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去年,《康嬸的心愿》中康嬸借著劇組的力量在自己的八十大壽的生日上聚齊了盡可能多的康家人和街坊四鄰,久未露面的番薯昌和小丸子都出現了,也是《外》劇近年來最團圓的一次。如果說可惜的話,那就是康天佑和康保羅沒有出現在這個合照中,但兩人都有視頻和康嬸祝壽。

今年的康嬸遭遇了有史以來最艱難的一年,劇中的老伴康伯離世,自己也經歷了一場大病,好不容易痊愈復出,康家又面臨著人丁越來越少的情況。康天庥來劇組的時間越來越少了,黃菲也在劇組的時間逐漸變少了。康嬸仍然想靠著自己的努力為康家再努力一把。

康嬸這個廣東人心中“賢妻良母”的代表,終究有一天要面對這些生離死別,雖然她這個年紀早就看淡了這些。
康嬸與《外》劇情緣:因康伯結緣,與之相伴一生
黃錦裳能夠成為康嬸,多虧了龔錦堂的推薦。
因為之前的幾個康嬸候選人要不就是沒有檔期,要不就是不合適。

這時候,龔錦堂想到了自己之前合作過的演員黃錦裳,這也促成了6號康嬸候選人有了試鏡的機會。

原本黃錦裳不知道自己被龔錦堂推薦了,她回憶“嫁”入康家的那次面試機會,
“2000年的一天晚上,一個名叫關聰的陌生人打了個電話給她,他自稱是廣東電視臺的制片,說有一部《外來媳婦本地郎》的粵語電視劇要請她演媽子,但是片酬不高,問她愿意不愿意。”
雖然自己一直在廣州地區出演影視劇,但都是以普通話演出的,這次能夠有用粵語出演的機會,她覺得有助于拓寬自己在粵語表演方面的戲路,于是便爽然答應了。

于是這一演就是23年,從2000年到2023年,從58歲一直拍到了81歲,黃錦裳已經成為了不少老廣心目中最典型的西關媳婦代表。
劇中的康嬸是生活在西關昌盛街、土生土長的廣州媳婦,沿襲著“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操持著一家十幾口人的吃喝拉撒。

在康家,康伯作為大家長,更多的時候是牽頭引線地帶出各種話題,但最后決策的時候一定要問過康嬸的想法。

康嬸很多時候并不出頭,但她心里對事情的情理理得很清楚,在康伯和四個小家庭發生小摩擦的時候,她作為潤滑劑的存在,無聲地包容發生在家中的各種變化、沖突和融合。

而每當康伯康嬸拌嘴的時候,兒子兒媳都會站在她這一邊,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康嬸是不會無理取鬧、無故生氣的。
同時,當孫子輩一個個出生之后,康嬸又成了孫子們的照看者,既對他們寵愛,又害怕他們做錯事誤入歧途。可以說是家中最不可或缺的一個人了。

后來康伯康嬸去了養老院,康嬸仍舊為了這個家不斷操勞,時不時回來看看這些小輩,總是期待能夠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問題。

戲外的黃錦裳也像是一個大家長一樣照顧著這些孩子,有時拍上午的戲,黃錦裳一般都會提著珠影門口最好吃的油條豆漿回到劇組,給戲里的兒子兒媳婦人手一根,讓他們有足夠精神拍好《外》劇。
黃錦裳的戲外婚姻:與北影同學劉延相愛62年,子孫滿堂
黃錦裳能夠入行演戲也是一個偶然。

一開始在化工學校讀書的她知道自己不是做實驗的料。于是她果斷放棄了這條路,回到廣州正好遇到了廣東省文藝大招生,當時陪親戚看電影的黃錦裳正好碰到了有這個信息的傳單,在親戚的慫恿下,她去參加了考試,沒想到一考就上了。
至于上北影是因為當時珠影廠正好有一個本科名額,當時只有她一個人讀完了高中,所以名額就給了她。而在北影她遇到了自己一生摯愛劉延。

兩人是同班同學,據劉延回憶黃錦裳給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穿了一件黃色的棉襖,每天凍得直打哆嗦。就這樣,大一開始戀愛的兩人,情牽一世。
畢業后,兩人各分東西,劉延分到了北京電影制片廠,而黃錦裳成為了珠江電影制片廠演員。兩人雖然分居兩地,但最后還是決定結婚生子,并通過書信鴻雁傳情。
大家在《外》劇看到的家務能手康嬸其實就是黃錦裳本色出演,因為當時與老公劉延與丈夫兩地分居,讓她一下子就成長起來了。異地期間,黃錦裳一方面要照顧小孩子,一方面又要工作,家庭的重擔壓了下來,原本連羊毛衫都不懂得怎么織的她,便開始學習廚藝,并很快成了個廚藝高手。后來,丈夫調到了珠影,兩人才正式結束了分居兩地的生活。

兩人生了兩個兒子,不過都沒有從事影視行業的工作,一個是做物業管理,一個則是做的廣告行業。被問到孩子沒有子承父業是否會覺得遺憾的時候,黃錦裳很坦然地說不會。
她覺得子孫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喜好,自己的事業,現在也各自成家了,有自己的小孩,過得也很好。而她自己和老伴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也是一件和幸福的事情。


其實,劉延也出演過《外》劇,他是在第193集《月是十一圓》登場,以臺商常老先生來康家做客,他是香蘭的河南老鄉一度以為是親戚后來證實是烏龍一場,總共四集的時間。
后記:
康嬸黃錦裳是一個對于生活看得很透徹的人,對于自己喜歡的東西她會一直堅持。同時她又有很強的同理心,不會去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想法,她鼓勵每個人有自己的人生,包括對《外》劇的演員同樣如此。
正是因為有這樣通達的人生態度,才讓她有這樣幸福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