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經歷8個月的暴跌后,進入11月以來,國際金價似乎在逐步走穩。11月3日創下1618美元/盎司的低點后,黃金終于找回了動力,自此一路上行,9個交易日漲幅達9.26%。
外匯黃金交易員李欣表示,當前國際金價正在測試1800元/盎司關口,不過,這個過程不會太順利,預計會在1710美元/盎司附近尋求支撐。
對于黃金投資者來說,今年的國際金價走勢過于驚心動魄,從一月初的1790美元/盎司漲至3月8日的2000美元/盎司,此后,金價一路下跌,直至11月3日后金價走勢才有所回升。截至11月16日,國際金價又漲至1780美元/盎司。
人民幣計價黃金走勢更強
根據芝商所的“聯儲觀察”工具,美聯儲在12月份連續第五次加息75個基點的可能性低于20%。
美聯儲政策制定者傾向于繼續收緊政策,盡管沒有提供量化指導。道明證券發布研報稱,我們發現商品交易顧問策略(CTA)空頭回補仍將支撐金價向1850美元/盎司反彈,這表明如果美元繼續走弱,黃金將繼續面臨軋空風險,CTA再次增持空單的門檻更高了。
除了美聯儲加息預期趨緩外,近日雖然美聯儲官員再度密集發聲,但這些官員的觀點有所分歧。美聯儲哈克稱,應在合適的時候暫停加息,以避免過度收緊的風險。美聯儲博斯蒂克稱,貨幣政策收緊尚未大幅削弱通脹,必須進一步加息。美聯儲理事庫克認為,美聯儲應專注于解決通脹“過高”問題。
美國堪薩斯城聯儲主席喬治也表示,美聯儲面臨的“真正挑戰”是避免過早停止加息,否則這之后將需要恢復加息。喬治稱,我看到的是勞動力市場非常緊張,我不知道如何在不出現真正的經濟放緩的情況下、甚至經濟收縮的情況下來降低通脹水平。
“近期黃金價格的走高,主要與美聯儲的加息預期放緩有關。美國近期公布的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漲幅都低于預期,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市場對于美聯儲12月份再次激進加息75個基點的預期,目前市場普遍認為,加息50個基點是大概率。” 匠鑫學院院長許亞鑫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黃金資深分析師沈璟財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11月1日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第三季度投資需求(不包括場外交易)同比減少47%,為124噸,反映出部分投資者的悲觀情緒。不過,金條和金幣投資同比增長36%,達到351噸。
據記者了解,也正是受上述影響,美元指數自11月03日的高點113.15持續回落,截至目前已經刷出105.32的低點,區間累計最大跌幅達6.92%。美元的回落,不僅僅推動了金銀價格的走高,也推動了近期全球股市的反彈,以及諸多風險資產價格的上行。
李欣表示,雖然近期美聯儲激進鷹派松動預期導致黃金價格大幅上漲,但要繼續走高必須找到新的催化劑,預計接下來的地緣政治事件是一個良好的催化劑,如11月16日早間的波蘭導彈事件,以及俄烏沖突是否持續僵持下去,市場的交易者都在判定這些事件是否會導致緊張局勢升級。
另外,記者發現,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滬金期貨價格與美國COMEX12月黃金價格出現分化,滬金期貨合約在7月21日有一次下探至370元/克,近期甚至上沖至406元/克,而COMEX12月黃金期貨價格卻是一路大幅下跌,11月3日還創出1618美元/盎司新低。
對此,許亞鑫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國內的金價走勢來看,人民幣計價的黃金走勢,明顯要強于美元計價的黃金走勢。實際上,這種走勢分化的背后,主要是由于匯率波動造成的。盡管人民幣兌美元此前一度貶值到7.32,但是隨著美元指數近期的回落,人民幣兌美元也再次回到了7.07附近。縱向去看人民幣兌美元年內確實出現了貶值,不過如果橫向去對比英鎊、韓元、日元等貨幣,實際上人民幣表現還是比較強勢的。也許用數字去描述會更加直觀一些:日元,英鎊,韓元,人民幣年內兌美元的貶值幅度截至目前分別為21.74%,12.33%,11.63%,11.39%。
