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資訊】5月17日消息,據江南大學官方披露,該校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的劉小浩教授團隊成功創新,采用結構封裝法構建了一種納米級的“蓄水”膜反應器。這一重要成果在國際上實現了二氧化碳在溫和條件下近乎100%的轉化率,直接轉化為乙醇。
據介紹,劉小浩教授團隊所構建的納米“蓄水”膜反應器中,催化劑的結構類似于一個膠囊,內部封裝了分散的二氧化鈰載體和雙鈀催化劑。這個膠囊的殼層經過高度選擇性的設計,在疏水修飾后,能夠確保內部產生的水被富集,而生成的乙醇可以順利溢出。而水的存在能夠穩定雙鈀活性位點,從而實現了在溫和條件(3MPa、240℃)下,將二氧化碳高效穩定地轉化為乙醇。值得一提的是,創新的雙鈀活性位點擁有獨特的幾何和電子結構,可實現二氧化碳加氫定向生成單一高價值產物乙醇。

據ITBEAR科技資訊了解,在此之前,2016年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化學家亞當?羅蒂農帶領的研究團隊意外發現,某種催化劑條件下,二氧化碳與水在室溫下可轉化為乙醇和氧氣,其轉化率達到了63%。然而,劉小浩教授團隊的研究突破實現了近乎100%的轉化率,創下了中國科研團隊的首次紀錄。
這項重要的科研成果已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催化》雜志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該技術的成功開發將為二氧化碳的轉化和利用提供全新的途徑,有望為解決溫室氣體排放和能源危機等全球性問題帶來積極影響。未來,該團隊將繼續深入研究,進一步推動這項技術的實際應用和產業化進程,為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