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謝瑋丨北京報道
今年上半年,又有多家銀行收千萬元級監管罰單,更有5家銀行合計被罰金額過億。“罰 得嚴、罰得勤”成為今年銀行業監管的主旋律。
7月30日,銀保監會官網發布消息稱,上半年共處罰機構1420家次,累計罰沒11.55億元,處罰責任人2149人次。
從機構類型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農商行等都有涉及。而從處罰事由角度看,近年來涉房地產業務貸款違規問題成為銀行違規“重災區”,理財業務、影子銀行業務、反洗錢等亦始終是監管關注的焦點。
大額罰單密集落地,華夏銀行領上半年單張最大額罰單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今年上半年,在銀保監會開出的單筆超過千萬元的罰單中,華夏銀行、渤海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工商銀行位列前五,分別被罰9830萬元、9720萬元、8761.355萬元、7170萬元、5470萬元。另有媒體統計,上半年共有5家銀行合計被罰沒(處罰機關包括銀保監會、人民銀行、外管局)金額過億元。合計罰沒金額排在前5位的分別是中國銀行、華夏銀行、國家開發銀行、渤海銀行和工商銀行,分別合計被罰沒1.156億元、1.073億元、1.066億元、1.054億元和1.01億元。
相比去年,今年的處罰力度更大,大罰單頻現。公開報道顯示,2020年上半年,銀保監會對全行業開出了1461張罰單。其中,單張罰單上千萬元以上的僅中信銀行一家。
從受罰機構類型來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不是“法外之地”。僅上半年,中國銀行就以1.156億元的罰款金額成為監管處罰的重災區。
銀保監會信息顯示,3月18日,中國銀行溫州市分行存在貸前調查、貸后管理嚴重不審慎,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股市,遭罰95萬元。5月21日,因違規向四證不全房地產項目提供融資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中國銀行更是被罰8761.355萬元。5月22日,因個人經營性貸款三查不盡職,信貸資金被挪用,資金被挪用于房地產開發等,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被罰210萬元。
股份制商業銀行也“不遑多讓”。上半年,華夏銀行因部分理財產品信息披露不合規并使用理財資金對接本行信貸資產、出具的理財投資清單與事實不符或未全面反映真實風險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被罰款9830萬元,刷新上半年度銀行業最高罰金記錄。
圍堵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
近年來,涉及房地產業務貸款違規的問題始終是監管關注的焦點。從處罰案由看,被罰機構違法違規事實主要包括個人經營性貸款、個人消費貸款等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同業投資、理財資金等違規投向地價款或“四證”不全的房地產項目等。
5月21日,銀保監會處罰信息顯示,針對中國銀行違規發放并購貸款、違規向部分已簽約代發工資客戶收取年費、違規向四證不全房地產項目提供融資、理財資金違規用于支付土地款或置換股東購地借款、理財資金違規用于土地儲備項目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依法沒收違法所得并處罰款合計8761.355萬元,對1名責任人員予以警告處罰。同日,因個人經營性貸款三查不盡職,信貸資金被挪用;經營性物業抵押貸款用途不合理,資金被挪用于繳納地價等事實,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被深圳銀保監局罰款210萬元。5月25日,中國銀行燕郊分行因未嚴格落實住房按揭貸款差別化信貸政策;消費信貸資金被挪用,流向房地產領域;貸前調查不盡職;貸后管理不盡職等事實,被罰150萬元。4名相關責任人被警告,合計被罰18萬元。
這僅是涉房違規融資的冰山一角。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銀保監會、住建部、人民銀行三部門就曾聯合發文,開展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專項排查,于2021年5月31日前完成排查工作,并加大對違規問題督促整改和處罰力度。
今年以來,已有數十家銀行因“涉房貸款”被罰,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和農信社均有所覆蓋。
5月17日,銀保監會針對招商銀行并表管理不到位并通過關聯非銀機構的內部交易違規變相降低理財產品銷售門檻,同業投資、理財資金等違規投向地價款或“四證”不全的房地產項目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予以罰款7170萬元,對1名責任人員予以警告處罰。
同日,銀保監會針對渤海銀行投向權益類資產及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的理財產品面向一般個人客戶銷售、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管理不規范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予以罰款9720萬元,對2名責任人員分別予以警告并處罰款5萬元。
在6 月1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表示,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了遏制。近期銀保監會對5家銀行罰款3.66億元,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違規開展房地產公司業務。
“但在執行過程中也發現一些新問題。一些地方中小銀行利用大型銀行退出的時機,爭搶房地產貸款市場份額,房地產貸款增速較快,房地產貸款集中度有所上升。”中國銀保監會統信部副主任劉忠瑞強調,銀保監會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對新增房地產貸款占比較高的銀行實施名單制管理,督促這些銀行落實房地產金融調控要求,合理控制房地產貸款增速。對限期整改不到位的,將進一步采取更加嚴厲的監管措施。
