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由南京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與數問科技聯合舉辦的圖靈AI公益大講堂“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深度探索”線上直播主題活動成功舉辦。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長聘副教授李建,數問科技創始人向光博士,北京市西城區信息技術教研員熊雪亭,北京市海淀區信息技術教研員鐘建業,北京市朝陽區信息技術教研員王戈,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信息技術教研組組長韓冬兵,北京市十一學??萍贾魅畏恫┱?北京市十一學校人工智能課程首席教師、北京大學博士鄭子杰等做客直播間,圍繞中小學“AI教育”的實踐、機會與困難進行深入探討。
挺進中小學 AI教育方興未艾
發展人工智能產業,人才培養是關鍵。事實上,2017 年 7 月,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其中明確指出人工智能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把高端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重中之重,逐步開展全民人工智能學習。2018年1月,教育部公布《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有關情況,正式將人工智能、大數據處理、算法等劃入新課標。同年5月,美國人工智能協會和計算機科學教師協會發起了K-12人工智能工作組,啟動美國K12 AI課程標準制定工程。
多重利好加持下,“AI教育”邁入發展快車道,引來不少“高精尖”人才踏足,數問科技的創始人向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其擁有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AI博士學位,創業之初便得到了美國斯坦福大學背景的一線資本投資。目前,數問科技研發的人工智能課程體系及教學實驗SaaS云平臺已經簽約數家北京頂尖高中。
因地制宜 AI課程加速落地
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長聘副教授李建認為,人工智能與其他學科例如生物、機械等存在諸多交叉,學科的基礎屬性越來越強,從中小學開始進行人工智能教育是未雨綢繆應對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和要求。
作為此次活動的主持人,向光博士表示,雖然人工智能并非高考科目,但是通過學習人工智能培養、鍛煉的計算思維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未來在高校的專業學習以及職業發展,都會打下非常堅實的基礎。數字經濟時代,不僅僅是程序員需要學習人工智能,中小學生以及其他職場人群都有必要了解。
那么,中小學AI課程到底該如何落地?有哪些先進的理念、實踐嘗試和成果?對此,
北京西城區信息技術教研員熊雪亭認為,人工智能內容需要一定的學科基礎,夯實基礎是首要,在此基礎上鼓勵各校尋找設計特色課程。
北京朝陽區根據自身學校類型多的區情,充分注重教育均衡和公平。據朝陽區信息技術教研員王戈,朝陽區更加關注校際差異,注意使用開源的資源進行人工智能教學,對于同一項目,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差異化解決方案,幫助學??朔虒W條件的不足,讓不同條件學校的學生,都有權利接受人工智能教育。
北京市十一學校人工智能課程首席教師、北大博士鄭子杰介紹到,北京市十一學校已經開始嘗試全面普及編程教育,暨所有直升的學生從初二開始都要進行為期兩年的python編程的學習。同時,對于初中年級較為優秀且課余時間較為充裕的同學,選拔20位進行人工智能方向的培養。
AI教育也是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重點發力的領域。近幾年,圖靈院與在孵企業持續深耕AI教育軟硬一體化解決方案,豐富教育應用生態,努力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據悉,南京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是由清華大學與南京市于2018年4月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由圖靈獎唯一華裔得主、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院士及青年專家團隊領銜,致力于通過產學研合作提供人工智能領域公共技術服務,集聚和培養具備交叉學科能力的人工智能人才,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
依托科研和資本優勢,圖靈院的產業觸角已深入AI+醫療、AI+金融、AI+教育、AI+城市、AI+安全等諸多領域。在AI+教育賽道,孵化、投資的項目已有近10家,包括有道小圖靈、清帆科技、圖靈悠思……涉及K12教育、素質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等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