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于去年6月登陸香港聯合交易所的同城貨運行業平臺快狗打車正式發布《快狗打車2022年ESG報告》(下稱“報告”),全面闡述企業在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中的核心理念和整體表現。
事實上,這些年快狗打車已從最初的跟隨國家政策趨勢、響應綠色發展號召,到如今將“綠色貨運”上升為企業重要的戰略部署,加快綠色發展步伐。從“綠色共識”到“綠色戰略”的轉變與快狗打車的可持續發展經營理念息息相關。
多年來,快狗打車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持續推進“雙碳”戰略。通過與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和經銷商合作、建立智能派單系統、成立綠色貨運產業聯盟等一系列布局,持續提升平臺的新能源汽車占比、降低空載率、提高車輛利用率,在包括中國、新加坡、韓國等國在內的全球范圍內,不斷推動貨運物流行業從傳統運輸到綠色環保新能源貨運的轉型。
2022年,快狗打車促成銷售新能源車輛1625臺,平臺上55.2%在中國內地的訂單由新能源汽車完成。在深圳,新能源汽車通過快狗打車平臺完成訂單的比例從2021年1月的54.7%增至2022年12月的88.5%。同時快狗打車的空載率也從2018年的25%、2021年的20%,進一步降至2022年的19%。
“綠色”成為貨運行業決勝深層次變革的新戰場
過往,眾多同城貨運平臺陷在補貼混戰中“無法自拔”,增長天花板似乎已經顯現,快狗打車卻借構建的低碳環保可持續的“綠色貨運”體系,另辟戰場,輸出全新增長曲線。
報告顯示,2022年,快狗打車從新能源汽車、智能派單系統、綠色貨運產業聯盟三大方向重點發力,以同城貨運行業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提供者身份,通過組織協調‘人、車、貨、錢’參與到整個綠色城配生態里,推動行業良性發展。
其中,新能源汽車方面,快狗打車在國內市場中與貨運車輛制造商及經銷商戰略合作,為平臺上有意購買或租用車輛的司機提供折扣價,提高平臺上可用的新能源汽車占比;在海外市場中,快狗打車積極參與新加坡與韓國當地的綠色交通活動,與企業組織展開合作,使用新能源汽車為新加坡宜家家居等企業客戶提供零排放交付。
(快狗打車為新加坡宜家家居提供零排放配送服務)
同時,通過智能派單系統,快狗打車利用算法對訂單的時間、地點進行了預測,及時地解決了訂單調度和空駛等問題,在不投入更多汽車上路的情況下釋放閑置產能并增加運輸供應,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司機等候、空載里程、能源使用及碳排放。
此外,快狗打車在2021年成立綠色貨運產業聯盟,將新能源商用車的主機廠、經銷商和司機以及提供的運力兩部分實現共建,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及物流產業的數字化。通過聯盟,快狗打車形成從車輛到人到交易服務的貨運生態,推廣和普及綠色貨運物流。
而從市場表現來看,“綠色貨運”戰略的推進對于快狗打車具有積極意義。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快狗打車實現營收、毛利雙增長,營收約為7.73億元,同比增長17%,毛利約為2.62億元,同比增長8.2%。
對于貨運平臺而言,“綠色貨運”既是貨運行業綠色轉型大趨勢下必須應對的挑戰,也是企業實現可持續性增長需要抓住的時代機遇,而這一變革所帶來的新戰場無疑創造出更多可能性。
政策+市場雙引擎驅動貨運行業綠色轉型提速
在貨運行業加速綠色轉型的進程中,可以看到,國家政策的長期引領和大力扶持、市場主體的積極行動和不斷突破成為兩大重要驅動力。
在政策端,一方面,從國家戰略層面來看,近年來,國家持續出臺一系列綠色低碳發展的戰略部署和規劃。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2023年要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另一方面,從行業發展層面來看,交通運輸行業是國家實現綠色發展重點關注的領域。在此基礎上,減免新能源車購置稅、開放電動乘用車準入等多項新能源汽車鼓勵支持政策的出臺,更是進一步推動貨運行業向著貨車新能源化、物流體系綠色高效化等方向進階。
在市場端,領軍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顯著,其為行業綠色發展做出的貢獻,也獲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例如,快狗打車及綠色貨運產業聯盟被《物流時代周刊》、全球貿易與國際物流高峰論壇評為2021物流與供應鏈(中國)解決方案TOP50。同時快狗打車還被中國商報評選為“2021-2022中國商業創新優秀案例”,并在2022國際綠色零碳節上榮獲“2022綠色可持續發展貢獻獎”。
(快狗打車榮獲“2022綠色可持續發展貢獻獎”)
未來,快狗打車也將繼續推動同城貨運行業綠色發展。報告顯示,快狗打車計劃到2023年底進一步提高平臺上由新能源汽車完成的訂單比例,并力爭實現空載率減至17%的目標。
從長遠發展來看,伴隨國家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不斷完善,我國綠色運輸體系建設將進一步加快。在此過程中,以快狗打車為代表的貨運平臺在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推動行業綠色轉型等領域的積極參與,不僅能提供穩定、高效、優質的運力服務,更有助于創造企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融合統一,使貨運平臺以及整個行業生態都會進入良性循環,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