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北京市將實現電子病歷、檢驗結果、處方信息和電子醫學影像等共享,這是今日公布的《北京市關于加強醫療衛生機構研究創新功能的實施方案(2020—2022年)》中提到的利好。北京市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林芳介紹,該舉措能減少患者重復檢查,也能減少醫保不必要的重復支出。
2020年12月30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聯合市教委、市科委、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商務局、市醫保局、市藥監局、市中醫局十部門聯合印發《北京市關于加強醫療衛生機構研究創新功能的實施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方案》),從激發創新活力、建設創新策源地、促進信息資源共享、提升產業支撐能力、加強創新投入、創新組織管理六個方面提出了28條改革措施。
《方案》中提到了推進電子病歷影像共享的相關計劃。按照整體謀劃、分部門落實、分階段實施的原則,設計北京健康云,實現北京市電子病歷、檢驗結果、社區居民健康檔案、處方信息和電子醫學影像共享。
北京市醫療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芳介紹,健康云是北京大數據行動計劃中明確的建設項目,是政務云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云以北京市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建設為基礎,未來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將以促進醫療衛生機構信息資源共享開發利用、提高政府部門間的協作效率為目標,結合醫療、衛生等部門的需求,打通醫保、醫療和醫藥的數據壁壘,實現參保患者電子病歷、醫學影像的共享,推動實現醫保基金監管、衛生健康宏觀分析與管理服務等工作的精細化管理目標。
“病歷、片子都會進入這個平臺,從患者的角度,在不同醫療機構就診,檢查數據可以共享,可以減少重復檢查,醫保也能減少費用,讓兩方都受益。”她介紹。健康云的目標是覆蓋北京所有的醫療機構,數據的匯集和打通任務艱巨龐大。首先計劃在未來兩到三年,將北京市近三千家醫保定點機構的數據收集起來,為下一步數據共享提供基礎。
新京報記者 戴軒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