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奮斗,你會想到什么?往大了說,奮斗是時代車輪、家國命運的鏗鏘旋律;往小了說,奮斗是經久不歇的生命狀態(tài),托起人的理想道德。
不過,當下輿論中,奮斗正經受一輪爭論,有些企業(yè)以“奮斗”為名,篡改奮斗的內涵,甚至“奮斗”還被挪用為侵犯勞動者的權益工具。這對奮斗者不公,也抹煞了奮斗意義。
披著所謂“奮斗”外衣,許多人學會說言不由衷的話,編織并不善意的謊言。然而其所作所為,猶如皇帝新衣,在洞若觀火的人看來,只是同在一個屋檐下,“人艱不拆”而已。
職場中的奮斗,處于變化語境中。這不是說以前人不講究奮斗,而是關于奮斗的內涵,更自由地被個體詮釋內化。
職場中,推動奮斗變化的,也有法治環(huán)境的改善、公民法治素養(yǎng)的提高。職場中,人們不再單純受制于勞資關系,更不甘被拙劣的口號擺布捉弄,他們奮斗的積極性,更多來自自我調動。
現如今,個體對奮斗的理解,是不做無望的努力。個人是企業(yè)的員工,但更是自己的老板,聽從內心召喚,不做陪綁公司的附庸,不做資本犧牲品。但某些時候,有些企業(yè)領導依舊喜歡高高在上,動輒耀武揚威,傾軋勞動者權利。

為了理想而奮斗,光榮而不可恥。有人說,傳統(tǒng)公司暮氣橫秋,更易沾染“不良習氣”,愛用“奮斗”打雞血,難以善待員工,但互聯(lián)網行業(yè)又是“996”,又是“ICU”,以傳統(tǒng)或新興區(qū)分行業(yè)待遇或有道理,但在呵護員工權益上,卻很難說究竟誰比誰強。善待員工的企業(yè),總是讓員工發(fā)自內心,愿意“啟動”個人奮斗,把理想情懷和企業(yè)愿景放在一起;相反,苛待員工的形式千千萬萬,但歸根一點,就是想盡辦法從員工合法權益中壓榨“剩余價值”。
說這么多,不是妖魔化資本,不是黑化雇主。企業(yè)有經營目標,實現創(chuàng)利無疑能更好照拂員工權益,這個道理人人懂,卻為何從那些張口閉口“奮斗”的企業(yè)嘴中說出,大家就覺著變味呢?很大原因是一些企業(yè)決策沒有考慮員工利益,勞資雙方視角不同,也就很難在一個水平上對話。更何況,很多時候,企業(yè)祭出“奮斗”的“尚方寶劍”,也沒打算給員工說話機會,即便個別“刺頭”,也往往因受不了職場的刻意針對,被逼辭職。當勞資雙方實際地位高下懸殊,沉默的才是大多數。
公司將包含個人發(fā)展的藍圖勾勒出來,不畫大餅,才能使員工心悅誠服,才能和公司大戰(zhàn)略、部門小規(guī)劃同頻共振。否則,“奮斗”的PUA用多了,全都是帶毒雞湯,也在無形中使“奮斗”污名化。有些時候企業(yè)或許要反思,在鼓勵通宵達旦的所謂“奮斗”時,是否已讓員工卷入低效能工作節(jié)奏,這會不會也是企業(yè)“內卷”的衰頹跡象?
當然,星光不問趕路人,奮斗的人永遠在路上,那些奮斗的道理依舊樸素,奮斗的精神仍然動人。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