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三年多來,全球人民消費不振、經濟萎靡下行,大批企業處于倒閉或經營不善,失業率居高不下;眾多上班族受到裁員降薪影響,生活困難…等等。對此,世界首富馬斯克和知名企業家曹德旺,雙雙預測全球經濟危機即將來臨。身為知名企業家富豪,兩位言論的可信度,自然要比那些拿著工資刷存在感的經濟學專家更具說服力!那么…全球經濟危機離我們有多遠?
京盛分析團隊認為:
首先是國外環境非常不好,歐美為了對抗高通脹,頻頻加息,俄烏戰爭沖突還未結束,產糧大國烏克蘭深陷戰爭泥淖,糧食減產漲價成定局;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也導致能源價格大幅飆升。加之全球新冠疫情的肆虐,未來一年經濟從滯漲到衰退的可能性大增!
在國內,經濟發展也深受國外拖累,大家都知道,拉動GDP發展的三架馬車分別是:消費、出口、投資;它們占GDP的比重分別達55.5%、40.7%、3.8%。然而三個表現均不盡人意!
受疫情封控影響,百姓縮減開支,消費能力直線下降。出口方面也是斷崖下滑,受美國加息放水,多數國家經濟進入通縮周期,進口端需求劇降;據海關總署公布的出口數據顯示,11月出口額同比大跌8.7%。投資方面,國內主要依靠于基建和地產投資,而板塊低迷的表現也是帶崩了投資業績。
另一方面,全國城鎮人員失業率,自19年疫情后就高居不下,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2年上半年數據,全國城鎮人員失業率平均值為5.7%。從疫情后就一直高踞5%以上。而2019年上半年時,失業率水平僅在3.9%。較高的失業率,也加劇了民眾就業的恐慌情緒。
那經濟危機有何特征?
通常來說表現有以下幾點:商品大量過剩,銷售停滯;企業產能過剩、開工不足甚至倒閉,失業人員劇增;企業資金鏈路不暢,銀根緊缺、利率上升,銀行信貸風險加劇,整個社會經濟陷入恐慌和癱瘓之中。
對照一下現狀,不難發現工業產能相對過剩,企業投資虧損,居民消費不足,大家都不愿意借錢,社會信貸收縮。這些都是經濟蕭條、危機的主要特征了。為了刺激經濟、拉動內需,削弱潛在經濟危機的影響,國家會出臺一些貨幣政策及其他調控手段,提前予以應對和部署。
我們該如何面對?
京盛俱樂部市場總監說:
抗疫3年,國家耗費了大量精力和財力,很多地方財政都瀕臨見底,加之多數企業被迫關門,不少人失去生活來源、直至花光積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綜合上述,雖然全球經濟危機離我們近在咫尺,但也不必過多驚慌,因為有國家隊的全力運轉引導,相信憑借我國超強的整體實力,全國上下一盤棋,通過統籌刺激、穩住經濟還是很有優勢的。從12月份開始,陸續取消核酸檢測及取消行程卡,后疫情時代已經來臨,除了做好自我防護之外,也需要有正面積極的心態,最重要的是除了有固定收入之外,一定要創造被動收入,這樣子才能更加輕松去面對未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