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到2023年,手機影像的發展又迎來了一個新的階段,主流廠商們的旗艦手機都用上了超大底傳感器的相機組合,尤其是OV米三家,不但主攝的尺寸達到了一英寸,其余幾顆“輔助”攝像頭的規格也同樣豪華,幾乎每一顆攝像頭都能當做主攝來使用。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不過在這場旗艦影像之爭中,蘋果似乎已經好幾年沒能參與進這個話題了,一方面是安卓陣營的選手們進步速度太快,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蘋果并沒有把大部分精力放到影像上,導致兩者在影像上的差距日漸增大。
在結合之前一系列的爆料來看,iPhone 15系列將會是近些年進步最大且產品力最高的iPhone,尤其是在性能和影像方面的升級堪稱巨大。這也讓小雷有些好奇,莫非蘋果也要“學習”安卓開始注重手機影像表現了么?
iPhone 15的影像表現,恐怖如斯?
雖然在大家的認知中,iPhone的鏡頭已經七八年沒升級了,實際上從iPhone 6s開始,每一代iPhone的CMOS傳感器都呈現增大的趨勢,到了iPhone 14 Pro這一代還破天荒地將沿用了八年的1200萬像素傳感器升級到4800萬像素,而且在相機防抖、對焦等方面等有著實打實的升級,這些點都能有效提升手機的最終成像效果。

圖片來源:雷科技制圖
按照這個規律,不出意外明年的iPhone 16系列就會用上真正的一英寸大底傳感器,而且副攝部分可能也會升級到4800萬像素,從而在硬件上真正擁有跟安卓影像旗艦碰一碰的實力。
根據爆料,雖然今年iPhone 15 Pro系列手機主攝依舊為4800萬像素,但外媒@Leaker Apple顯示,即將發布的iPhone 15Pro系列將會搭載索尼全新定制的專屬傳感器IMX903,其傳感器尺寸達到了1/1.14,在尺寸上十分接近小米11 Ultra的主攝(三星GN2)。雖說還未達到真正的一英寸,但起碼從傳感器面積來看與安卓影像旗艦們之間的差距是縮小了不少的。

圖片來源:@數碼閑聊站
同樣根據@數碼閑聊站的爆料顯示,蘋果定制的這顆IMX903傳感器造價極高,甚至可能超越一英寸的IMX989。因此小雷大膽猜測這顆IMX903極有可能采用了索尼最新的CMOS技術或是提升了傳感器陷容,使其畫質表現更加出色。
不過傳感器尺寸的變化意味著iPhone 15 Pro Max的后置攝像頭凸起可能會更大,機身厚度和手感也會更差,之前曝光的iPhone 15 Pro的渲染圖也確實是如此,厚重的機身搭配不銹鋼直角邊框,小雷隔著屏幕都感到了硌手。

圖片來源:ShrimpApplePro
除了主攝上的變化,蘋果分析師郭明錤還透露,iPhone 15 Pro Max還會是首款擁有潛望式長焦鏡頭的iPhone,最多可以提供六倍光學變焦。這一點的可信度還是很高的,畢竟蘋果在長焦方面的表現確實不如其他安卓旗艦,這種硬件上的差距很難依靠軟件算法去彌補,蘋果真想在影像部分有所進步的話,一顆高素質的潛望式長焦鏡頭是不可或缺的。
郭明錤還表示,目前潛望式長焦鏡頭僅會出現在最高端的型號上,換句話說,用戶想體驗到更好的長焦拍攝,還得加錢購買超大杯版本。其實想想也可以理解,6.1寸的Pro版本想放下體積碩大的潛望式長焦攝像頭確實有些困難,但6.7英寸的Pro Max就好設計得多了。
iPhone真能一鳴驚人嗎?
當然,光是硬件上的升級肯定是不夠的,如果軟件算法和處理器相關算力不到位,拍攝體驗依舊是災難。而為手機提供算力的自然是其內部的處理器,一顆好的旗艦SoC能夠基于強大的圖像信號處理器(ISP)和AI算力,就以聯發科的旗艦處理器天璣9200為例,它擁有APU690與Imagiq 890 ISP,能夠針對現實世界復雜場景中的不同物體特征進行差異化圖像處理,運用人工智能分析環境色彩、物體構造和動作,分層標簽和調校色彩,帶來更加賞心悅目的色調和飽和度等精準優化效果,簡單來說就是用戶負責按下快門,其他全部交給處理器即可。
而且我們簡單回顧一下近幾年的旗艦處理器,基本都在影像尤其是算力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因此iPhone 15系列搭載的A17處理器肯定也會迎來一波巨大的升級,才能支撐起影像需求劇增的iPhone 15 Pro系列。

