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北京11月3日訊 (記者 郭靜原)受新一輪寒潮影響,11月4日起,我國自西北向東南將出現一次大風降溫天氣過程,部分地區有較強雨雪。這次寒潮強度如何?雨雪范圍覆蓋哪些地區?公眾應如何防御?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氣象專家。
“可以說這是一次全國性的寒潮過程。”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介紹,這次寒潮的第一個特點是影響范圍大。11月3日夜間,寒潮就將啟程給新疆北部帶來降溫。4日,寒潮影響區域主要是新疆北部和東部。5日,新疆南部、西北地區中西部會受到寒潮影響。6日,寒潮大舉東移南下,向東影響到整個華北地區,向南影響到四川盆地。7日,寒潮將會影響東北、華中、華東、江南、華南地區。
第二個特點是降溫幅度比較大。除了青藏高原中南部、云南西部部分地區、海南等地之外,全國大部地區都會受到這次寒潮影響,降溫幅度普遍在8至10攝氏度以上,西北、華北地區的部分地區降溫幅度可達到12至14攝氏度,部分地區降溫幅度達到16攝氏度以上,尤其是最高氣溫降幅顯著,西北、華北北部地區的日最高氣溫降幅甚至會達到20攝氏度。
不只是“凍人”的氣溫,此次寒潮過程還會伴隨大風天氣。新疆、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有4至6級偏北風,陣風風力達到7至8級,東部海區的陣風風力達到9級以上。另外還會有雨雪天氣。華北北部、內蒙古東部、東北地區先后有小到中雨轉雪,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雪,或雨夾雪。華北平原地區以降雨為主,平原北部會有雨夾雪。南方有中到大雨過程。
這次寒潮會不會成為入秋以來最強寒潮過程?張濤分析稱,從影響范圍、降溫幅度以及最低氣溫值來看,它是今年入秋以來最強的冷空氣過程。且寒潮路徑偏西。它從新疆北部出發,不僅能夠爬上青藏高原的北坡,使青海受到明顯影響,而且秦嶺也攔不住它,使四川盆地受到影響。不過,這次寒潮對東北地區的影響相對較小,給東北尤其是黑龍江帶來的降溫幅度并不是很大。
“此次寒潮的極端性主要表現在最高氣溫降幅大。處于我國地形第二階梯的西北、華北地區,降溫值比較極端,呈現‘斷崖式’下降的特點。在冷空氣到來之前,華北等地區還處在升溫的過程中。所以當冷空氣來臨之后,人們會感到非常明顯的降溫。”張濤說。
那么,寒潮會不會給華北地區帶來初雪?張濤表示,受寒潮影響,華北平原北部地區最低氣溫可以達到-3至-4攝氏度,但以雨夾雪為主,純雪的可能性存在。氣溫零度線也將南壓到華北平原中部-河南西部-秦嶺大巴山區一線,這一線以南地區的氣溫仍在零攝氏度以上。
“南方的降溫幅度比較顯著,但達不到雨夾雪、凍雨的條件。”張濤預計,在冷空氣來臨之前,南方會有連陰雨,以小到中雨為主,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而冷空氣來臨之后,持續多日的連陰雨天氣將結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還處于秋收秋種階段,需抓緊抓好農業生產防寒防凍工作。中國氣象局首席氣象專家毛留喜提示,大部冬小麥和油菜正處于播栽和幼苗生長階段。這次寒潮天氣對冬小麥和油菜生長影響不大,不會出現明顯的凍害,降溫、降水天氣不利冬小麥和油菜播種出苗,導致已出苗的冬小麥和油菜生長速率有所減緩。大風降溫和雨雪天氣對設施農業、畜牧業、露地蔬菜和經濟林果等不利,易造成設施棚膜受損、禽畜圈舍和大棚破損坍塌、露地蔬菜和林果等遭受不同程度凍害。
他建議,北方冬麥區尚未播種的地區趕在降溫降水前抓緊種足種好晚播小麥;南方油菜產區及時完成播栽,加強水肥管理,確保出苗質量和苗期生長。北方設施農業和畜牧業及時加固農業設施和畜禽圈舍,采取保溫防凍措施,加強溫濕度調控;做足做好牲畜補飼工作,及時清掃設施溫棚的積雪;及早采收已成熟的蔬菜和林果,并做好收儲。
公眾生產生活方面還有哪些防御要點?張濤表示,盡管在11月初發生極寒的情況并不會特別嚴重,但是這次寒潮導致氣溫變化劇烈,又有大范圍雨雪天氣,體感十分寒冷,公眾需關注氣溫變化,及時增添衣物,采取相關防寒措施,謹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