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市界 可楊
編輯 | 朗明
曾經備受吹捧的瑞德西韋、羥基氯喹等“神藥”紛紛走下神壇之際,“新藥”地塞米松出現在大眾視線。
6月16日,牛津大學公布了該藥的實驗結果。英國牛津大學領銜的研究團隊在臨床試驗中對2000多名重癥新冠病患使用了地塞米松。結果顯示,這種藥物能讓需要使用呼吸機的新冠病患死亡風險顯著降低35%;需要吸氧的新冠病患的死亡風險也在治療后下降20%。
不過,地塞米松對新冠肺炎輕癥患者未起作用,世衛組織方面也警告稱,該藥物不應用于新冠輕癥患者或用于預防。
英國政府方面表示,地塞米松將被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作為對新冠肺炎患者的標準療法使用同時,英國首相鮑里斯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是全球抗擊冠狀病毒研究工作的“最大突破”。 并稱,英國有足夠的藥物供應,以應對潛在的第二次住院高峰。
公開資料顯示,地塞米松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皮質類固醇激素,已廣泛用于治療嚴重過敏、哮喘等疾病,并且價格低廉。在1958年時首次被合成,1960年美國醫藥公司默沙東首次生產,該藥沒有專利、價格低廉,在美國一個月療程通常花費低于25美元。
而在我國藥監局官網上,以地塞米松為關鍵詞的相關批文已有約600條,包括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鈉、復方地塞米松凝膠以及地塞米松片劑等;在阿里健康平臺,以地塞米松為關鍵詞搜索,相關藥品價格大多在20元以內,一瓶100片的地塞米松片售價為2.5元。
事實上,17年前的非典中,以地塞米松、甲潑尼龍等為代表的糖皮質激素療法曾被用來挽救非典病人的生命,但同時,過量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會出現骨質疏松,或者骨頭壞死、骨折等后遺癥,也使得許多非典治愈者飽受后遺癥的折磨。
早在2月我國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診療方案(試行第二版)》中就已經提到,支持應用糖皮質激素改善新冠肺炎重型預后,不推薦常規使用糖皮質激素。
在新浪投資者互動平臺問董秘上,近兩日關于地塞米松的提問增多。其中萊美藥業表示:“公司擁有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鈉產品”;眾生藥業稱:“公司及子公司擁有地塞米松片劑及乳膏劑生產批文”;塞托生物則表示:“公司產品涉及地塞米松生產原料,訂單意向有所增長”;溢多利稱:“公司接到對皮質激素原料藥海外訂單的需求有所增長”。
資本市場也反應迅速。6月17日,天藥股份、溢多利、賽托藥業、萊美藥業的概念股紛紛掀起漲停潮,不過不同于其他新冠概念股連續幾天的股價狂歡,僅僅一天之后,除天藥股份外,相關概念股紛紛轉跌。
6月18日,天藥股份一字漲停,收盤報5.71元/股,最新市值62.8億元,兩天時間增加了約11億市值。
賽托生物同樣在18日盤中轉跌,收盤報9.99元/股,跌0.2%,最新市值103億,同樣在兩天里增加了9億市值。
溢多利開盤一度觸及漲停,隨后轉跌,收盤報14.8元/股,收跌5.53%,最新市值67.73億元,盡管18日轉跌,但兩天時間里,溢多利的市值仍增加了約2.28億元。