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丨雷晨
編 輯丨朱益民
圖 源丨視覺中國
3月7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
方案提出,將證監會由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同時,方案還顯示,強化資本市場監管職責,劃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企業債券發行審核職責,由證監會統一負責公司(企業)債券發行審核工作。
多位受訪專家學者對南財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記者表示,過去五年,我國金融監管體制不斷優化,成果顯著。此次證監會新的職責劃分和結構調整,將更好地推動資本市場發展,提升監管效力。
成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日前,《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金融監管,壓實各方責任,防止形成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進一步明晰了金融體制改革的方向。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近期透露,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總的方案是要使我國的金融體制更加完善,管理效率進一步提高,金融體系更安全,強調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在我國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歷史長河中,證監會一直扮演重要角色。
1992年10月,國務院成立國務院證券委員會,對全國證券市場進行統一宏觀管理;同時成立證監會,作為國務院證券委的執行部門,負責監管證券市場。
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不再負責對證券公司的監管,監管移交證監會。
改革落地前,證監會為國務院直屬正部級事業單位,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授權,統一監督管理全國證券期貨市場,維護證券期貨市場秩序,保障其合法運行。
根據《證券法》第14條規定,證監會設有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委員由證監會專業人員和所聘請的會外有關專家擔任。證監會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設立36個證券監管局,以及上海、深圳證券監管專員辦事處。
改革落地后,證監會將由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對此,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告訴記者, “這體現了我國對于證券監管工作的高度重視,也是政府有為的客觀體現。”
“證監會這次改革不僅要實現機構精簡,更要落實定位精準。只有精簡的行政機構和精準的監管定位,才能更好地推動資本市場監管的中國式現代化。”田利輝指出。
他認為, 證監會成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之后,能夠有效解決誰來監管監管者的問題。此外,還有助于協調不同監管分工,統籌金融工作,推動政府行政管理和證券監管的提質增效。
“我國資本市場的監管具有極強的專業性,也比較復雜,所以需要有相對專業的監管隊伍。”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把證券期貨市場獨立拿出來監管,是很有必要的。
兩會召開前夕,注冊制改革正式落地,資本市場開啟了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在田利輝看來,全面注冊制是市場化改革。其成功的關鍵在于市場效率的提升。證監會新的職責劃分和結構調整不僅能夠精兵簡政,更好地推動市場發展,而且可以提升監管效力,防范市場失靈時的系統性風險。
承接企業債監管職責
記者還注意到,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未來將由證監會統一負責公司(企業)債券發行審核工作。
據悉,企業債是指境內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一般是由中央政府部門所屬機構、國有獨資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發行。
自從誕生以來,企業債券一直是屬于發改委監管審核的債券品種。多年來,發改委制定了體系化的企業債券監管政策,包括各項具體的監管規則和發行審核要求等等。
縱觀企業債的發展歷史,上世紀80年代初,一些企業出現了自發向社會或內部集資等類似債權融資的活動。最初主要是以集資方式出現,其票面形式、還本付息方式等基本方面很不規范。
隨著1987年國務院發布《企業債券管理暫行條例》,市場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發行規模從當年的33.8億元迅速增加到1992年創紀錄的681.7億元。
不過,企業債融資在1992年的快速膨脹帶來了諸多潛在的金融風險。
1993年,國務院發布《企業債券管理條例》,嚴格限制企業債發行。此后,企業債市場進入規范發展階段。
2020年新《證券法》出臺,企業債由核準制轉變成注冊制。
根據此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未來,發改委的企業債發行審核職責將讓渡給證監會。
“這一變動改變了多頭管理的格局,能夠推動我國債券市場的規范發展,有助于簡化債券發行等監管流程,防止不同規則下的市場套利,明晰和強化債券市場的監管責任。”田利輝對記者表示。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喚新作為。
記者獲悉,今年2月10日,證監會召開2023年債券監管工作會議,總結債券監管工作,分析當前形勢,研究部署2023年債券監管重點任務。
會議強調,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要以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債券市場為目標,綱舉目張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要全面深化債市功能發揮,突出服務穩增長和實體經濟發展,助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全面深化債券重點風險防范化解,努力推動債券違約風險進一步收斂,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全面深化REITs市場建設,堅持發展與規范并重,全力推動REITs市場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債券注冊制改革,強化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提升市場韌性和活力;全面深化債券科技監管,完善符合債券特點的監管制度機制;全面深化管黨治黨責任落實,以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扎實推動交易所債券市場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更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積極貢獻力量。
SFC
本期編輯 劉雪瑩 實習生 黎藹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