時間精力,從而能夠更好地專注于自己的業務開發。
“KubeSphere是基于K8s內核的企業級再造的容器平臺,希望能夠在數字化轉型中幫助客戶取得成功,這也是我們KubeSphere的使命。”周小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