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2000余萬人口的大都市,上海現保有非機動車總數已破千萬,而非機動車事故占比超過50%,加強非機動車管理,推動相關立法刻不容緩。2月26日上午,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的第29次會議表決通過《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條例將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
本次條例涉及強化了各項非機動車管理規則,加強對各種交通違法行為的查處。另外,條例中落實,騎車不佩戴安全頭盔,屬于違法行為。根據有關研究,正確佩戴頭盔能夠將交通事故死亡風險降低60%至70%,有效提升安全水平。近期,公安部在全國各地廣泛開展“一盔一帶”活動,上海本次的立法,有效響應這一舉措,推動騎車佩戴頭盔成為社會共識。

《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第二十二條
上海推動立法來加強管理的行動彰顯了城市精細化治理的決心,而治理既需要立法的支持,也需要實際的手段來落實。面對城市治理新趨勢,閃馬智能推出智慧交通管理平臺,接入城市原有架設攝像頭,提供視頻AI異常檢測,通過視頻資源再利用,實現24小時全域治理。

閃馬智能VisionMind非機動車違法識別系統
閃馬智能交通管理平臺搭載30余種車輛違法檢測算法,其中包括未戴頭盔、闖紅燈等7種非機動車違法識別算法,自動發現道路違法情況。借由平臺推送,城市管理者可實時查看現行交通態勢,及時應對突發情況。
目前,閃馬智能交通管理平臺已在全國50余城市運行,并在上海某核心轄區應用,成功提升50%視頻巡查效率,大幅降低交通事故幾率。
去年《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一文引爆輿論,文中外賣小哥為了保證配送時間不惜違反交通法規,這一現象得到了社會普遍關注。根據公布信息,2019年上半年,上海全市共發生涉及快遞、外賣行業各類道路交通事故325起,造成5人死亡,324人受傷。外賣、快遞騎手違法問題,已經成為城市交通安全的心頭大患。
騎手違法頻發,看似簡單,實則是涉及多方的系統性問題,若仍按照舊有模式單對個體實施處罰,難以從根本解決。就此,管理條例明確要求使用電動自行車配送的平臺企業,承擔一系列交通安全管理義務。
閃馬則以視頻異常分析技術定位違法非機動車,從中檢測配送騎手,同時識別所屬企業和違法個人,并為違法個體建檔,統計時間段內違法頻次,通知企業整改,督促企業履行社會義務,為城市道路安全提供保障。

央視報道閃馬智能交通管理平臺
這次上海發布的條例,給國內其他地區提供了非機動車治理的優秀模范。城市治理,愈來愈需要更細致的洞察,更先進的手段。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會越來越深入地投入這一進程,讓城市生活更安全有序,讓科技創新更好地造福人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