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完沒了的互聯網行業裁員潮,又蔓延至網約車行業了。Uber在美國市場的最大競爭對手Lyft,就即將掀起新一輪裁員風暴。
據外媒報道,Lyft日前宣布開啟大裁員,預計裁撤約1200個崗位,即大約30%的員工將失去工作。此外,和不久前傳出裁員傳聞的麥當勞一樣,Lyft也將在下周臨時關閉所有辦公室,直到人員調整完成為止。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有知情人士稱Lyft將為被裁員工提供至少10周的工資作為補償。只有工作時限在4年以上的老員工,才可能獲得額外補償。對比其他互聯網大廠,Lyft的補償計劃不算太慷慨,但內部員工暫時沒有透露太多想法。
需要注意的是,Lyft在去年年底已裁掉13%員工,這是該公司短時間第二輪大裁員。業績下滑、股價低迷以及新CEO的上任,被外界視為Lyft本輪大裁員的三條導火索。

從最新財報來看,Lyft的業績確實不甚理想。
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Lyft總營收11.75億美元,同比增長21%,但凈虧損達到5.88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的2.83億美元翻了一倍有余。雖然這當中包含2.013億美元的股權激勵支出和薪資稅支出,也難以掩蓋Lyft業績乏力、成本高企的事實。
事實上,Lyft去年已經有意識地壓縮成本。四季度除了進行大裁員外,研發費用也同比下滑了6.05%至8.57億美元。考慮到活躍司機數、訂單數和營收都實現正增長,高成本儼然成為Lyft頭號難題。
在裁員之外,Lyft恐怕還要想更多法子,優化成本結構、提升運營效率——這也是新任CEO David Risher的頭號任務。

4月17日走馬上任的David Risher,被外界視為Lyft本輪裁員的主要策劃者。對員工來說,David Risher自然是一個負面角色。但對于困境中的Lyft董事會來說,這位履歷豐富的新掌門人,也是帶領公司完成開源節流重擔的不二之選。
曾在微軟、亞馬遜工作的David Risher,對互聯網行業并不陌生,也曾是Lyft董事會的一員。在成為Lyft CEO之前,David Risher的上一份工作是一家名為Worldreader的非營利組織負責人,該組織專注為全球兒童提供電子書資源。
作為一家慈善性質的機構,Worldreader日常運營完全靠捐款負擔,這也練就了David Risher花小錢辦大事、嚴格控制成本的本領。正因如此,加入Lyft第一天,David Risher就提出要審視成本、仔細研究成本結構的戰略。
可以說,裁員只是第一步。接下去的日子,David Risher還會拿出更多招式幫Lyft實現降本增效。網約車寒冬尚未過去,只有盡量節省彈藥,Lyft才能留住希望。
【來源:雷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