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線上展覽和直播活動成為藝術市場應對疫情影響的重要舉措,各大藝術拍賣公司紛紛在“危”中求“機”。身處著名的北京798藝術區的小畫廊主們有著怎樣的境遇?畫廊行業的發展前景又如何呢?

798藝術區4號入口
2020年6月5日下午,北京召開疫情防控第110場例行新聞發布會,決定自6月6日0時起,將北京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二級應急響應下調為三級,并相應調整相關防控策略。這一消息對在798藝術區開畫廊的尚飛來說,意味著積壓許久的展覽安排,終于有重見天日的曙光了。然而,剛剛過了一周,在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發現進口三文魚切割案板測出新冠病毒。伴隨著全市疫情防控升級,尚飛籌備中的畫展只能再等等。

疫情前看展的人們
十二年前,學藝術史出身的尚飛與合伙人在798藝術區開了一間畫廊,展廳300多平米,基本每個月能組織一次畫展。這些年來,他一直面向初級市場,做當代藝術。尚飛自我評價“不是畫商”,這意味著尚飛這樣的畫廊主與藝術家和收藏家之間的關系中,多了些友情的成分。畫廊成立時,他簽約的畫家群體基本都是身邊的朋友,尚飛對他們及其作品都很了解,也能為他們策劃合適的展覽、吸引適宜的收藏家,而收藏家基本也是他的朋友。經過多年積累,他的旗下有國內外簽約畫家68人、畫廊員工4人。尚飛說:“我們都是身兼數職、分工明確。”
疫情期間,銷售額為0
新冠肺炎疫情開始時,正值畫廊“休市”的冬季,尚飛和他的團隊準備放“寒假”。“沒想到會持續這么久”,尚飛說,“直到今年的6月份,畫廊一直沒有開張,銷售額為0。”
疫情期間,和去年同時間段相比,尚飛的畫廊至少損失30萬。
線上藝術品交易難做成
如果沒有疫情,畫廊會按部就班進行展覽,與收藏家在線上和線下互動,但是疫情期間不能舉辦畫展,全世界相關的各種線下博覽會也都停止,旗下畫家的作品失去了往日展示的空間。
尚飛說,網上曾經熱過一段時間的“線上畫廊”,實際上成交的作品最高不超過一萬元。即便有一些畫廊或大的藝術機構愿意嘗試線上經營,在標價方面也都很模糊。比如,2020年的巴塞爾藝術博覽會雖然改成線上展覽,但實際上并沒有明確標價,給出的是區間值。
因此,多數畫廊從業人員也不屑于去做“線上畫廊”。尚飛認為,藝術品鑒對大多數人而言是感性的事情,沒有“面對面”這個前提,僅靠在網上觀摩,基本無人問津。對小畫廊來說,線上很難實現藝術品交易。所以可以簡單理解為:沒有互動,不能復工,小畫廊基本上就沒有收入。

798藝術區街景
培育收藏家
收藏家比藝術家更難找,這是多數畫廊主的感受。每家畫廊都有自己經營的門道,基于簽約的畫家群體,聯絡目標客戶。對畫廊主來說,收藏家比畫家更難尋,這不只是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尚飛畫廊的收藏家群體較為年輕,他最初的收藏家群體,都是自己身邊的朋友。“我們的藏家里有90后的年輕人,也有45+的中年人。”
尚飛預測未來的收藏家群體會越來越年輕。當代藝術的發展與生活節奏轉變和收藏家的品位相關,畫廊行業應當培養適宜的收藏家群體。“我們會有意識地‘培育’收藏家,比如經常開小型沙龍、觀影會、講座等,質量都很高,會請名人。收藏家不一定都有時間參與,試想,高級知識分子的時間就是金錢,誰也不想花一小時去聽一場無聊的講座。我們每次的活動人不多,但是效果都很好。”

798藝術區里的藝術裝置
尚飛在與收藏家溝通時發現,這些年輕收藏家的知識結構、閱歷、財務管理方式相比于中年收藏家都有變化,他堅信未來收藏體系會越來越上乘。年輕一代收藏家的綜合素質逐漸全面,會反向影響藝術家的創作,藝術家在創作的時候也必須要考慮自己的受眾市場,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大眾媒體指不上
盡管畫廊存在的本身也兼具了公共美學教育,但大眾媒體并非小畫廊工作的對象。小畫廊一般不在大眾媒體上發布信息,它們最多會在藝術雜志上的文化版塊和藝術類媒體上做推介,這些推廣也基本上用的是畫廊自己寫的通稿。“我們一般也不會請媒體,如果它們來只是為了拿稿費,發我們的通稿,完全沒有必要。”
畫廊主的生存
最好的畫廊主應該既懂藝術史又有商業頭腦。
自媒體時代給了畫廊自我宣傳的機會和力量。畫廊主應精心建設畫廊價值觀,畫廊主應代表敏銳的藝術市場的觀察者、雅俗共賞的藝術品的品鑒者、博學的藝術史研究者。在歷史角度、專業眼光和市場敏感的作用下,為藝術市場提供分析,對作品進行研究,提供理性的數據,為作品定價和推薦。因此,畫廊主或藝術經紀人應該有著相應專業的要求,這種職業應該有自己的標準和考核。

798藝術區街景
結語
縱觀世界畫廊業,畫廊不僅具有商業屬性,更具有文化屬性,具備傳播社會精神文明的作用。在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增強文化影響力的大背景下,應該意識到它的功能,畫廊發展除了提升自身水平之外,還需要來自多方面的指導和支持。
首先,需要國家在政策上的扶植,政策的落實要從稅收和宣傳等方面提供幫助;其次,畫廊的發展需要有行業協會的引導,樹立好的行業理念和品牌;再次,加強國內與國外畫廊的業務交流與合作。本土畫廊應該積極參與到世界畫廊業的發展之中,優秀的畫廊應該把品牌打出去,同時邀請國外優秀畫廊來交流,學習其先進的管理經營理念,通過畫廊舉辦的活動開闊藝術家視野,傳播中國的文化影響力。
作者:熊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