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華為云“數據之道·知行派”高峰論壇上,華為云正式發布了《華為云數據使能白皮書》,華為云Marketing部部長董理斌、華為云數據咨詢首席專家潘婧、德勤中國數智研究院主管合伙人尤忠彬、海螺水泥工業互聯網創新室主任王書信共同出席發布儀式。
《華為云數據使能白皮書》發布
隨著國家數據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已經成為新型國家級戰略資源。在數字新紀元,如何釋放數據價值,以放大、疊加、倍增企業商業價值,成為企業的必答題。白皮書系統地介紹了華為云對構建“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的現代化企業方面的豐富實踐經驗和思考,提出了企業級數據使能方法,幫助企業實現代際升級。
以“數據+AI”的能力使能,打造數據驅動的現代化企業
在這個“危”與“機”并存的 VUCA時代,每家企業都面臨著眾多機遇與挑戰。企業要如何抓住機遇、規避風險,實現業務創新、收入利潤增長、快速適應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數據是必不可少的關鍵詞。以數字世界感知、映射、分析物理世界,通過數據優化、控制、改造物理世界,實現數字世界對物理世界的重構,從而推動企業實現體驗優化、效率提升、模式創新,完成數據驅動的企業變革。
圖1 數字企業的整體愿景框架
六大挑戰,成為影響現代化企業發展的“木桶短板”
結合華為經驗,白皮書按照數據能力應用深度的不同,將數字企業分劃分為五個層次,分別匹配企業不同級別的數據能力、能力伙伴和發展結果。未來企業對于數據使用的深度,將直接決定企業的智慧程度。
圖2 數字企業發展的五個層次
大部分的企業都處于還處于啟動或初始層級,在多年的數字化探索過程中,一方面,由于“摸著石頭過河”的數字化探索方式無法使得企業快速成長;另一方面,隨著業務高速發展,企業對數據應用的需求迅速擴大,成為企業面臨的全新挑戰。在這過程中企業面臨的挑戰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缺乏對數據價值的深刻理解,沒有將數據深度應用的目標與企業戰略方向相結合起來。大部分企業僅關注到了其難以體現、難以量化等特點,而忽略了數據能夠帶來的長遠價值,因此錯失了深入挖掘數據各方面價值的機會。
第二,企業治理機制與文化未能跟上數字企業發展的步伐。大部分企業未把數據治理上升到企業治理的層面,缺乏企業數據能力建設的認識,僅停留在數字化部門,系統工具層面。
第三,數據孤島現象嚴重。對于分散在不同系統的數據,企業缺乏有效的數據共享和交互機制,甚至數據分布、數據質量也猶如“盲盒”一般無法得到有效管理。
第四,數據安全“堤壩”薄弱。相關法規和標準逐漸出臺,例如《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網絡安全法》等,數據安全技術水平、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五,技術平臺難以支撐對數據應用的需求。全量全要素的大量數據需要低成本的壓縮、儲存,要求技術平臺具備高擴展性、可伸縮性與高容災性等特性,因此需要引入顛覆傳統軟件的處理方式。
第六,難以做到長期資金投入與持續變革。現代化企業的發展需要長期的資金投入與持續變革,其中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數據治理、業務流程重組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以及數字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以規劃咨詢方法為牽引,以“管理體系+技術平臺+應用場景”扎實落地,構筑華為云企業級數據使能方法論
華為云提供融入華為變革管理和實踐經驗的數據使能方案。圍繞“方法論+管理體系+技術平臺+應用場景”為客戶打造企業級數據能力,從咨詢規劃到平臺建設落地,量身定制承接企業發展戰略、深入行業業務場景、解決企業數據孤島問題、持續釋放數據價值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以數據驅動業務變革,助力企業實現現代化的代際升級。
圖3 華為云數據使能方法論
白皮書展示了華為云在水泥、玻璃、啤酒、空管、車企、鋼鐵等行業的成功項目案例。華為云數據使能團隊在項目實踐中通過搭建數據管理體系,強化數據能力建設,幫助企業實現數據驅動的企業精細化管理和運營,邁向數字企業。
白皮書中還體系化地介紹了華為云“數智融合”產品,包含華為云DataArts Studio數據治理中心、華為云GaussDB(DWS)數據倉庫、華為云GaussDB數據庫等服務。華為希望通過云服務的方式,為企業提供一個先進的、可靠的、智能的數據平臺,結合豐富的業務場景,幫助企業能更便捷地管理數據、應用數據,真正做到數據與業務融合,為企業價值創造提供推動力。
白皮書將華為云在數字化轉型、數據管理方面的豐富實踐與經驗分享給業界和客戶,為企業如何利用數據+AI實現價值創造和業務創新提供切實的方法指引和案例參考。同時,華為云也將憑借在數據使能領域積累的過硬的咨詢能力和產品技術實力,幫助更多的企業打造更智能、更領先的現代化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