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出生才46個小時,就被人偷走了,凌晨兩點我還給他喂奶,三點鐘醒過來,他就不見了。”母親傷心地向民警哭訴。
7月5日3時40分,云南省迪慶州維西縣公安局接到維西縣人民醫院報警電話后,立即成立專案組開展工作。民警調取醫院周邊公共視頻反復查看后發現,7月5日2時25分,住院部門口出現一個疑似抱著嬰兒倉促離開的人影,但看不清對方的相貌特征。
專案組隨即調整偵查方向,從周邊可疑車輛入手,在排查了2000余輛次可疑車輛后,發現一輛黑色無牌照的越野車有重大作案嫌疑。經大數據分析,進一步發現該車車主為李某某,李某某及該車在案發前在醫院附近活動頻繁,案發后卻突然出現在麗江市附近。
專案組立即奔赴麗江,于7月7日凌晨2時許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李某某。李某某供述,10多個小時前已將嬰兒賣給別人。經進一步工作,專案民警鎖定四川省峨邊縣宜坪鄉一名叫羅某的男子有重大嫌疑。為解救嬰兒,專案組民警立即驅車千里奔赴四川省峨邊縣。
7月9日10時,民警到達羅某家時,羅某妻子王某某正抱著男嬰坐在臥室里。76小時連續奮戰,專案組排查可疑人員80余名、車輛2000余輛;查看監控探頭3000多個、視頻時長108小時;輾轉云南和四川2省、行程1300多公里后,成功解救這名剛出生就被人偷走的嬰兒。
7月9日中午,維西縣公安局民警帶著心急如焚的嬰兒父母從維西出發,趕往四川省峨邊縣婦產醫院與孩子團聚。7月11日下午,歷經30多個小時晝夜兼程,當這對年輕的父母再次抱起自己的孩子時瞬間淚流滿面,現場的民警和醫護人員也被這歷經劫難再度重逢的畫面感動的熱淚盈眶。
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過程驚心動魄,還好孩子最終安全找回,但并非所有家庭都能這么幸運。對于稍大一些的孩子,家長的教育與訓練在緊要關頭就顯得特別重要。
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孩子不走丟,不被人販子拐走呢?寶寶天性好動,父母再小心,仍然會有各種意外,因此,父母應堅持將一些原則性的東西教給寶寶。寶寶慢慢就會從認同到接受,并用這些原則來保護自己。
1、記住必要家庭信息
這種訓練可從寶寶剛會說話就開始,并不斷強化。這樣,三歲的寶寶就能記住父母的姓名、電話號碼及家庭住址等,萬一寶寶走失,便于他獲得別人的幫助。家長還可以用一些小技巧來激發寶寶記憶的欲望。比如,可以給寶寶編故事,和故事互動起來,寶寶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2、對陌生人要提高警惕
父母從寶寶小就要有意識地告訴他不能跟陌生人走,即使是熟人,在爸爸媽媽不在或者爸爸媽媽沒有事先允許的情況下,也不跟著別人出去玩,或吃別人給的東西。但是,對于孩子來說,想要直接讓寶寶記住不吃陌生人給的零食或是不玩陌生人給的玩具太難了,爸爸媽媽可以在家多次演練,再找身邊的朋友來扮演陌生人,鍛煉孩子不跟陌生人走的習慣,形成條件反射。
3、走丟時要及時尋求幫助
告訴寶寶跟著家人去公園、商場等公共場所時,萬一家人不見了,孩子可以呆在原地不動,不要到處跑,同時大聲地喊爸爸媽媽的名字。同時,要告訴寶寶不能隨便找陌生人幫忙,要找警察叔叔、解放軍叔叔或售貨員阿姨等幫忙,還要讓寶寶熟悉這幾類人群的職業著裝及報警電話。
4、遇到危險要馬上呼救
很多寶寶遇到危險時不知所措,只會哭鬧,被動地等待事態發展,結果延誤了獲得救助的機會。父母從小就可以教給寶寶:當自己遇到危險或者看到別的小朋友遇到危險的時候,可以喊“救命”來吸引周圍人群的注意,尋求他人的幫助,讓寶寶從小就明白自救與互救的概念。
愿天下沒有拐賣,愿每個家庭都能充滿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