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二戰電影,講述了德國軍官的小男孩兒和猶太族小男孩之間的友情。有人說該片導演是對觀眾最殘忍的導演,我想說歷史才是罪魁禍首,在歷史的洪流中,每個人都是被裹挾的一粒沙,風往哪邊刮,就會卷起一片的風暴,沒有人能夠逃避。德國納粹和猶太族,兩個種族,戰爭將歷史裹上了其他的色彩,每個人的折射面變得不同。布魯諾的父親,位高權重的軍官,親手打造了“舒適”的猶太族“后花園”,也將自己連同家人共同關進了自由的牢籠。親手編制的美麗幻境,成了愛子付諸生命的探險之旅。

影片中,shmul真的很善良,他同樣只有八歲,他也不知道這里在發生什么。甚至他每天還在遭受著毒打,饑餓,排擠、不停地工作,遭受朋友的背叛,但是他仍會在自己消化了所有傷痛之后,仍然選擇體諒+原諒布魯諾。他穿著寬大的條紋睡衣,他的臉圓圓的,他有一對兒招風耳,他只有一個門牙,他真的很善良,也真的很可愛。

布魯諾就是一個愛探險、有非常好的生活,有愛他的家人,能夠玩兒足球、秋千能夠和朋友們玩兒游戲等等一直活得很高貴、快樂的德國小少爺。他不知道這里的一切正在發生著什么,不明白姐姐為什么扔掉了她的娃娃,不明白父母為什么吵架,不明白猶太族為什么可惡,不知道家里曾經給他包扎的猶太族爺爺為什么會死掉,更不知道shmul的爸爸去了哪里。他所看到的一切都會按照他自己的世界中所存在的東西進行理解和美化。

囚服是“條紋睡衣”,囚服編號是“數字游戲”,關在集中營中的生活是“永遠能夠和朋友們一起玩兒”……甚至等他換上了條紋睡衣,走在集中營的石子兒上察覺到不對,也只會問出“我現在想要去餐廳吃飯,餐廳在哪里?”。被帶走,被叫囂著讓他們脫掉衣服,也會相信可能只是想讓他們去洗澡。最后,他們都感覺到非常的害怕,所以,他們的雙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雖然我知道了布魯諾的天真、善良、勇敢、純粹,感情自然會深一些,但往深處想想他的死亡才能讓我們看到這一屋子的猶太族,才人想起人人平等。他們都是八歲,一道鐵絲,隔絕種族,有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際遇。她不要了她的洋娃娃,說那是小女孩才玩的東西,而現在人人都在為國家奉獻。他從前是個醫生,現在卻在削土豆皮。
——Why?What have you done?
——I’m a Jew.
——Hey,that’s not fair!
——It’s only a game.
孩子身上有著最為純粹的靈魂,正因此,誕生極致的矛盾。鐵絲網劃分了生命的界限,它又是如何區分的呢?主角不該死,但沒有人該死,沒有人應當因為出生不同的種族而被殺,只是鐵絲網內本就是無情的屠宰場。

其實,很多觀眾只站在了布魯諾的角度,卻忘了同樣生而為人的猶太小男孩,如果沒有納粹沒有戰爭,他們都是同樣的8歲小男孩。總之,戰爭無可避免帶來的痛苦,卻是要一個孩子去承受,那關上門那一刻,所有的所有的戰爭帶來的,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種族與種族之間的斗爭,仇恨,我們只愿這世界充滿和平,不管用任何方式都要用我們的力量去捍衛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