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華為大模型有關的論壇如約而至。今日(4月8日)舉辦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高峰論壇上,華為云人工智能領域首席科學家田奇介紹了盤古大模型的進展及其應用。
此次論壇上,田奇重點提到AI for Industries和AI for Science。
對于前者,他表示,展望未來,AI for Industries是人工智能新的爆發點,大模型是連接技術生態和商業生態的橋梁,是未來AI生態的核心。華為云盤古大模型,將推動人工智能開發從“作坊式”到“工業化”升級。
這一提法并非首次出現,在3月份舉辦的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上,田奇就稱“AI for industries將成為人工智能新的爆發點”。
對于后者,也是華為早已定下的布局方向,田奇稱這是人工智能的一大發展趨勢,應用領域包括氣象、醫藥、游戲、稅務、工業、機械、航天航空、土木、地質等多方面。
總體來看,華為此次介紹的內容并不新穎,其對廣受關注的類GPT模型——盤古NLP大模型所透露的細節不多,相對而言,華為對另外兩個大模型著墨更多,在后半段以較多篇幅介紹了CV大模型和科學計算大模型的應用范例。
對此,不少網友在線吐槽,“都是些之前老的to B的東西重新拿出來簡單介紹了一下”“廢話一大堆”“太拉了”“好像就沒有演示”。
田奇還說了些什么?
▌市場可能向大公司集中
田奇表示,大模型是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而大模型的資金、技術門檻高,開發和訓練一次花費約1200萬美元,需要對AI框架深度優化和超強的并行計算能力,未來大模型有可能收編高度定制化的小模型,導致市場向大公司集中。
▌應用案例介紹
NLP大模型、CV大模型、科學計算大模型都是華為L0級別的基礎大模型,據田奇介紹,在大模型這個系統化工程中,基礎大模型下面,還包括行業模型L1以及細分場景模型L2兩個層次。
從2019年立項研發盤古大模型,到2021年4月發布NLP大模型、CV大模型和科學計算三個基礎大模型至今,華為陸續發布了行業大模型系列。
在演講的后半段,田奇著重介紹了CV大模型和科學計算大模型的多個應用范例。包括CV領域的礦山大模型、基于盤古CV大模型的鐵路巡檢方案等,以及科學領域的盤古氣象大模型、藥物分子大模型、海浪預測大模型。
田奇表示,華為云盤古大模型致力于做好行業應用,形成關鍵技術壁壘,為煤礦、電力、金融、農業、國家云創造產業價值。
【來源:科創板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