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個月,投身大語言模型創業或發布大語言模型成為中國科創界最熱門的話題。大語言模型火爆的同時,AIGC賽道的空間會被擠壓嗎?AIGC賽道再無機會可言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近期的鉛筆道AIGC科技大會上,新壹科技CEO雷濤在圓桌論壇環節,圍繞AIGC浪潮中屬于創業公司的機會及商業應用前景發表了看法。
雷濤表示,AI賦能視頻生產,進一步降低了視頻生產門檻,用戶可以更方便快捷地生產更高質量的視頻,讓更多人參與視頻創作,從而進一步釋放創造力,視頻行業的格局也可能由此再度改變。
他以旗下智能AI內容生成產品舉例:“一幀秒創是從2021年末開始研發的產品,誰都想不到GPT-4會在一年多后就推出。我們基于OpenAI及其它幾個開源大模型做了垂直訓練,基本能保證現階段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當我們付出大量人工學習的成本后,通過大量標注,可以讓機器更好地理解人類語言背后的意思,這也是本輪AI大模型最讓人興奮的地方。”
雷濤表示,隨著更先進的開源模型相繼推出,一幀秒創的模型也在不斷進化,且在視頻垂直領域有著諸多優勢。某些方面來看,一幀秒創與百度的差別要遠小于百度與OpenAI差別。他坦言,AIGC產業未來的核心競爭點肯定還是比拼創造力。創造力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創意形成的過程,就是你腦中突然有了一個天馬行空的idea;另一部分則是將創意落地,最終創作出內容的過程。以Midjourney為例,他們的文生圖技術已經相對成熟,生成的圖片幾乎可以以假亂真,但真正能產出創意和故事都令人拍案叫絕的并不多。
新壹科技CEO雷濤在鉛筆道AIGC科技大會圓桌論壇上分享觀點
在雷濤看來,AIGC不會是一個贏家通吃的賽道,大廠主要精力在大模型,創業公司的主要機會在應用端。大廠把大量資金、技術、人才放到大模型上,不一定有那么強的動力去做應用端。其次,大廠對應用端的理解不一定有創業公司深。
“大模型終歸要落地到應用端,這波AIGC浪潮中應用端的機會不比大模型小。創業公司和大廠大概率不是競爭關系,而是合作關系。創業公司很靈活,可以選擇跟哪家的大模型合作。大廠要嘗試應用端,那他肯定只能用自家大模型,而不會用競爭對手的大模型。創業公司如果專注應用端產品,需要更關注用戶的反饋。“
當然,就目前的技術態勢來看,大模型技術肯定還會繼續進步,如果大模型技術停滯不前,應用端的迭代也無從談起。雷濤也結合自身分享了心得,他建議專注應用端的創業公司,要想好怎么變現。以新壹科技為例,我們觀察到有兩類公司可以嘗試定制:一類是許多自媒體都有制作講解類短視頻的需求,但又不想專門雇一個制作視頻的人,一幀秒創簡單易用的產品特點正好切中他們的需求;另一類是營銷類公司,比如做本地生活營銷,會有大量制作短視頻的需求,一幀秒創的素材庫能大幅提升產量。經過我們的計算,一幀秒創每分鐘的視頻制作成本,對企業來說已經非常具有誘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