下半年甫一開始,各地銀保監局就繼續發力。
7月12日,上海銀保監局公布17張罰單,合計罰款金額1460萬元。17張罰單涉及包括上海銀行、郵儲銀行上海分行、農發行上海分行、中國信達資管上海分公司等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17張罰單中有7張涉及房地產業務違規。
其中,上海銀行領取了單張金額最高罰單。處罰決定書顯示,上海銀行因同業投資房地產企業合規審查嚴重違規、部分個人貸款違規用于購房、對部分個人住房貸款借款人償債能力審查不審慎等6項事實,被上海銀保監局責令改正,同時被處罰款460萬元。
7月27日,上海銀保監局再出“重拳”開出17張罰單,劍指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15家銀行分支機構及個人被罰款或警告。7月28日,上海銀保監局再次集中披露11張罰單,其中7張提到涉房違規貸款。
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不僅是對實體經濟發展利益的侵占,更放大了房地產市場的金融風險。
針對信貸資金違規入樓市問題,監管部門持續保持嚴查態勢。除上海外,北京、廣州、深圳等地銀保監局先后開出多張罰單,案由均涉及經營貸款、消費貸款違規用于購房。
8月7日,立案調查4個月后,曾經轟動一時的“深房理”案件,迎來了新進展。
當日,深圳通報對“深房理”聯合調查的進展。經初步查實,“深房理”相關人員涉嫌偽造國家機關公文、提供虛假資料套取貸款,以多次轉賬、化整為零、提現等方式規避資金流向監控等擾亂金融市場秩序的行為,共涉及住房按揭貸款、經營貸和消費貸等不同類別,問題貸款金額合計10.64億元,其中,涉及經營貸3.80億元。
這還不是深圳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的全部資金。深圳金融監管部門經過多輪滾動排查和監管核查,目前已發現的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經營貸,金額共達21.55億元。
7月13日,住建部、發改委、公安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持續整治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提出要以問題為導向,重點整治房地產開發、房屋買賣、住房租賃、物業服務等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社會關注度高的突出問題。《通知》明確,要通過持續開展整治工作,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實現房地產市場秩序明顯好轉。
持續強化房地產信貸監管和經營貸規范整治高壓不減,可想而知,更有大額“罰單”在路上。
理財業務違規成大額罰單主因
今年年底是資管新規過渡期的最后期限,保本理財將全部清零和退出歷史舞臺。隨著監管要求日益加碼,理財新產品池化運作、投資非標資產期限錯配、相互調節收益、剛性兌付、投向領域、信息披露或違規銷售等問題成為監管重點。
2021年1月,銀保監會對國開行、工商銀行、郵儲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及相關責任人員處罰金額合計1.995億元,處罰事由包括違規為政府融資、不良資產非潔凈出表、理財資金投資他行資產收益權、為非保本理財產品出具保本承諾、違規對外擔保等。
其中,針對工商銀行理財資金投資他行信貸資產收益權或非標資產收益權、理財產品信息披露不到位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中國銀保監會依法予以罰款5470萬元。
郵儲銀行則因26項違法違規行為被罰4550萬元,同時,對2名責任人員分別予以警告并處罰款10萬元和5萬元的行政處罰。
在26項違法違規行為中,理財業務違規是大頭。具體包括:理財投資收益未及時確認為收入、部分分行為非保本理財產品出具保本承諾、出具與事實不符的理財投資清單、投資權益類資產的理財產品違規面向一般個人客戶銷售、使用非代客資金為理財產品墊款等。
而在華夏銀行收到的罰單中,大額處罰主要集中在理財業務違規之上。
5月21日,銀保監會針對華夏銀行部分理財產品信息披露不合規并使用理財資金對接本行信貸資產、出具的理財投資清單與事實不符或未全面反映真實風險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予以罰款9830萬元,對1名責任人員予以警告并處罰款5萬元,對1名責任人員予以警告處罰。
渤海銀行則因投向權益類資產及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的理財產品面向一般個人客戶銷售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予以罰款9720萬元。
下半年開始,因理財業務違規,又有民生銀行進入年內“億元罰單俱樂部”。
7月16日,銀保監會一連公布數張大額罰單,民生銀行、浦發銀行、交通銀行、進出口銀行,4家金融機構合計被罰近3億元,并對相關機構的3名責任人員分別予以警告、罰款的行政處罰。
銀保監會稱,檢查發現,民生銀行、浦發銀行、交通銀行在同業、理財、委托貸款等業務中分別或同時存在以下問題:內控管理不完善,業務制度不健全,前期檢查發現的部分違法違規行為整改不到位,甚至屢查屢犯;風險隔離不到位,理財產品之間、理財產品與自營業務之間的不當交易仍時有發生;產品管理不規范,未完全執行“穿透式管理”要求,部分理財產品未準確登記、報告和披露底層資產信息;資金投向不合規,為房地產市場或地方政府違規提供融資的情形依然存在等。
處罰信息顯示,民生銀行的違規事項有31條,其中有16項違規行為與理財業務有關。
“實施《資管新規》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工作,對維護與支持經濟社會穩定大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日前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負責人葉燕斐指出,對于個別銀行存續的少量難處置的資產,按照相關規定納入個案專項處置。銀保監會將持續督促相關銀行綜合施策、積極整改,盡快全部清零,從根本上轉變理財產品市場格局和觀念氛圍。
見習編輯 | 郭霽瑤
版式 | 孟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