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資訊】4月24日消息,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航天局在2023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啟動儀式上,共同發布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火星全球影像圖。該影像圖的空間分辨率為76米,包括火星東西半球正射投影圖、魯賓遜投影圖和墨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圖,采用彩色圖像的形式展現。據介紹,這將為開展火星探測工程和火星科學研究提供更高質量的基礎底圖。

此外,科學研究團隊通過火星高分影像,識別了著陸點附近大量的地理實體,并將其中的22個地理實體以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鎮命名,將中國標識永久刻印在火星大地上。該成果已在多家國內外權威學術期刊發表,證明了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的研究實力。
據ITBEAR科技資訊了解,這項任務的數據處理十分復雜。天問一號任務環繞器中分辨率相機,歷時8個月,實施了284軌次遙感成像,對火星表面實現了全球覆蓋。地面應用系統對獲取的14757幅影像數據進行處理后得到了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圖。此次任務攜帶了13臺載荷,累計獲取原始科學數據1800GB,形成了標準數據產品。

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表示,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一步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目標圓滿完成。天問一號探測器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發射,經歷202天的奔火飛行,成功進入環火軌道,2021年5月15日,著陸巡視器降落在目標著陸點,祝融號火星車也開始了巡視探測。此次任務取得的重要成果將為深入開展火星科學研究提供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