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過來人,談點個人的體會,曾經也經歷過50萬沒有房子的階段,到后來有100萬以上的房子但沒有存款的階段,也經歷過。
說實在的,不管是存款還是房子,其實都不重要,存款和房子都只是資產價值的一種衡量標準和尺度,重要的是那份資產數額,所帶來的安全感和踏實。
下面就簡單說一說50萬存款沒房子,和100萬房子沒存款各自的內心體驗吧。
當你有50萬存款,但是沒有房子的時候:
1、你會覺得50萬早晚有花光的一天,消費各方面還是會精打細算,不舍得花大錢;
2、沒有房子,要么租房,要么住在親戚朋友家,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漂浮感,雖然隨時都可以換到任意一個城市,但是到任何城市,都找不到歸屬感,會覺得自己是“客”;
3、50萬的存款,偶爾也會動心把它變成房產,但是大多數一二線城市,50萬付完首付基本上沒有太多了,還要償還每個月的按揭月供,想想就覺得有心無力,很多次猶豫不決,后來看著房價一波又一波的上漲,最終放棄買房;
4、會比較關注通貨膨脹、央媽放水降準降息之類的新聞,因為M2的值,多少都是會影響貨幣購買力的,這幾年有些物價上漲又很明顯,所以比較擔心自己的50萬縮水嚴重;
5、還是想掙更多的錢,50萬只能作為后備應急的儲備金,要靠這50萬坐吃山空是沒希望的,畢竟利息也沒多少,還要隨時能夠取出來應急。
當有了第一套價值100萬的房產,卻沒有存款的時候:
1、雖然手中沒有太多存款,雖然房產變現的流程相對復雜,但好歹是相對于50萬身價的時候,不管是內心還是手頭,都更充裕了的,畢竟,100萬的房產只是換了一種形態陪伴在你身旁,隨時要用,也可以把它變現,比如抵押貸款;
2、有了100萬的房產之后,就敢花錢了,哪怕月光都不怕,因為總想著反正已經通過房子鎖定了100萬的存款了,手上的現鈔基本上就是用于零花的感覺,月月光都不會覺得心疼;
3、100萬的房產,給自身帶來的不僅是居住條件的改善,更有心理上的歸屬感,你會開始在自己長期居住生活的城市,做一些中長期的財務規劃,不會再有當年那種“飄忽不定”的感覺,出去其他城市也覺得想是去旅游消費的感覺了,畢竟,有房子的城市,才能被稱之為“故鄉”;
4、100萬的房產,意味著100萬的身價,和親戚朋友聊天社交起來,會更有底氣,開始關注所在城市的房價和新樓盤,因為有了第一套,就會想買第二套、第三套,當你真的買了第二套的時候,你就會考慮把其中的一套出租出去,帶來穩定的現金流的時候,是真的香,當有了3~5套房的時候,就會開始更長遠更大膽的規劃了,比如放棄打工的生涯,開始謀劃人生的財務自由,這也算是房產帶來的進階基礎吧。
總體對比而言,擁有50萬存款但沒房的時候,雖然看似很瀟灑,但是從絕對值上,就比不過100萬的房產但沒有存款的身價,而當你在所定居生活的城市,擁有了第一套價值100萬的房產的時候,真正的階層躍升和進階,也許才剛剛開始,所以,我們認為,擁有100萬的房產但沒存款,要比擁有50萬存款沒房產,幸福指數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