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去年9月首批獲得上海頒發的載人示范應用牌照的企業,滴滴自動駕駛于6月27日通過央視新聞直播首次向公眾開放了其自動駕駛服務。
現階段,滴滴自動駕駛載人測試范圍僅限于上海開放測試道路,路線經過汽車會展中心、辦公區、地鐵站、酒店等核心區域,全長53.6公里。用戶通過滴滴App報名審核通過后,可在開放道路范圍內選擇起終點,免費體驗自動駕駛服務。
這意味著上海智能網聯汽車載人示范應用進入規模化階段。截至目前,上海市已累計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127公里,向20家企業頒發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牌照78張。
在直播中發現,滴滴自動駕駛車輛在當天的雨天環境中自動完成了掉頭、紅綠燈識別、避讓斑馬線行人等動作,順利完成乘客接送。目前滴滴自動駕駛車輛搭載的傳感器包括車頂的Velodyne 64線激光雷達、 攝像頭以及多個低線束激光雷達等。滴滴自動駕駛公司COO孟醒稱,目前一輛滴滴自動駕駛車輛成本在100萬元以上。
為確保行程安全,滴滴自動駕駛測試車依相關規定配備了安全員,以應對突發情況隨時接管車輛。孟醒介紹,安全員的整體錄取率只有1%左右,培訓時間在1~2月左右。
此外,滴滴還設立了國內首個自動駕駛安全護航中心,能實時監控車輛、路況,并在車輛面臨復雜情況時,給予協助指令,解決未來自動駕駛運營中可能出現的遠程協助問題。
滴滴自2016年開始組建自動駕駛研發團隊,中美兩地已有近400人的團隊。去年8月,滴滴自動駕駛部門分拆為獨立的公司。今年5月,滴滴自動駕駛公司完成軟銀愿景基金領投的首輪超5億美元融資。截至目前,滴滴已獲得北京、上海、蘇州、美國加州等地路測資格,滴滴自動駕駛公司CTO韋峻青介紹,目前滴滴在全球有超過100輛自動駕駛車輛。
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表示,滴滴最大優勢是場景和數據以及堅定投入的決心,自動駕駛從技術成熟、商業成熟到法規成熟,道阻且長,至少還需要做十年持續投入的計劃。
這也意味著在相當長時間內,自動駕駛技術還不能完全替代人類駕駛員。程維也表示,“司機有溫度的服務不會因新技術出現而消失,自動駕駛也會給網約車司機創造新的職業和崗位”。(文| AI財經社 喬邁 編輯| 張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