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根據之前的爆料來看,A17最大的特點是全球首款采用臺積電3nm工藝生產的處理器。要知道相較于5nm制程,3nm制程的邏輯密度將增加約70%,在相同功耗下速度提升10-15%,或者在相同速度下功耗降低25-30%。功耗的降低能讓蘋果在A17中塞入更多的晶體管,讓其圖像處理能力和運算能力大幅提升,而這也是目前安卓難以企及的。
如今的iPhone需要更多賣點才能提升產品競爭力,畢竟安卓陣營這邊早已今時不同往日,在各方各面都已經十分接近甚至超越了iPhone。如果蘋果還漫不經心地擠牙膏,那它的市場份額必然會受到嚴重影響,此話并非危言聳聽,根據蘋果2022年第四季度財報來看蘋果公司總營收為1171.54億美元,同比下降5.49%,既是2019以來首次同比下滑,也是2016年以來的年季度跌幅最大,遠低于分析師預估的1214億美元;凈利潤為299.98億美元,同比下降13%。更重要的是iPhone當季收入只有657.7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716.28億美元下降8%,這也是近幾年來iPhone唯一一次吃了敗仗。

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所以無論是從蘋果的角度還是從我們普通消費者的角度出發,蘋果愿意給iPhone用上更好的傳感器無疑是一件好事,當然前提是能夠把這顆傳感器給優化好,不能像之前的某款產品一樣,明明還是個半成品就拖出來賣,到頭來只會砸了自己的口碑。
相機終于做出改變,但仍落后安卓?
在蘋果完美的軟硬結合下,iPhone 15 Pro系列或許真能在影像實力上跟安卓旗艦們碰一碰,但真的有這么容易嗎?小雷認為未必,原因主要可分為兩點:
首先是硬件和算法方面的差異,如今的安卓廠商早已不是當年那樣只懂得無腦堆料,注重產品的噱頭宣傳而病費用體驗。像小米、OPPO、vivo這幾家在高端手機之路上摸爬滾打好幾年的廠商已經明白“用戶體驗”和“人無我有”的重要性。
在雷科技之前的影像旗艦橫評中就能看到,OPPO、vivo和小米三款旗艦都有著自己對于影像的理解,在色彩上的表現也有不同取向。換句話說安卓廠商們已經不止是按照傳統的算法來生成圖片,而是有了一套自己的審美。

圖片來源:雷科技制圖
更別說如今的安卓廠商們都有自主研發的影像芯片,或多或少能夠幫助品牌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技術護城河。更別說安卓旗艦們還擁有業界最頂尖的傳感器和知名光學廠商的聯合調校,競爭力相比之前提升了太多太多。
而隨著安卓廠商們在影像上的不斷進步,蘋果也從拍照標桿逐漸淪為中等水準,在雷科技去年的年度影像旗艦橫評中,iPhone 14 Pro除了在白天某些場景外能跟一眾安卓旗艦打得難舍難分,在夜景、長焦、長曝光、拍攝星空等多種場景下是遠不如它們的。
這說明安卓廠商們已經不止是單純依靠硬件上的堆料來吸引消費者購買,而是自成一派讓影像成為自己品牌力的一部分,這也正是它們之前所欠缺的。這也意味著蘋果想要單靠硬件上的升級就能徹底超越安卓是不太現實的,除非蘋果也能在短短一年時間里搞出一套屬于自己的審美和影調,但目前看來是不大現實的。
當然,小雷身邊仍有不少認為iPhone的影像實力依舊是業界標桿的,其實小雷也不是不能理解,手機的CMOS尺寸在固定不變的情況下,像素數量越多,單位面積就越小,像素密度越大,信號干擾會被放大,就會出現噪點,涂抹,畫面不夠銳利的情況。而且在傳感器的大小相近時,較低像素的傳感器有著更好的弱光性能,因為單個像素能接受的光線更多,理論上相比高像素會有更低的畫面雜質。
正是因為蘋果的1200W像素,才能讓iPhone在處理照片時擁有更高的處理效率,進而讓iPhone的整個影像系統都能以絲滑流暢的狀態運行。這些都是目前安卓廠商做不到且短時間內追趕不上的。
不過比起這顆接近一英寸大底的傳感器,小雷更在意的是蘋果什么時候能夠改一該Deep Fusion的銳化算法,說實話iPhone 14 Pro的相機配置并不差,但恐怖且完全不智能的銳化嚴重拖了iPhone的后腿,如果這個算法不做修改的話,蘋果用上再好的傳感器也無濟于事。
蘋果作為手機界中的“大哥”,每一次進步和改變都會引起業界的關注,它的品牌號召力是其他手機廠商無法比擬的,因此小雷蘋果能夠在影像上拿出更多有誠意的東西,才能推動整個行業一同發展一同進步,在這個內卷化較為嚴重的當下,蘋果如果繼續擠牙膏,那吃虧的一定是蘋果本身。
【來源:雷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