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育不僅是一種綜合藝術人文教育,更是一種以美的方式培根鑄魂的價值觀教育。當前,江西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達到了104.8萬人。江西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將美育教育融入紅色文化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江西高校應充分運用這種優勢,創新形式、豐富平臺、開拓陣地,走出一條具有江西特色的高校美育工作之路。
融入課堂: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傳播紅色音樂文化
課堂教學是美育工作的第一陣地,課堂教學的模式、內容直接影響到高校美育工作的效果。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傳播“紅色文化”豐富課堂內容,例如親自演唱、播放紅色電影片段插曲,也可根據課堂講授內容的需要,將紅色歌謠等有機融入課堂中。通過這樣的方式,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運用紅色文化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得到藝術的熏陶。
創新形式:開發經典紅色音樂作品資源 編著精品教材
《關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要求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具有中國特色的美育教材,是彰顯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良好載體。結合“紅色文化”寓教于樂的特點,江西高校應當將“紅色文化”納入美育教材。蘇區紅色文化題材已有多種文本形式出版,如《中央蘇區歌謠集》《中央蘇區美術漫畫集》《中央蘇區戲劇集》《中央蘇區故事集》等,這些文本都可以作為高校美育教材的輔助讀本。在此基礎上,江西高校應結合美育工作特點,集中大學生的智慧,創新性地開發經典紅色音樂作品資源,把“教”與“樂”結合在一起。學校也可以根據教學安排,結合當地特色,自行編著“紅色文化”精品教材,以小冊子的形式分發給同學,與現行的美育教材結合使用。
豐富平臺:師生共建 部門聯動 開展“紅色文化”校園活動
學校管理部門要定期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如校園歌手大賽、校園心理劇大賽、音樂會等活動載體。“紅色文化”在校園文化活動中的實施性比較強,如開展紅歌大賽、宣講紅色故事,創編紅色歌謠,通過這些“紅色文化”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學生可通過舉辦紅歌節,紅歌知識競賽,紅歌擂臺賽,紅歌進社區,支援地方各種文藝演出等方式得到教育和鍛煉。
開拓陣地:“互聯網+紅色文化” 擴大傳播與影響
網絡媒介的覆蓋面廣,時效性強,傳播迅速,江西高校應充分運用互聯網這一優勢,擴大“紅色文化”的傳播與影響。微博、微電影、微語錄、微服務等一系列“微時代”的交流方式,都可以運用在美育教育領域。江西高校美育教育工作應主動迎接技術時代的到來,抓好落實《加快推進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依托江西打造虛擬現實產業集群和創新高地的優勢,改革創新美育教育工作的形式和內容,提升美育教育工作的水平。一是利用虛擬技術,建設校園紅色文化體驗館。各高校可以根據學校實際情況,以紅色文化為題材, 在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校園公共服務網點等場所建立豐富的體驗館。二是將VR虛擬技術運用到課堂中,結合教材制作相關紅色文化課件,讓學生有更加直觀的身體和心理感受,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三是成立“基于VR技術應用”的紅色文化傳播社團。指派專業教師定期輔導社團成員學習應用VR技術,鼓勵社團成員創作相關紅色文化作品。四是將VR納入學校創新創業項目管理中。出臺激勵政策,鼓勵教師、學生申報“基于VR技術應用”的紅色文化為申報內容的創新創業項目,并引入相關企業負責人及專業技術人員進校實地指導。江西高校著眼于互聯網與新技術,美育教育才能不落伍,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文 華東交通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孫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