全球央行加速囤金創紀錄
根據11月1日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第三季度央行購金近400噸同比增幅達到115%,創下了自2000年以來全球央行最大的單季度買入量。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央行已經買入了673噸黃金,創下了1967年以來最大購買量。
沈璟財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這400噸里土耳其央行在三季度購買了31噸黃金,最新黃金儲備為489噸。排在第二的是烏茲別克斯坦央行,三季度購買了26噸。排在第三的是卡塔爾,于7月購買15噸黃金,是該行有記錄以來最大的月度購買量。
此外,印度也購買了17噸,黃金儲備升至768.8噸,位列全球第9位。三季度近400噸黃金中,只有99噸有明確購買對象,而其余300噸并沒有公布購買對象。
為什么各國央行這么瘋狂地購買黃金?沈璟財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多年來美國憑借其全球儲備貨幣地位頻頻將美元武器化,近年來凍結甚至威脅凍結主權國家中央銀行資產的行為徹底破壞了國際貨幣體系的國家信用基礎。
“尤其是俄烏爆發沖突初期,美國大肆凍結俄羅斯資產,這讓各國對現有國際貨幣體系的公平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產生懷疑,是各國央行持續增加黃金儲備的重要原因。讓各國央行外匯儲備以美債為主的配置逐步發生變化,降低美債額度,配置更加多元化。”沈璟財稱。
據記者了解,今年全球央行加大力度拋售美債。據美國財政部數據,截至今年8月的12個月以內,包括日本、中國、德國、韓國、瑞士、比利時、加拿大、意大利、新加坡、瑞典等20多個國家減持了不同數額的美債,總計高達3569億美元。尤其日本財政部、央行、養老金、主權財富基金以及大銀行在內的官方機構從3月至今累計拋售了2450億美元的美債,并創下2005年以來最長連續拋售紀錄。一個重要原因是,拋售美債,消耗外儲來支撐本國匯率。
沈璟財稱,目前中國的黃金儲備基數較低,而外匯儲備的總量又比較大,相比歐美黃金儲備大國,中國黃金儲備有很大增長的空間,所以我一直在呼吁中國應加快完成百年黃金儲備,這將有利于增強人民幣信譽,保障資產安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在現有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中趨利避害,成為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的定海神針。
“另外,作為其他外匯儲備的分散工具,黃金提供了流動性、安全性和回報(如果從長期來看)。黃金與其他傳統儲備資產的相關性也很低,這使它成為一種很好的對沖資產。黃金可以儲存在家里,提供了更高程度的安全性,免受來自外國勢力的潛在干擾。黃金可以用作有價值的抵押品:在最近的幾次事件中,黃金被用作抵押品,以在市場嚴重緊張時期獲得硬通貨流動性。”沈璟財稱。
“如果通脹韌性相對較強,經濟衰退卻先于通脹回落兌現,對于黃金而言,或意味著更多的對沖配置和更強的價格波動,在此風險情形下,我們提示避險東風或將為黃金價格帶來更多上行動力。此外,雖然從中國公布的最新一期的外匯儲備數據中,黃金儲備依然是6264萬盎司沒有變,不過年內由于俄烏危機的關系,中國民間黃金的流入并未被統計到WGC的報告里面。”許亞鑫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許亞鑫表示,另一方面,對于中亞,中東許多國家來講,俄烏危機不僅僅是增加了黃金的避險需求。更重要的是,由美國所引領的西方國家對于俄羅斯的一系列制裁,引發中亞、中東等國家唇寒齒亡的預期,那么減少美元資產儲備,增加黃金儲備也就成為了多元化外匯儲備的必然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