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最近有沒有注意到,阿里系、百度系等主流App,都取消了開屏廣告,我們打開APP時無需再等待數秒的廣告,直接就能接入界面,這也使得APP開屏界面看起來清爽了許多。而開屏廣告之所以“不見”了,則與工信部這則整治相關。
據了解,近期工信部針對較多用戶投訴的“彈窗信息標識近于無形、關閉按鈕小如螻蟻、頁面偽裝瞞天過海、誘導點擊暗度陳倉”等違規行為,進行了集中整治。截至目前,阿里、百度等68家頭部互聯網企業已完成了相關整改,這就出現了開頭那幕,打開主流APP時能秒進入界面,無需擔心開屏廣告困擾。
對于這次整改,多數用戶表示支持,因為切實帶來了更好的交互體驗。而且還有不少網友猜測,繼開屏廣告后,下一步可能就要對隱私保護下手了,這也并非空穴來風。在最近,#深圳禁止APP不全面授權就不讓用#話題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熱議,《條例》中明確表示,將對APP“不全面授權就不讓用”、大數據“殺熟”、個人信息收集任性、強制個性化廣告推薦等問題說不,并給予重罰。
說到底,還是目前互聯網存在的亂象所致。相信大家不會陌生,比如我們剛在微信上和朋友聊天說要買一款新耳機,打開某購物APP時,就會赫然出現在推薦頁面,不免讓我們懷疑被“監聽”了;以及如今多數APP都會要求諸多權限,且有些是用不到的,而這些APP則有可能會利用這些權限,去讀取我們的個人信息,造成隱私泄露等問題的出現。但隨著深圳《條例》誕生后,這些情況或許會迎來較大的轉變。
除了相關部門開始行動外,其實手機廠商也針對目前的隱私泄露亂象,制定了針對性方案。以OPPO手機的ColorOS 11系統為例,為限制“精準推薦”、“個性化廣告”的情況出現,增添了一項限制廣告跟蹤功能,用戶可在設置>隱私>設備標識與廣告中開啟該功能,開啟后能極大降低“個性化廣告”等情況再出現。
上面提到,不少APP會要求獲取諸多權限,比如微信會要求獲取通訊錄、錄音等敏感權限,但考慮到其確實有相關的功能,還是可以理解的。但一些拍照類、視頻類APP也要獲取這些本就不需要的權限,就顯得有些“可疑”,而我們不給權限的話,就無法使用該APP,時常讓用戶處于兩難的尷尬局面。
而在OPPO的ColorOS 11系統中,則增加了一個「隱私替身」功能,就是針對權限亂象而推出的。開啟該功能后,假如APP在后臺時讀取用戶的敏感信息,系統就會自動返回空白的信息,讓一些APP無孔可入。一方面,ColorOS 11系統這個隱私替身功能,能很好的保障用戶的隱私安全;另一方面,也不會出現APP不可用的局面,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近年來,隱私泄露問題已越發嚴重,如果被一些不懷好意的開發者竊取,還可能導致上當受騙的情況出現。幸好的是,隨著相關部門以及OPPO等手機廠商們的努力,如今用戶們的隱私安全得到了更好的保障。相信在不久的以后,互聯網存在的亂象問題會逐漸消失,為互聯網中的每一位用戶提供更舒適、安全的上網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