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電影《火星救援》,在近未來的某個時間,或者是架空世界的某條時間線里,火星探險成為可能,科學家組成的宇航員隊伍已經可以在火星上執行各種任務,并相對輕松地穿梭在地球和火星之間,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男主角被困在火星上。而電影預設的這個設定只是相比我們所處的世界的科學設定,只是進步了一點點。

這是這部電影在科幻設定上的高明之處——既有架空的虛構,也有接近真實科學的具體,既給足了影迷想象空間,又把所有的劇情沖突設計在基本科學和基本生活邏輯之上,然后依靠“火星生活”和大多數影迷產生共鳴,這種讓科幻電影稍微高于生活,但不徹底放飛的故事深受科幻影迷的追捧,它雖然沒那么硬核,但至少長得挺硬核。

硬核科幻的第一要素,科學的世界觀和辯證的科幻觀。比如火星的自然環境以及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狀態這兩點基本上和觀眾掌握的信息相差不大,那么所有設定都要經得起推敲,甚至太空船的設計啊,宇航服的設計啊都要基于實際情況,在這點上《火星救援》做得挺好,但也有投機取巧。比如宇航服,導演嫌真實的宇航服太笨重,于是制作了更加美觀更加輕便的適合上鏡的宇航服。

這一點抖機靈就脫離硬核科幻電影的基本設定了,甚至和這部電影在最開始標榜的科幻觀相違背。當然也會有人認為這么挑剔地看一部科幻電影有些吹毛求疵,《火星救援》只是以基本科學做背景,更多是展現人類在宇宙中的“渺小”和“偉大”,所以這部《火星救援》算是最近十年里,偽裝在硬核科幻外衣下面最像硬核科幻電影的喜劇電影,甚至只是一部火星生存自救“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